决定人生走向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有人说是学识,有人说是财富,可是决定人生走向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性格。陈公博是中国抗战时期仅次于汪精卫的二号大汉奸,可是谁能想到,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国民政府高官要员,最后却因为与汪精卫私人交情好,而追随汪精卫成了汪伪政府的立法院长和代理主席。陈公博这种优柔寡断、感情用事的性格,决定了他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陈公博叛变的原因(一口气读了三万字自白书)(1)

陈公博

1945年,日本各大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京都金阁寺有人开枪自杀,死者身份已经核实,系中国男子陈公博……陈公博在日本死了,并没有引起日本人的重视,可是远在中国的蒋介石却始终不相信。他立刻让军统人员去日本调查,并指示他们: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那么陈公博为什么让老蒋如此憎恨呢?这就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了。

陈公博出生于广东南海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是前清广西提督,位高权重,所以陈公博一出生就是那个时代的"高干子弟",可以尽情享受父辈带来的荣耀。可陈公博不是一个纨绔子弟,年轻时的陈公博也是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年才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了人人羡慕的高材生。1920年,陈公博从北大毕业回到广州,还在广州创办了《广州群报》,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陈公博叛变的原因(一口气读了三万字自白书)(2)

陈公博影视形象

当时,陈独秀恰好来到了广州,师生二人相见恨晚,合作创办了广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陈公博作为广东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会议。一大一共有十三个代表,可是等到大会开完时,却只剩下了十二个代表,这其中逃跑的一个人就是陈公博。

原来陈公博根本就不是真心想做一个共产党人,他开会的时候不接受大会的安排,甚至带着夫人来参加会议,这引起了各地代表的极度不满。中共一大当时在法租界召开,会议开到一半,突然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觉得事情蹊跷,就留下了陈公博和李汉俊清理会场,其他人迅速撤离。不久之后巡警赶来,虽然没有发现什么,但是胆小的陈公博却受到了惊吓,会也不开了,居然带着妻子去游山玩水。

党组织对陈公博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给予了批评,没想到陈公博大少爷脾气也上来了,直接发表了一个退党声明,到哥伦比亚大学去读书了。几年后陈公博以海归硕士的身份归来,加入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得到了一个秘书的职位,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当时国民党内位高权重的副总裁汪精卫。汪精卫认为陈公博满腹经纶,又长得一表人才,所以对他格外器重,在汪精卫的扶持下,陈公博很快做到了中央执行委员的位子。

当时汪精卫正在和蒋介石争国民党老大的位置,陈公博作为汪精卫的亲信,自然没少帮着汪精卫挤兑老蒋,很多反蒋行动也都是他搞出来的。他创办了《革命评论》,批判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提出改组国民党。可惜老蒋凭借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和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以压倒性优势把汪精卫挤了下去,成了国民党的一把手。此后的几年里,陈公博和汪精卫都受到了打压,然而事情却在1938年发生了转机。

陈公博叛变的原因(一口气读了三万字自白书)(3)

汪精卫

这一年日本全面侵华,汪精卫暗中派高宗武和周佛海等人与日本政府勾结,准备另立一个伪政府。所有的事情都谈妥当后,汪精卫找到了陈公博,让他跟自己一起去投靠日本人,陈公博从来没想过要当汉奸,自然一口回绝,汪精卫于是自己飞离了重庆。在汪精卫走后陈公博也并不想当汉奸,但是他毕竟是汪精卫提拔起来的人,如今汪精卫成了大汉奸,陈公博在国民党内的处境就显得很尴尬,无奈之下他去了香港隐居。

1940年的一天,高宗武和陶希圣来到香港找陈公博,他们这次来是想劝陈公博和汪精卫划清界限,可是当他听说汪精卫已经众叛亲离,甚至在日本人那里也费力不讨好时,竟然觉得自己不去帮助汪精卫,就显得太不够意思了,于是收拾了行装,去汪伪政府当了汉奸。在做汉奸的这些年里,丧尽天良的坏事他也没少做。后来汪精卫因病去世,临死前还让他接班,做了汪伪政府代理主席。

1945年,日本政府眼看就要倒台,很多人都开始给自己找退路,连汪伪政府三号大汉奸周佛海都成了军统的卧底,可陈公博仍然什么也没做。其实陈公博根本无处可去,他早年帮着汪精卫排挤蒋介石,想要回国民党那里自然不太可能。不过思来想去,陈公博还是决定去蒋介石那里碰碰运气。

陈公博叛变的原因(一口气读了三万字自白书)(4)

陈公博和伪政府官员

陈公博先发表了一个"党不可分,国必统一"的声明,想要向蒋介石示好,可是蒋介石根本就没有搭理他。于是陈公博又想了一招,他知道东南城市都是新四军在打游击,而国军主力在西南,所以他给蒋介石写信,说自己手里有一支军队,可以替国军占领东南城市,不让新四军抢先。为了让蒋介石相信他,陈公博还特意制定了一个对付新四军的"k计划",表示自己的诚意。可是蒋介石对这些消息完全没反应,陈公博并不知道,周佛海早在两年前就想到了这些事情,此刻蒋介石已经让周佛海负责东南城市的接收工作,当然不会理他。

这个时候陈公博做的一件事,更是让他在国内人人喊打。当时南京军统站站长周镐带人抓捕了很多汪伪政府的大汉奸,并且破坏了伪政府的银行和中央日报等机构。陈公博认为南京还没解放,这里的日军也没有缴械投降,军统的人就这么嚣张,简直是在侮辱他,于是他集结了大量日军和伪军,居然把那些被抓大汉奸都救了出来。这样一来,陈公博成了人人唾骂的大汉奸,中国人都容不下他,最后陈公博通过关系秘密逃到了日本。

陈公博叛变的原因(一口气读了三万字自白书)(5)

审判陈公博

到了日本以后,陈公博害怕国民政府继续追捕他,就和日本人商量,在各大报纸上刊登自己死亡的消息,想用假死来麻痹蒋介石。可惜他这一次弄巧成拙,本来国民政府不知道他在哪,这样一来军统立刻知道他在日本,于是马上派人过来给日本方面施压。军统人员说:"陈公博就是死了,我们也要看到他的尸体。"日本人终于无法再替他隐瞒,于是陈公博被引渡回国审判,他在法庭上念了三万字的自白书,详细讲述了他如何劝汪精卫不要卖国投敌,后来又是怎样出于个人感情追随汪精卫当了汉奸。

对于这个罪大恶极的汉奸,法庭并没有听他辩白。1946年,陈公博被枪决。陈公博本来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即使是受了蒋介石排挤,如果他坚持初心,誓死不当汉奸,也不会留下一个千古骂名。可是他感情用事,把与汪精卫的私交和民族大义混淆在了一起,成了遗臭万年的大汉奸。看来一个人的性格,有的时候真的可以决定一生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