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潘岳出身儒学世家,也是官宦之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当时全国著名的国立中央大学——洛阳太学。比今天就读北大、清华还牛的受教育程度,已经是妥妥的官僚体系候补队员。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1)

古代美男之首,流量大IP

此时的潘安,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呀。加上人长得又帅,他的粉丝,从妙龄少女到白发老妪,妥妥的全民女性杀手。套用今天的话,就是自带流量,热搜大IP。粉丝对他的狂热,还直接带动水果的销量,并创造了一个成语“掷果盈车”。事情是这样滴

潘安年轻时驾车走在街上,惹得小姑娘是频频回头,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一些胆子大的,就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历史沧澜来猜的话,这些水果应该大部分是木瓜吧。因为能用水果来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最佳选择就是木瓜了。《诗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用以为好也。”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2)

左太冲(左思,也是大文学家)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安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九则》

用情专一,忠贞不渝

人气这么高的潘安,如果想风流,机会无处不在,但潘安是个特别洁身自好的人,而且,对感情专一,从不仗着自己长得风流,就真行风流之事。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3)

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许以婚姻。从此,潘安此生就只认准这一个女子。什么才子多情,文人滥情,在潘安身上,你统统找不到。潘安和妻子可谓是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对妻子杨氏始终忠不二,深情不改,相爱终身。

"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怀旧赋》

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

《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两人的爱情就在历史上有了一个成语——"潘杨之好"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4)

这么深情专一,才华横溢的男子,当然是所有女性心中最完美的丈夫人选。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所以此后,"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在那个男权时代,潘安能始终如一的对待自己的妻子,对待自己的感情,说明,潘安的内心是纯洁干净,甚至是有洁癖的,但这样一个内心追求高洁的人,却终究被现实逼得低下了他那高贵的头,沉沦于追逐名利,葬身于趋炎附势。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5)

宦海沉浮,浊世污染

潘安二十余岁入仕为官,供职权臣贾充(贾后之父)幕府,后历任京官,这时候的潘安,对未来是志得意满,充满万丈豪情的。但古人一句至理名言,十分准确,“树大招风,多才遭妒”因作《藉田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出才华,给他招来嫉妒。从京城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一下就被雪藏了,而且这一雪藏,就是十年。

左迁河阳县令(今焦作孟州和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在潘安被贬去做河阳县令之时,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他并未将自己的委屈迁怒到百姓头上。他在河阳县颇有政绩,令全县遍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6)

四年后,又被调到怀县做县令,在怀县政绩斐然的潘安,终于被提拔了,调回京城。任尚书度支郎(管财政的肥缺),后又迁廷尉评(管司法刑狱)。估计是爱直言不讳,秉公办事,潘安又得罪了人,没多久,潘安被罢免了中央大员的官职

永熙元年(290),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即位,外戚杨骏辅政,杨骏注重选拔政绩突出的吏佐,来给自己装点门面。潘安因政绩突出,被召太傅府主簿,本以为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展抱负,可潘安的命运却又一次迎来大风暴。

当时晋廷内部矛盾重重,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家宗室,扳倒了辅政大臣杨骏,软禁了杨太后。最后还诛杀了杨氏全族,包括她的婆婆杨太后,都遭了贾南风的毒手。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7)

诛杀杨骏后,潘安作为幕僚,也上了黑名单,在诛杀之列,好在当时他因公事在外。他的好友公孙弘是当权者楚王的心腹替他说话(潘岳曾在他贫困潦倒时帮助过他),才险险逃过一劫。还被调往长安做县令,元康六年(296)前后,因为母亲生病,潘安请求离职,回到洛阳奉养老母。

这次九死一生的经历,应该还是对潘安的人生观起到了强烈的刺激,因为在这之后,潘安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像今天一个流行词——抱大腿

抱的是当权皇后的侄子,贾谧。而不久,潘安就被朝廷任著作郎,转任散骑侍郎,迁任给事黄门侍郎。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炎附势,但这时的潘安,不知道是不是被打击的太厉害,想法已经完全转变,他虽然嘴上答应母亲,但仍不改依附贾氏集团,极尽趋炎附势之能事。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8)

好景不长,公元300年,贾谧与贾后一起合谋陷害太子,被赵王司马伦和心腹孙秀所利用。孙秀依靠借刀杀人的手法,杀掉了贾后和贾谧。

孙秀以前是潘安父亲的手下,年少的潘安是个正直清高的才子,非常瞧不上孙秀的蝇营狗苟,这让孙秀一直嫉恨潘安。如今,两人的身份逆转,孙秀岂能不趁机报复呢?

很快,一帮贾谧的同党被逮捕。 其中包括巨富石崇、潘安,这些人最终被斩首示众。并被夷三族,潘安的老母,兄弟,孩子,都被株连。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9)

结语

这个时候,潘安早逝的妻子,倒真成了幸运的人,不但丈夫一直对自己念念不忘,还免受了全家被诛杀的恐惧和伤心。试想若杨氏还在世,若劝丈夫莫要趋炎附势,说不定会影响夫妻感情,若不劝丈夫,说不定会惹得婆婆不满。而面对自己的丈夫孩子被杀,又是怎么样恐惧和伤心呢,所以,在一切灾难来临之前的自然死亡,却成了一件幸事。

平心而论,潘安在政治和为官方面都颇有建树,只是时局不利,命运多舛。本来高洁的一个人,却放弃了自己的坚守,选了从政这条充满欲望的路。最终,也被残酷的官场吞噬。

时常在想,潘安为什么一定要从政,若是像竹林七贤一样,是不是就更完美了。但隐居,不问世事,又何尝不是逃避的一种表现。潘安所推崇的,不是玄之又玄的玄学,他更认同的是儒家的思想。猜测,这跟他的家世渊源和深受儒学教育有关吧,毕竟,儒家讲究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潘安,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当官,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只是,在那样一个腐败动荡的朝代,潘安的理想,让它成了一只扑火的飞蛾,不仅被吞噬,还没留下好名声。

潘安的妻子是谁(又帅又痴情的潘安)(10)

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喜欢历史的小伙伴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历史沧澜和你一起成长。

参考资料:《晋书》《世说新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