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今年梨白所在的江南,真的就可以用一片“热土”来形容,今天突然窗户里就吹来了有着秋天独有气息的凉风,梨白这才意识到,似火的七月要过去了。

“七”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个很“神奇”的数字。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想用“七星续命灯”向北斗七星借命,以此延长寿命,由此可见“七”这个数字在我们古代文化中是充满神秘力量的数字。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

《易经》中,“七”是复生之数,蕴含变化,“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农历七月祭祖过中元节的原因之一。

今天,梨白和大家一起“穿越”宋朝,看看宋朝的七月似火,领略这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拥有独特清冷、烂漫气质的朝代对于七月生死浪漫和丰收喜悦的解读。

七月里的第一个节日就是七夕,在现在人眼里,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但在宋人眼里,七夕更像是女儿节,情人节则是三元之一的上元节,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2)

七夕节前夕,在开封城的大街小巷、大铺子小铺子里都会有一个叫作“磨喝乐”的人偶出售,它是宋人七夕节不可缺少的“吉祥物”。

磨喝乐是宋元时期,七夕节要供奉的土质人偶,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对这一习俗有记载,“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名摩喉罗孩儿。”

可别小看这个小土偶,可是金贵的呢,很多人为了迎合大富之家的需求,会将雕刻的木料才会,之后装在磨喝乐的底座上,又的还会用红纱碧的笼子装着,还有的直接用金银珠宝或者象牙翡翠来点缀磨喝乐,以至于有的磨喝乐一对就可价值数千钱,就这还供不应求。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3)

除了磨喝乐,“水上浮”、“谷板”都是会出现在七夕前后的物什,其中“谷板”和现在很多人愿意做得模型模型是很相似的,这其中也蕴含着宋人对于“生”,对于“土地”和“丰收”的期待。

说了这么久,那么到底什么是谷板呢?

谷板是在一块板子上铺上一层土,土里撒上谷子,使其发芽,形成“袖珍”稻田。谷板之上,还会有小茅屋和小花小草以及一些农家小泥偶的存在,摆放在家里图个丰收、收成好的寓意,这是不是还有点童趣呢?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4)

和谷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种生”。种生是将麦子、绿豆或者小豆这样的粮食放在陶瓷器皿,等着长出嫩芽之后,就用蓝色或者红色的布条把这些青苗绑起来,然后和谷板、糖瓜、果实花样一起装饰售卖。

无论是谷板还是种生,其实都是宋人对于生命这种神秘力量的崇敬,当然也有对丰收的期待。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5)

要想生活过得去,那就得吃点“蜜”啊,这不就来了吗?

“花瓜”以及“果食花样”就是七夕前后宋人生活里的一点“蜜”。

大家都知道,七夕其实是个女孩子“讨巧”和比手巧的节日,“花瓜”就是他们展示自己手工灵活的一种表现方式,谁的瓜刻画得花样美,谁的手就巧。

宋人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有对“果实花样”的记载,“京师人以糖面为果食,如僧食。但至七夕,有为人物之形者,以相饷遗”,可以看出这种用糖面做的果实花样还是大家七夕节互相馈赠的佳品。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6)

《东京梦华录》中则对其形状具体有了论述,比如有做成咧嘴娃娃笑的果实花样,也有做成盔甲小兵或者门神一样的小人,这种叫作“果实将军”,不知道这一传统是不是被流传了下来,咱们的读者朋友家乡现在又是否有相似的习俗,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啊。

时间很快就到了七月初六、七晚上,京城里的富裕人家就会在自家庭院中搭建彩楼,也就乞巧楼,干嘛呢?下面揭晓。

大家会将磨喝乐、花瓜、酒菜、笔砚、针线摆在彩楼里,小孩子们有的在一旁诵诗,大抵和现在孩子们表演节目是一回事。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7)

乞巧节是女孩子们祈求心灵手巧的节日,当然也得向上天证明,她们的“底子”还不错,所以她们也会将自己做得精巧小物件放到楼里面展示。

《武林旧事》中就有“妇人女子,至夜月穿针,饾饤杯盘,饮酒为乐,谓之‘乞巧’”,其中还记载了女孩子们会抓小蜘蛛放到盒子里,看网结得舒密,来“判断”得巧多少。

梨白想了想,我要是在宋朝,先不用说小蜘蛛结网,可能就是能不能抓到蜘蛛都是一回事。

言归正传,花楼里收拾完毕后,就要燃香叩拜了,这就是要“乞巧”了。

我们中国的浪漫其实都是很朴实的,就是想要向七夕这一日路过的“神女”讨一个心灵手巧,然后诞生了七夕节,又衍生了这么多传统出来,还有谁再说我们没有仪式感呢?要我说我们是最有仪式感的民族!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8)

对生的浪漫是浪漫,对死的浪漫除了是浪漫,还有一种通透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就要说到七月十五,道教里的中元节,佛教里的盂兰盆节,也就是咱们民间所说的“鬼节”。

查阅资料的时候,梨白发现有的地方是七月十四过中元节,原因就和我们文章开头的“七”是个变化、复生的数字有关。

七月半的鬼节是一个将僧、俗、道融合地很好的节日,这个节日除了我们所说的追念逝去亲人外,也是向祖先展示和汇报一年好收成的节日。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9)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已经提及,七夕过后,汴梁城的大街小巷上已经有中元节的物品在卖了,冥器、鞋袜、五彩衣服等等,这些就不赘述了。

古代社会里,我们的祖先视死如生,并且对逝去的人一直抱有追思和敬畏的态度,中元节就是如此。

不了解我们国家文化的人很难想象一个追念亲人的节日我们一样可以很“热闹”。中元节前的勾栏瓦舍里,鬼节必唱曲目《目连救母》早早就开唱了。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0)

这个剧目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是比较长的连台戏剧本了,可以一唱七天,就像是看电视剧一样,大家都去瓦子里追剧。

尽管年年都上演一样的内容,但大家还是对目连救母的戏码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且谓之深深的感动,这就是温良的中国人对于与人为善、孝顺父母的追逐和诠释。

在古代上坟也是有讲究的,和清明一样,新坟必须是中元节当日去祭扫,这个我们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及。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1)

上文中我们就说了,中元节除了是“鬼节”,其实还是向祖先们汇报好收成以及祈求祖先保佑的日子。

各家各户,有钱的没钱的,这会都会在家设祭桌,用竹叶和麻谷窠还有鸡冠花装饰,供桌上一定会有一碗供饭,这碗饭也可以叫“外卖”或者大街上买,就是向祖宗汇报今年收尘还不错。

在宋朝,其实就有公祭日了,七月半就是其中之一,道者院及祠部及下属的各个部门会举办盛大的集会,焚烧纸钱堆成的钱山,祭奠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们,也会设置相应的道场。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2)

在宋人的眼里,死亡也许很恐怖,但也很浪漫,还活着的人从来都没有忘记那些逝去的人,在每一个可以表达追思和敬畏的节日里他们都会诉说着自己的想念。

七月,瓜果飘香的季节,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往往就在这个月,于是人们就开始把秋日即将到来的喜悦开始在到处传播。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3)

立秋这日,满大街都会有售卖一种叫作“楸叶”的叶子。

梨白查了一下,楸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最高能长到三十多米,叶子呈现三角状卵形或长椭圆形,很大,夏天的时候还能开黄绿色的小花。

楸树,应该是我们国家本土大的树木,《楚辞》中就有“望长楸而太息兮”,还有,古人们下围棋用到的棋盘往往就是楸木所制。

言归正传,售卖楸叶干什么呢?答案是妇女和儿童会将买来的叶子剪成各式的花样佩戴在头上,这一点有什么意义,梨白还在查询中,有知道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4)

大家都知道,宋人的嘴在中国古代那是非常出名的,不仅能说还能吃。

宋人的七月,亦如我们现在,大街小巷,瓜果飘香,空气里流淌地都是丰收的喜悦,《东京梦华录》中以六字概括,“瓜果梨枣尤盛。”

开封府街头的枣子种类有很多,灵枣、牙枣、青州枣、亳州枣应有尽有,梨白猜测,这青州枣应该指的是山东的冬枣,嘎巴脆的那种种类,小伙伴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南方人应该对鸡头米都陌生,七月就是鸡头米上市的季节,古人讲究不时不食,这刚上市的东西一定都要去尝尝鲜。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5)

关于炒制鸡头米的店铺,京城梁门里的李和家炒制的鸡头米最好吃,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高门大院,甚至是内庭贵人,都愿意吃他们家炒制的鸡头米。

平头老百姓,一片新鲜的荷叶包着搀和着麝香的鸡头米,十文一小包,童叟无欺,都能吃得起。

大家别问为什么掺和麝香,都去看看上一篇宋人制茶,那会就喜欢掺和各种香料,至于宫斗剧里演得那些,咱就不知道了。

宫里人也吃这掺和麝香的鸡头米吗?也吃,只不过人家自带金灿灿的餐盒,直接带走,至于娘娘们吃了有没有事,这我就不知道了,大家自己找答案。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6)

每次看到李和家的鸡头米,梨白的心酸就涌上心头,因为这里还藏着一个国破家亡的故事。

南宋爱国诗人、政治家的《老学庵笔记》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说是南宋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恺出使虏庭,这里的“虏庭”指的是金国。

等到使臣们到了燕山的时候,忽然就有两个人拿着炒好的十几包栗子来献上,使臣们都分了一包。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7)

想问问送栗子的人是谁的时候,其中一人自己说道,是李和的儿子,然后便擦着眼泪走了,哎,亡国之民,而彼时,南宋朝廷也早就和金庭谈判,在故地的宋人就都成为“金人”了,李和的炒鸡头米和栗子从此消失在了宋人的味蕾之中。

说了这么多,道了这么多,宋人的七月大概就是这样的,大街小巷果瓜飘香,有贩卖磨喝乐的摊位,也有卖冥器的铺面,有带楸树叶的妇女儿童,也有抓蜘蛛的少女、女娘,一切都那么热闹、生动。

八月夏秋更迭时(宋人的似火七月)(18)

他们慢慢也成了我们追思和探寻的祖先。我们也开始明白了似火的七月里,谷板、种生带来的希望,对月祈求的浪漫,追思祖先的敬畏,原来始终都没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中消失,我们依旧敬畏生命、敬畏死亡,谱写生死的浪漫、丰收的喜悦。

文章的最后,给川渝老百姓加油!希望能有一场及时雨解决他们的干旱,希望山火被扑灭,希望温良的中国人都被善意包围。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

《梦梁录》

《岁时广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