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豆人:终极淘汰赛》(以下简称《糖豆人》)是2020年8月正式发售于Steam平台的一款休闲闯关游戏,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创下了200万套销量的优异成绩,并且这款游戏不属于典型的“系列续作”(例如《生化危机4》就属于“生化危机”系列的续作,《战神3》属于“战神”系列的续作),没有一个成型的、高人气的大IP让它依仗。如此快的蹿红速度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不过实际上稍作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糖豆人》这款游戏有着近年来那些“突然快速流行”之作身上所具备的共性。可以看到这些共性一方面让玩家可以快速地接受和融入到游戏当中去,另一方面其中很多的设计都顺应了玩家们的心理需求。
那么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就是,通过《糖豆人》这款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属性是一款能“快速流行”的游戏需要具备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属性并不一定能够让游戏称为“具有深度的经典之作”,也不一定能够让游戏系列“经久不衰”,仅仅能让它们“快速得到热度”而已,后续依旧会有人气骤降的风险。
一、“形象化”的游戏玩法
随着游戏工业的日渐成熟,每年上市的游戏新品数量越来越多,玩家们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了更加宽广的选择面,所以一款玩法较为“抽象”的游戏很难在没有媒体、渠道的大力推广下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积攒大量的人气,因为“抽象”玩法的游戏会让玩家感到“累”,他们只能够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理解和掌握——回顾以前玩过的类似游戏并将经验套用到当前接触的作品;仔细阅读说明文档并结合游戏的实际操作进行理解;在游戏中尽可能多地进行尝试与操作,通过大量的“尝试与错误”来发现正确的游戏玩法。与“抽象玩法”相对的则是“形象”的游戏玩法,通常来说制作组可以通过下面2种方法设计出形象化的游戏玩法。
第一种方法,让游戏的玩法符合玩家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或是见闻,甚至让玩家能从中找到可用的经验。很多时候玩家都可以在一款“拟真度”优秀的游戏里用到他们现实中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举个最为常见的例子——FPS游戏中“投掷手雷”这个动作就是对现实中物理效果的模拟(比如说《CSGO》和《战地》系列),没有玩家在此类游戏中会认为手雷会以“一条直线”为弹道投射出去,而是会由于“重力”的作用呈现一条“抛物线”的轨迹,所以玩家们要想把手雷扔到较远的地方(或者是扔过墙)需要将游戏准心瞄准一个较高的位置再通过鼠标完成手雷的投掷,这很显然就是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抛投物体(比如各种球类、套环以及“把垃圾抛入垃圾桶”)所得到的经验,属于非常“形象”的游戏玩法,玩家并不需要通过任何说明文档或者是演示视频就可以完全理解。
玩家在《CSGO》中将手雷投掷过墙
在《糖豆人》中基本上所有的游戏机制和玩法都是十分“形象”的,例如在某个关卡中玩家将会面对的一种机关是“旋转风扇”,玩家在被“旋转的叶片”扫中之后会朝着旋转的方向发生被动位移,很有可能会直接被扫下平台跌落,而这样的设计原形大体是来自于现实中的“旋转门”,当玩家肉眼见到这个机关的时候基本就知道了处理的方法;同时在面对很多“高度较低”的机关时,玩家也会非常自然地选择“跳跃”动作来规避该机关的影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通过“跳跃”(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更加倾向于选择“跨步”)来避开一些地面上的障碍物。
《糖豆人》中的“旋转风扇”机关,玩家可以通过跳跃进行躲避
用现实当中的常识来作为游戏玩法设计的依据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考虑到玩家群体本身所具有的游戏经验有多少,即便是经验较少甚至是0经验的玩家也能够对游戏快速上手,例如在各种模拟驾驶类的游戏中所有的玩家都知道应该尽可能去规避路径上的各种障碍物,否则载具可能会被撞毁;同时,在很多射击游戏中,玩家也都知道射击目标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是瞄准头部射击并且命中的话,则会让伤害最大化,以上提到的这些基本都属于通过“还原”现实中的经验、知识来让游戏玩法更加“形象”的。但是这样的设计方法也有局限性,对于那些内容和现实差距太大且需要大量经验、知识的游戏来说就极其难以实现,例如在格斗游戏《街头霸王》系列中,“布兰卡”(也被叫作“电狼”)这名角色可以浑身发电攻击靠近他的敌人,玩家即便掌握了游戏中控制“拳脚”和“方向”的按键,也无法通过现实中的经验推敲出这样的招式如何发出,最终他们能够了解到的途径只有两种——自己乱按不停尝试,在一定的试错之后确定出招方式;直接去查找并记忆“布兰卡”的出招表。
“出招指令”是玩家无法从现实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参考“出招表”
第二种方法,制作组可以从过往的经典游戏当中进行借鉴,以此来让玩法变得“形象”,从而降低玩家在新游戏中的“学习成本”。比如说《糖豆人》中每次经历过一个小的关卡玩家都会被淘汰掉一部分,同时顺利达成目标的玩家则会顺利“晋级”到下一轮,这样的规则实际上在之前的人气射击游戏《绝地求生》和《H1Z1》里就有类似的运用(就是“缩圈”的规则),只要是接触过这两款游戏或者是相似作品的玩家都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样的“晋级规则”,他们基本上不需要去阅读任何说明性的文档就能将之掌握。从很多人将《糖豆人》里“获得冠军”的结果称为“吃鸡”就可以看出过往经典之作对新游戏是如何产生影响的。
《糖豆人》中的“晋级制”和《绝地求生》的“缩圈”非常雷同
同样的例子在格斗游戏和即时战略游戏中也十分常见。比如说一名玩家曾经玩过《KOF96》,同时记住了这款游戏中大部分的知识量,那么他大概率会将这种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其它的格斗游戏当中去。例如角色“坂崎由莉”的招式“虎煌拳”,在《KOF96》里的出招指令是——“↓↘→ A”,在这名玩家掌握此指令后,即便他后续接触到的格斗游戏是接近20年后才推出的《街头霸王5》,那么他依旧会将自己在《KOF96》里的经验投入到其中,假设他选择的是“豪鬼”、“肯”这样的“指令型角色”,那么他在输入“↓↘→ A”之后角色将会打出招式“波动拳”,此时玩家将会感受到“游戏经验的泛用性”,也节约了他们去阅读各种说明文档和表格的时间,当然了,一些更加详细的知识自然是需要去花更多时间去研究,但对于大部分“轻量级”的,浅尝辄止的玩家来说,他们仅凭从过往游戏中总结的经验即可完成游戏体验(比如很少会有玩家去纠结《街头霸王5》中“刷键”方面做了哪些改动,通常来说他们掌握一些角色的基本出招和连招套路就会停止进一步的探索)。
如果玩家掌握了“虎煌拳”的出招方式,那么他用同样的方式也能发出“波动拳”
而在即时战略游戏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编队”操作,无论是在《命令与征服》系列,《帝国时代》系列还是《星际争霸》和《家园》系列,玩家给单位编队的默认快捷键都是“Ctrl 数字键”,且操作方法都是“框选想要编队的目标之后,按下Ctrl 数字键”即可完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玩家就可以通过直接按下对应的数字键选中之前被编辑队伍中的全部单位,直到编队被更改或者是整个队伍全军覆没。玩家只要在一款即时战略游戏中学会了这个操作流程,就可以将之运用到几乎所有的同类游戏中去,这自然也属于“从过往游戏中借鉴的游戏玩法和游戏元素”。
简单来说“形象”的游戏玩法指的是,将一系列流程或者是某个概念在玩家的脑海中快速地“以图像的方式”生成出来,例如之前所举的例子“编队操作”和“虎煌拳的出招指令”,玩家在脑海中早就娴熟地记住了按键的节奏和按键的位置,手指的行为已经是大脑里一副非常熟悉的图像了,所以玩家在输入这个指令的时候根本无需付出额外的脑力负担,同样“编队指令”也是这个道理;而对于《糖豆人》中的“晋级制”,玩家则是会在脑海中将其和《绝地求生》里的“缩圈”进行联系形成“图像”,相当于每次产生晋级与淘汰,一部分玩家都会把这个部分想象成为“缩圈”以此在游戏的早期辅助他们进行理解。
《绝地求生》的“缩圈”机制已经在很多玩家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形象”的反面就是“抽象”,而“抽象”的玩法和内容是大多数玩家都不喜欢的,玩家们无法从现实或者是过往的游戏经验里提取有关的知识辅助他们进行理解,这里有两个非常典型的游戏中“抽象”玩法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来自《英雄联盟》,里面有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运营”,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即便是很多职业选手和分析师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但他们心中却有这么一个概念,只有在《英雄联盟》这款游戏里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动脑汲取若干盘对局的教训才能够彻底理解“运营”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毕竟涉及到兵线、地图资源、召唤师技能的计算以及进攻和防守态势的选择等等;第二个例子来自于《魔兽世界》史诗难度“恩佐斯的外壳”这个BOSS的一个机制——在和这个BOSS对战的时候,场地上会出现“菌毯”这种目标,在“菌毯”受到攻击10秒之后会变成“无敌”状态,然后再过20秒会生成一个会爆炸的红圈伤害玩家,红圈出现5秒之后“菌毯”可以再次被玩家攻击,玩家首先需要理解“菌毯”会有这么几个阶段,“能够被攻击,无敌,生成爆炸性红圈,再次可以被玩家攻击”,然后还要去记忆10秒、20秒、5秒等时间,很显然“时间”是非常抽象难以在脑内构成“图像”形成形象化记忆的,所以很多团队都会因为无法处理好“菌毯”而在这场战斗中遭到团灭。
《英雄联盟》中的“运营”是一个抽象概念,包含了游戏中的许多方面
“形象”的游戏玩法和机制对于玩家来说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可以解放大部分游戏活动中玩家的“瞬时记忆”,比如说《魔兽世界》里“马尔考罗克”这个BOSS就称得上是对玩家“瞬时记忆”的一场挑战,假设玩家不使用辅助插件的话,就不得不一直去记住他“震慑波”所影响过的区域,以免被他的“终结技”所击杀。但是在战斗的过程中,玩家无需不断回忆“我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天赋组合”或者是“我的职业需要怎样搭配装备”,这些都是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完成的工作,所以不会短期内增加大脑的负担。
《魔兽世界》里的“马尔考罗克”是对那些没有插件玩家瞬时记忆的巨大考验
二、快速体验到游戏核心内容
让玩家能够快速加入到游戏的核心内容中去也是一款游戏能够快速流行开来,或者说短时间内“爆火”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如果玩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各种“前置工作”或者“准备工作”上,那么他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游戏的耐心,同时还会感觉自己无法进入“主流玩家”的圈子,即便是一款单机游戏也会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因为网络社区上围绕一款游戏的大部分讨论必然是关于其核心内容的,无法插足这些话题的玩家或多或少会产生消极、负面的想法,于是在尚未体验核心内容的时候就离开了。为了让玩家可以快速融入游戏的“核心部分”,有下面的2点做法是比较常见的。
第一,缩短玩家在游戏中的“养成时间”。无论是“练级”、“装备获取”、“装备强化”还是“技能学习”,像这样“提升角色能力值”的活动都可以被归类为“养成”,而只要有“养成”就必然会花费时间,即便是“点点鼠标确定天赋树”也需要花至少几秒钟的时间,“养成”的目的则是“为游戏的核心内容做准备”(当然,也可以被当成“游戏活动的最终目标”),比如说在《魔兽世界》中玩家无论是练到满级还是给当前的装备进行附魔,都是为了给“团队副本”,“大秘境”或者是“评级战场”、“竞技场”这样较为核心的内容做准备;《全境封锁》里解锁能力和收集各种武器和套装目的也差不多如此(为了参加更高难度的PVE活动,或者是去“暗区”进行PVP活动),但是很显然,这种“养成时间”较长的游戏更加适合的是具备一定粉丝基础的游戏,比如《魔兽世界》系列就有着《魔兽争霸3》的人气基础,而《全境封锁》虽然表面上看是新系列的首作,但凭借着“汤姆克兰西”以及“育碧 现代射击游戏”的名头实际上是有着一批密切关注着的粉丝群体的,另外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并不是说“养成速度”较慢的游戏无法成为经典之作,只是说它们难以短时间内“爆火”而已,即便是已经风靡全球的《英雄联盟》也在后续版本中不停地缩短玩家们的“养成时间”,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做了“召唤师等级系统”以及“天赋和符文系统”(目前玩家已经不再需要达到一定等级才可以解锁全部的符文槽和天赋树了)来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
《英雄联盟》里对“符文天赋”系统进行了多次调整,极大程度缩短了养成时间
玩家如果可以快速体验到游戏的核心内容,那么他们不仅可以尽早体验到游戏中最大的乐趣,了解游戏的主要玩法,同时还有更多机会可以结交到游戏内的朋友,或者是在社区论坛上参与到激烈的讨论之中。以《糖豆人》为例,这款游戏和《CSGO》以及《APEX英雄》一样,基本不需要任何的“养成时间”就可以参与最核心的内容——对抗,购买了《糖豆人》的玩家只需要进行几次简单的点击然后等待系统拉取足够的玩家人数就可以直接开始对抗,并不需要任何的“前置准备”,同时目前的游戏玩法也没有设立任何需要玩家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够到达的“门槛条件”,所以也就避免了玩家在“养成”过程中的流失。
《糖豆人》可以让玩家无需冗长的养成时间直接体验游戏的核心内容
但需要注意的是,缩短“养成时间”可能会意味着“减少养成的模块”,这可能会导致的结果就是游戏中可供玩家付费的内容减少,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以“微交易”(或者说“内置商城”)为主要盈利手段的游戏都会在其中设置大量的“养成模块”(例如一件装备需要“锻造升级”,还需要“附魔特效”,最后还需要“宝石强化”),然后出售和这些模块相关的道具来从玩家那里获得收入(锻造的材料、宝石、附魔卷轴等等),所以在“养成模块”数量的控制以及“养成时间”的长度上做出较为平衡的选择会是很关键的工作,当然,“买断制”的游戏就不存在太多这方面的后顾之忧,《糖豆人》就属于此类产品。
第二,多人游戏中给予玩家快捷的匹配机制。关于这一点,主要的目的是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可以让玩家快速体验到游戏的核心内容,和“降低养成时间”的设计策略在定位上有所不同,“降低养成时间”为了缩短宏观上玩家体验到核心内容的准备时间,而“快速的匹配机制”则是为了让玩家正式开启每一盘游戏的等待时间变短(也就是说尽量让玩家的等待时间在几十秒之内,然后就可以匹配到相应的队友/对手开启一盘游戏)。
通过《糖豆人》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游戏中没有直接设置任何“职能分工”的游戏通常会有更快的匹配速度,理由实际上和“游戏体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在任何一款游戏当中,只要制作组进行了“职能分工”的设计,那么这几种职能之间就一定会产生“比较成本”,举例来说就是在《魔兽世界》这款游戏当中,一个版本的强势DPS职业(比如8.3版本的“火法”)在拿了某件装备之后对自己的提升分值可以达到1分,而一个版本的弱势治疗职业(比如大秘境里的“神牧”)在拿到某件装备之后对自己的提升分值仅有0.2分,所以队伍中的成员必然会更倾向于把装备让给强势DPS职业而非弱势的治疗职业,同时DPS职业随着装备的提升可以压缩战斗的时长,而游戏对于治疗们的要求仅仅是“保证团队成员的存活即可”,在这样的背景下治疗职业的游戏体验相对于DPS职业来说将会较差,所以大多数的玩家必然会倾向于选择玩DPS,这也就造成了治疗职业现在“人口稀少”的局面;同理,《英雄联盟》中的“辅助”也是如此,同样的300金击杀奖励给到中单刺客或者是下路射手的作用要比辅助们更大,也就造成了“辅助应该让人头”这样的“潜规则”,即便自己发挥再好对于战局的影响也相对有限,所以在游戏中大部分玩家也比较排斥去玩辅助位。
在《英雄联盟》里,很显然辅助“塔里克”获取资源的收益没有刺客“劫”那么高
但是《糖豆人》和《绝地求生》这样的游戏并没有为玩家硬性设置固定的职责,从理论上来说,参与到游戏中的全体玩家他们的游戏体验都会是相同的,所以每一盘都可以无差别地匹配队友/对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三、较低的“受挫感”设计
在任何游戏里除了“成功”和“胜利”自然也会有“失败”与“死亡”,很显然绝大多数的玩家都并不可能会喜欢一次又一次面对“Game Over”屏,而游戏中的各种“死亡惩戒”又会进一步加深玩家们的“受挫感”,当这种“受挫感”达到甚至超过了玩家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之后,会导致“受挫流失”的产生。那么从《糖豆人》这款产品来看,制作组应该注重以下的3种手法来降低游戏带给玩家们的“受挫感”。
第一,压缩单局游戏的时长。并没有玩家会在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且消耗大量的精力、脑力的状态下输掉一盘游戏还不会产生“受挫感”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雄联盟》或者是《DOTA2》里经过50多分钟鏖战却被对手完成翻盘的时候,一些玩家的心态会崩溃导致他们在下一盘游戏中会操作变形、丧失状态,甚至是在对局结束之后直接退出游戏;或者在《魔兽世界》里连续开荒某一个BOSS两百多盘,平均每盘的尝试时间假设是4分半的话,那也是900分钟,在那之后每一次攻克失败都可能会引起团队的内讧,因为“受挫感”此时已经击溃了大多数人的心理防线。而这样的场景在所提到的游戏中并不少见,所以虽然它们都属于经典之作,但当前在“吸纳新玩家”这方面已经略显疲态。
在《魔兽世界》中开荒一个难度较高的BOSS经常需要上百盘的尝试
反观《糖豆人》,一张关卡地图的游戏时间大约在5分钟以内,即便玩家在闯关的首轮就遭到了淘汰,也可以立即进入队列等待新的一盘开启,也就是说,就算是“最糟糕”的情况,玩家也只会觉得自己“经历失败”的时间为5分钟。之前提到的在《英雄联盟》里鏖战50多分钟被翻盘,或者是《魔兽世界》里花费900多分钟还没有攻克BOSS,那么玩家们会认为自己“经历失败”的时间太久,时间成本的多少自然会影响到玩家的心态,如果他们付出的时间成本太多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例如在竞技游戏里赢得对局,或者是在PVE游戏里打败BOSS,打通关卡),那么玩家将会有较高的概率流失(《魔兽世界》里经常会有所谓的“团队被某个BOSS卡散了”就是玩家流失的具体表现),想要让作品快速流行更是困难重重。除了《糖豆人》之外,之前爆火的《绝地求生》也遵从这一设计理念——玩家刚降落不久就直接死亡的话,是可以立刻退出当前对局开始等待下一盘游戏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玩家的“时间成本”得到了控制,相应的“受挫感”就没那么高。
第二,保持玩家游戏参与感的连贯性。在以前的大部分多人游戏中,玩家在一局游戏中如果死亡的话,那么他大概率会保持“死亡”的状态一段时间,要么等待“复活”,要么直接等待本局游戏结束。例如在《CSGO》和《魔兽世界》中,玩家在死亡之后基本上是要无所事事地等待一段时间的(除非在《魔兽世界》中得到被“战斗复活”的机会),这段时间不仅会让玩家无聊,并且还会让他们感到尴尬甚至是坐立不安,因为很显然自己在游戏中“提前死亡”会对团队产生负面的影响,可能会遭到队友们的排斥、指责,这很显然又是一个会令玩家“受挫感”增加的场景,即便是MOBA游戏《DOTA2》和《英雄联盟》里玩家控制的角色死亡之后也会有若干秒的“等待复活时间”(随着游戏时间的推移,“等待复活时间”会逐渐增加),此时他们基本无法直接做出任何对游戏能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为,“受挫感”也就随之而来。
《英雄联盟》里死亡之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复活,在此期间玩家算是暂停了对游戏的参与
但是在《糖豆人》中,除了之前提到过,玩家在每一个关卡地图结算时遭到淘汰之后可以立刻加入新的队列准备新的一盘游戏,在具体的关卡地图上,玩家即便发生了“死亡”(例如不慎从高空平台掉落),也会立刻完成“重生”,再次加入到游戏中,如此设计可以让玩家保持对游戏的“无缝参与”(可以理解为尽量缩短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发呆时间”),相应“受挫感”也自然会降低。同时,这样的设计思路也属于一种“低死亡惩戒”的类型,因为除了会带来“装备耐久度折损”、“金币掉落”甚至是“经验值下降”等“物质损失”以外,让玩家暂时无法获得游戏参与感则属于一种死亡的“软惩戒”。
《糖豆人》里玩家的“重生”时间非常快
第三,尽量避免设计过多能够将玩家“划分层级”的元素。一款游戏里可以设计“段位”系统以此来对玩家的游戏水平进行区分,“段位”可以是当代十分常见的“青铜—宗师”的梯度模式,也可以是单纯的分数模式。但是除了“段位”之外,一款游戏里如果出现了过多能够代表玩家“层次”(或者说“身份”)的元素,那么玩家可能在每一盘游戏失利之后都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受挫感”,因为他们会感觉自己距离获取这些奖励元素更远了一步。例如在MOBA游戏《英雄联盟》中,除了有代表玩家实力的“青铜”、“白银”、“大师”等段位之外,每个段位还会有对应的头像和载入界面原画框来体现他们的段位(“最强王者”段位甚至还有特殊的回城动画效果);在《魔兽世界》里更是有坐骑、成就、装备、治疗/输出数据来展现玩家所处的“层级”。
《英雄联盟》里不同段位的玩家在载入界面会有不同的原画边框
一旦玩家在游戏中受挫,他们有可能会联想到自己无法顺利得到对应的奖励元素来“证明”自己在游戏中所处的层级(例如有的玩家认为自己有“大师”段位的实力,就应当有“大师”段位的头像和原画框,这是对他实力的一种认可),所以在某场游戏中失利所产生的“受挫感”可能会因为这一系列联想而被放大,于是造成玩家流失,游戏的热度下降。同时这样的一些元素也可能是玩家之间相互歧视的“导火索”,因为它们确实对玩家进行了层级划分,高层级的玩家很容易就会对低层级的玩家(没有得到相应元素的玩家)产生歧视,例如在《魔兽世界》里世界频道上经常会有玩家发出自己认为比较稀有的成就,以此来标榜自己属于“核心玩家”,获取优越感(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玩家可能会产生“受挫感”)。但是在《糖豆人》这款游戏中,至少目前并没有看到太多能够区分玩家层级的元素,在一场游戏开始的时候玩家甚至无法通过“简单的观察”判断出哪些属于游戏中的“老手”,如此一来入门新手玩家的压力就会小得多,也不会去纠结那些能够证明自己实力的“奖励元素”,即便被早早淘汰,他们的“受挫感”也并不会太强。
四、恰当的游戏画风
绝大多数的游戏都是通过“画面”来给玩家留下第一印象的,所以一款游戏能在上市之初就快速流行起来,其画风必然会恰到好处。对于游戏来说,恰当的“画风”需要满足以下的2点。
第一点,游戏画风必须契合游戏的定位。很显然,《糖豆人》一作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轻松休闲的综艺闯关小游戏”,跟“硬核”与“深度”没有任何关系。而游戏的画风也将这一设计理念传达得十分到位——角色夸张、滑稽的动作,明亮鲜艳的配色,以及背景物和人物可爱的造型都可以让玩家能以一种极度放松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游戏当中。
《糖豆人》的画风可以让玩家毫无压力地投入到游戏中
玩家在《糖豆人》的游戏世界中不需要考虑深奥的游戏背景,各种有暗示性的“彩蛋”,意味深长的台词,也不需要用审视大型FPS游戏的眼光来看待它的画面质量,甚至不需要去研习任何复杂的游戏技巧,不需要精神紧绷做好各种操作细节,或者可以说透过游戏画风所有人都可以直观得明白——这是一个“乐趣”导向的游戏,而不是“成就”导向的游戏。
第二点,游戏画风必须符合大众审美。并不是“契合游戏定位”的画风就一定能够受到大众的认同,比如独立游戏《请出示证件》,采用的是像素风格的,色调偏阴暗的画风,“粗糙”且极具年代感的画面确实和游戏将“1982年”作为背景的这一点非常契合,但是很显然对于大部分早已习惯了“精致建模”,“细腻原画”的玩家来说这样的画面显得过于粗糙,即便是走复古路线的《铲子骑士》实际上也在图层和粒子效果上有了大幅的改进,同时画面色彩也远比《请出示证件》要鲜艳得多,即便《请出示证件》本身就是一部渲染压抑氛围的作品(所以用低饱和度的色调更加契合)。
《请出示证件》的画风虽然契合游戏本身,但能够完全接受的玩家数量并不多
而《糖豆人》的卡通风格建模和高饱和度配色不仅让玩家们不会在游戏中一味追求“写实度”(很少有玩家会在一款明显是卡通风格的游戏中去追求“写实”,这样会包容一些画面细节上的不足),并且还能够让女性和少儿玩家更容易接受,从任天堂的《马里奥赛车》《耀西的毛线世界》等类似风格的作品中就可以发现,这样的画风可以收获更高比例的女性玩家,同时男玩家对此也不会产生排斥。
《马里奥赛车》(左),《耀西的毛线世界》(中),《糖豆人》(右)
以上就是个人总结的《糖豆人》这部作品得以短时间内快速流行的几大原因,当然肯定不止这几点,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