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工作情况(讲述甘肃交通人)(1)

本网记者 宋芳科

定西高速人逆行而上,选择做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守护者,他们用一串串抗疫数字让五彩斑斓的春色,继续在大街小巷、城市角落点滴绽放,用一个个温暖有序的工作场景,组成了防疫工作中最美的画面。

“24小时”:我们随时解决群众难题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司乘的服务保障工作,渭源收费所分中心人员严格遵循当前疫情防控要求,为来电咨询的司乘人员耐心讲解防疫政策,并及时协调解决车道特殊事件。警卫班长靠前指挥、疏导车辆,为滞留在服务区、车道广场的人员提供热水、泡面等。

3月24日,监控员李露露正在监控屏幕前观察着收费广场上车辆的通行状况,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司机焦急地问道:“你好,我现在准备从会川到临洮办点急事,可以上高速吗?”她耐心地回答道:“先生,您别着急,如果您的车辆是本地牌照的话,区县通行时只需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就可以了……”这些是监控分中心职工在疫情期间的工作常态,24小时守护在监控屏幕前,把电话铃声当作冲锋号角,把群众关切看成战斗方向,每当听到求助者充满期待的声音时,电话这头的她们就用自己的耐心抚平司乘的焦虑,以“声”并肩作战,用“音”传递关怀和温暖。

交通管理工作情况(讲述甘肃交通人)(2)

“200张”:我们用“细心”赢得您的“安心”

“严格做好细节防控,确保无菌流转”是会宁收费站票务员毛慧对自己的要求。

疫情期间,会宁收费站每天收缴的CPC卡平均在200张左右,看似不多,但在毛慧看来,每一张卡的无菌流转都是对出行群众健康安全的最大保障。每天,她先是逐一给卡箱喷洒消毒水,晾干后,再用浸湿75%酒精溶液的毛巾对CPC卡逐张进行擦拭,以确保从会宁收费站发出的CPC卡全是“健康卡”。然而,由于长时间接触酒精,她的双手出现了皴裂、瘙痒、刺痛等各种问题……疫情以来,她将年幼的女儿交给父母照看,自己则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一线。每当同事们问起她想不想家时,她总是打趣地说上班使她快乐,转身却看着手机屏保上女儿的照片偷偷抹泪。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而此刻面对疫情,她只有一种身份:一名默默守护群众健康安全出行的高速人。

交通管理工作情况(讲述甘肃交通人)(3)

“20000步”:我们用铿锵的脚步丈量责任担当

“非常时期,这是我们每一个高速人必须扛起的责任,以路为家,与车为伴,逢车必查,全力守护好定西‘东大门’!”3月23日22点,连续多天的超负荷工作,让已经穿着厚厚防护服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的马建国,因为身体虚脱晕倒在了入口查验点,好在及时赶到的同事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他第一时间送到了当地医院治疗。

这些天来,由于站内人员紧缺,马建国主动请缨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穿梭在收费车道、入口查验点。为了守牢抗疫防线,46岁的他还承担起消杀、防疫物资清点、体温检测、防疫政策与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任务,一天下来,他的微信运动步数都要在20000步以上。“以前觉得日行20000步很困难,没想到有一天我也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马建国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交通管理工作情况(讲述甘肃交通人)(4)

“56次”:我们争做防疫的全能“多面手”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你怎么还不回家?”“爸爸要照顾很多人,暂时不能回家,你要自己乖乖,勤洗手,多喝水,不出门,戴口罩,要自己好好学习哦!”这是巉柳收费所甘草店收费站副站长胡骁和他的双胞胎女儿的视频对话内容。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共产党员的他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充当起了站里的宣传员,为减少窗口收费员工作强度,他带头录制了站部广播,温馨提示司乘排队检测,并向职工宣传乐观向上、理性健康、共同抗疫的正能量,做好站内秩序的稳定工作。用餐时,他又变身“文明督导员”,督促同事实行分餐,“吃多少取多少”。一走进收费广场他又成了贴心的“服务员”,连日来,共向过往司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累计达56次,同时还为司乘普及当前防疫政策,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协助地方防疫部门做好过往司乘的测温、验码、登记等工作,真正发挥了一名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