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川滇滇

自鸦片战争始,中国屡遭列强欺凌,清政府与各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在其中一份不平等条约中,竟然专门单列了一条,只为禁止我国使用一个汉字。

这不仅是千古奇观,更是莫大耻辱,居然被不会中文的老外禁用了我们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字。这个字就是——夷!

什么时期遭到外国侵略(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1)

图:夷字的古体。

1857年,两个夷国,一个叫英格兰,一个叫法兰西,派出联合军队攻占广州,次年4月又北犯大沽。5月20日,英法联军悍然攻占大沽炮台,26日进犯天津,威胁清政府派大臣谈判,否则将进攻北京。后来,沙俄和美国也加了进来。

什么时期遭到外国侵略(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2)

图:被英军占领的大沽口炮台,远处可以看到英国国旗。

清政府并不认为夷族能威胁自己的政权,没有考虑派大军彻底绝夷族之患,而正忙于剿灭太平天国的农民军,因此决定和列强议和。谈判地点选在天津,列强不断以进攻北京相威胁,要求清政府答应他们早就拟定好的条约条款,改一个字就终止谈判。

什么时期遭到外国侵略(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3)

图:当时双方谈判代表的合影。

在英方的一再威逼下,清政府被迫接受英国条件,于6月26日正式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其中第51条写着:“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什么时期遭到外国侵略(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4)

图:《天津条约》的签字现场,当时除了中英还有中法、中俄、中美不平等条约。

夷,从字形上看,是大和弓字的组合,就像一个拿着弓随意站立的粗人,最早是对我国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什么时期遭到外国侵略(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5)

图:夷是个象形字。

在清朝,“夷”已经成为一个“界定主权统治边界”的字,相当于表示“籍贯”,只剩下纯粹的地理概念。雍正在解读《孟子》时把“夷”解释为“方域之名,自古圣贤不以为讳”,并引孟子的“文王西夷人也,舜东夷人也”的说法证明夷人有德也可以成为圣君。乾隆对于“夷狄”的诠释也是地域的而非族裔的。

什么时期遭到外国侵略(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6)

图: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夷的含义也是地域性的。图为洋务运动中清朝海军装备的铁甲战舰。

但列强们不这么认为,他们不懂中文,这也怪当时的翻译没有翻译准确。早在1852年,英国全权公使文翰就屡次向清政府抗议照会中“夷”的使用,清政府这边一直处于懵圈状态。原来在翻译成英文时,夷字被译成了“barbarian”,而这个英文的意思是“野蛮人、原始人、异邦人、粗野的人、无教养的人”,而且欧洲人习惯将其殖民地的子民叫做“barbarian”。现在他们到中国来了,却被中国人称之为“barbarian”,他们当然不会同意,便粗暴地用条约形式进行禁止。

什么时期遭到外国侵略(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7)

图:作为古老文明之一,中国开化之时欧洲还在茹毛饮血,谁野蛮谁粗野大家都清楚。

不用“夷”那用什么字呢?列强自己发明了一个词——洋人。经过这么一折腾,夷字似乎又恢复了它的本意,我们都知道,夷就是指那些野蛮原始、粗野无教养的列强。

回顾历史,在那个受尽欺凌的年代,我们居然连自己文字的权利都没有,可见国家羸弱,会让一个民族的尊严完全一文不值。

遂唯有富国强民才能不受欺凌,才能挺直腰板说:“你们这些夷族,LAOZI爱怎么用就怎么用。

什么时期遭到外国侵略(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8)

(本号关注军事军人、军史战史,欢迎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