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兮兮的,不好看!”

12月5日傍晚,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莆田东站调车员杨亮在作业间隙摘下口罩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他的脸上,被口罩遮住的中间部分显得很白净,未被遮住的其余部分则黑乎乎的。因为灰尘大,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变脸”。

铁路人的辛酸经典语录(每天都变脸的铁路人)(1)

莆田东站是一座疏港铁路货运站,是比较特殊、繁忙的一个四等货运站:别的港口货运车站基本上是一个站对应一个港口,而莆田东站却管辖着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上的6个站、2个线路所,对应着八方、罗屿及国投三个港口。2019年莆田东站发送电煤、铁矿粉等货物114923车,是2016年的7倍。

铁路人的辛酸经典语录(每天都变脸的铁路人)(2)

迅猛增长的作业量,让莆田东站的调车作业非常忙碌。由于运送的主要货物是电煤和铁矿粉,大风和电煤、铁矿粉“联手”,给铁路调车人员做着“变脸术”。

铁路人的辛酸经典语录(每天都变脸的铁路人)(3)

五年前,陕西籍青工杨亮上班头一天就闹了个灰头“花”脸。他清晰地记得,那天的风很大,20米开外的人和机械都看不清楚,有点像老家黄土高原沙尘暴的感觉。灰尘直往袜子和裤腿儿里钻,太阳炙烤、天气炎热,不停地喝水、不停地流汗,一个班下来,杨亮成了“大花脸”。

粉尘和汗水混在一起,没几天就在工作服上结了好几块白花花的盐渍,洗衣机洗三遍后又用手搓洗一遍,衣服晾干后摸上去硬邦邦的。

铁路人的辛酸经典语录(每天都变脸的铁路人)(4)

莆田东站站长余磊说,调车员的防尘三宝是口罩、雨衣和护目镜。口罩最早是俗称“猪鼻子”的硅胶口罩,把整个口鼻捂得严严实实,但讲话声音透不出去、对讲机里听不清,后来改为医用口罩,直到现在防尘和透气功能都很不错的“第三代”口罩。

冬天的海风又湿又冷,很容易把衣服吹透,把人吹个透心凉。穿雨衣可以有效防尘、防雨、防湿冷,还容易清洗。不管春夏还是秋冬,也不管晴天还是下雨,只要是大风天,职工经常会穿着雨衣作业。护目镜的作用是防止大风把灰尘吹到眼睛里,但是下雨的时候不能戴,因为容易造成视线不良。

铁路人的辛酸经典语录(每天都变脸的铁路人)(5)

入冬以来,线路上动车开行密度逐渐加大,白天动车川流不息,杨亮和同事们只能利用晚上23时以后动车停开的时间作业。

铁路人的辛酸经典语录(每天都变脸的铁路人)(6)

“调车长,一道车列检查完毕,可以连挂!”

“收到,一道连挂!”

12月5号深夜,杨亮用对讲机向调车长汇报,随后,调机在调车长的指挥下缓缓驶来。

“正在编组的是满载电煤的47512次货物列车,再过一个多小时,从国投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度下站开出,经昌福铁路前往江西黄金埠电厂!”副站长冯鑫说。

铁路人的辛酸经典语录(每天都变脸的铁路人)(7)

其实,每年春运期间才是调车员们最忙碌的时候。为了抢运港口电煤和春节物资,调车员们一个班次要在三个港口间来回奔波六七个小时,经常要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吃“晚”饭。作业时间拉长、作业频率更高、间休时间更短,让调车员们很是辛苦,有时下班后精疲力竭,要先休息一两个小时,等“缓过劲儿来”再去吃饭、洗澡。去年年三十儿,职工们从中午一口气干到18点,30分钟吃完年夜饭,又一口气干到了大年初一零点钟声敲响后。

铁路人的辛酸经典语录(每天都变脸的铁路人)(8)

“虽然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但有时候想想,我们的忙和累、脏和苦,换来千家万户的暖洋洋、亮堂堂,值了!”杨亮说。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张贵锋 周琦 张程

来源: 人民铁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