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立锦衣卫:1382年

锦衣卫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是明朝所设的特务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

其出门办事的校尉被雅称为缇[tí]骑

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原亲军都尉府及所属的仪鸾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

下辖经历司、南北镇抚司及亲军所、驯象所等十四所。

永乐后,分为锦衣卫与南京锦衣卫。

锦衣卫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官担任,公众眼中其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直接向皇帝负责。

其实锦衣卫的职权范围很广,包括管理卤簿仪仗,修理京师街道、疏通城中沟渠、抓捕私自净身的干犯等工作。

锦衣卫下辖北镇抚司(掌诏狱)、南镇抚司(本卫司法及军匠管理)、经历司(文书出纳)和”分别管理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fān zhuàng]、班剑、斧钺[yuè]、戈戟、弓矢、驯马等仪仗,领导侍卫将军、力士、军匠和为朝会驯象。

锦衣卫指挥使直接下属为副手锦衣卫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以及下一级的镇抚使、千户等。

朝廷中由宪司负责的事项逐步由锦衣卫处理。

镇抚司由卫的下属独立于锦衣卫,权力扩大,可直接向皇帝上奏。

正德初期,太监刘瑾操握政权,将心腹布于朝廷各要位上,锦衣卫指挥使石义文也常对刘瑾阿谀奉承。

随着刘瑾权势的进一步扩大,锦衣卫不得不依附于东厂,厂卫格局形式发生变化。

在由钱宁治理卫事时,锦衣卫权势再一次上升。

明世宗嘉靖时期是锦衣卫权力鼎盛时期。

此期的锦衣卫权力程逐步上升趋势,待陆炳执掌卫政之时,锦衣卫权力达到顶峰,卫权甚至超越厂权,东厂亦为之低头俯首。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作历史来看吗(明三)(1)

二、建文改制:1398-1402

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朱允炆、方孝孺等人推行的改革,主要改善明太祖重武重军事的政策,提升文人政治、削除藩王势力。

明惠帝受孝孺的影响,悉去明太祖苛酷专滥之政,减轻江浙重赋,开广言路,虚心纳谏;并且在黄子澄与齐泰协助之下实施削藩政策。

明惠帝的建文改制大多是托古改制,具有理想性质。他在继位诏书中宣布要推行“维新之政”,希望使明朝达到“雍熙之盛”。

建文继位后随即召回在汉中的方孝孺,任翰林院侍讲;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任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寺卿,参预国事。

明惠帝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读书人的政策,只是削藩政策的失败让建文朝最后灭亡。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作历史来看吗(明三)(2)

2.1、建文帝削藩:1398-1399

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建文”,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明太祖朱元璋之孙。

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宽政、削藩的改革,史称“建文改制”。

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

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

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他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

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

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作历史来看吗(明三)(3)

三、靖难之役:1399-1403年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陈迪等先后被杀。

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作历史来看吗(明三)(4)

四、《三国演义》:1400年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作《三国志传》、《三国全传》、《三国英雄志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有言曰:“演义一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表现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作历史来看吗(明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