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凰大参考》 特约作者 陶短房
核心提要:
1. 对于芬兰、瑞典申请加入北约,有“自媒体”朋友对这种行为表示极大的不理解,甚至引发群嘲,说这是“违背祖宗的决定”。事实上,中立国可以分成很多种,比如“特定中立”、“武装中立”和“片面中立”等。
2. 欧洲“中立国”起源于1640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摩纳哥于1814年成为最早自行宣布永久中立的国家;1815年,瑞士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担保的永久中立国。此后,瑞典、卢森堡、圣马力诺等13个国家都曾陆续宣布“中立”。然而,俄乌战争爆发前,除了少数“片面永久中立国”和几个袖珍国家外,公认的欧洲“中立国”主要有五个:奥地利、瑞士、瑞典、芬兰和爱尔兰。
3. 俄乌战争爆发后,芬兰和瑞典分别与英国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由于芬兰的中立是基于国际条约明文规定,上述协定已经使其“永久中立国“的地位自动丧失。而瑞典的”永久中立国“的地位是约定俗成的,在它未正式加入北约、宣布放弃“中立”前,它仍是“中立国”。
4. 另外三个“中立国”,瑞士正在微调其政策,可能会与北约发展更为密切的关系,但仍然会保持“中立国”地位。奥地利国内对于是否坚持中立有着很大争议,但短时间内不会离开“中立的欧洲”。相比前两国,爱尔兰“中立国”的立场较为坚定。俄乌战争会令“中立的欧洲”版图大幅缩水,但不会令其彻底消亡。
▎当地时间6月28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和瑞典首相安德松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四方会谈。谈判过后,土耳其撤回了否决瑞典和芬兰两国进入北约的决议,同意两国加入北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北约将以史上最快速度接纳瑞典和芬兰”
随着芬兰、瑞典相继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形成二百年之久的“中立的欧洲”版图骤然缩小,每个欧洲中立国似乎都正走在十字路口。
连日来,许多“中文世界”的朋友出于种种善意,对一众欧洲中立国不惜放弃“百年和平”去“拥抱霸权”,表示极大疑惑和不解、甚至反感和“群嘲”。
正所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身为两次世界大战主战场,远离全面战火、大屠杀和种族灭绝不过“一个古稀”的欧洲人,又有几个真的不想和平、反而爱好战争和军事联盟呢?唐朝人李元平曾经说,老百姓中并没有多少做梦都想当英雄、因而惟恐天下不乱的,在和平年代享受一份平凡的幸福,是大多数人的愿景。
对于中小国家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它们中的一些国家当初选择中立,和如今选择放弃中立,都是意在追求自身安全的、艰难甚至被迫的选择。我们可以不认同它们的选择及选择的理由,但它们无疑都有一段滋味各不相同,但无不酸甜苦辣俱全的历史反复。
下面就让我们抚今追昔,概略梳理一下“中立的欧洲”二百年脉络,以及其正面对的十字路口。
“中立”也分好几种?盘点欧洲的中立国历史
1907年《海牙公约》第十三章有关“中立国”的部分规定。来源: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所谓“中立国”(Neutral country),指一国对正在发生的国际间战争宣布“保持中立”。如果仅在某次战争中宣布中立,称作“特定中立”,这意味着自愿遵守1907年《海牙公约》第5、第13章之规定,既不加入冲突任一方,也不向任一方提供人道主义外任何物资、支持和援助;如果宣布“在所有战争中保持中立”,则称作“永久中立国”。
通常而言,某国自称“永久中立国”叫做“片面永久中立国”,未必一定能得到国际承认,如冷战时的南斯拉夫和如今的塞尔维亚就都单方面自称“永久中立国”,但因为未获任何国际条约或公认的国际组织承认、担保,许多国家并不认可其“永久中立”地位,而获得国际条约或其它有力国际担保的永久中立,则会得到普遍尊重和承认,如瑞士的永久中立系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担保,奥利地的永久中立系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所确定,并得到苏美英法四个二战后原占领国担保。
如果主动解散军队以示“不再卷入武装冲突”,称为“非武装中立”,如弹丸小国列支敦士登早在1868年就解散了原本也只有60人的军队,就此成为“非武装中立国”,如果保持军队,但仅限于自卫或参加联合国等特定国际组织发起的维和军事行动,则称为“武装中立”,如瑞士就是著名的武装中立国,不仅一直保持军队,而且实行“全民皆兵”,并拥有可观的军事工业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瑞士的独立
欧洲最早正式出现“中立”概念,是位于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系列城邦对没完没了的神罗“选帝侯战争”和神罗-法国间混战感到厌倦,遂于1640年自行组合成为瑞士联邦,宣布“威斯特伐利亚和平”(Peace of Westphalia),不再介入神罗-法国间或两国内部战争,并得到两国承认;1780年由俄罗斯女沙皇凯瑟琳二世(Catherine II of Russia)发起的“第一武装中立海上联盟”(First League of Armed Neutrality)则是最早的国际中立联盟,成员国包括沙俄、丹麦-挪威联盟和瑞典,但该“中立”只限于海上、仅针对北美独立战争,且仅仅维持了3年。
最早得到国际条约承认的永久中立国,则是在拿破仑战争的硝烟散去之际诞生的。
▎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瑞士与圣马力诺获得“永久中立国”地位。来源: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 association on nobility(Tican)
在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拿破仑战争期间,地处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小公国摩纳哥在1793年被法国军队占领,这种占领状态一直维持到1814年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被反法同盟击败退位,好不容易重新立国的摩纳哥痛定思痛,宣布“永久中立”,摩纳哥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行宣布永久中立的国家(而不是普遍认为的瑞士)。
瑞士虽早在1640年就宣布对神罗、法国的中立,但法国大革命依旧波及该国,1789年后法国军队占领瑞士联邦大部分领土,此后反法同盟的反攻也同样波及瑞士。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战胜国牵头召开了1815年“维也纳会议”。会上瑞士强烈要求列强以国际公约形式担保瑞士的永久中立,1815年12月20日,奥地利帝国、法国、英国、普鲁士王国、沙俄五国联合签署了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备忘录,正式承认担保瑞士的永久中立,瑞士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国际担保的永久中立国。
除上述两国外、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共和国——四面皆被意大利环绕的圣马力诺,因目睹拿破仑战争期间周边意大利各邦国屡遭战火涂炭,也借机在这一年寻求获得了永久中立国地位。
北欧的丹麦、瑞典和挪威三国同样被拿破仑战争的残酷性所震撼,纷纷在1814年宣告“局外中立”,但三国中实际上仅有瑞典一国由古斯塔夫十四世(Gustav XIV)国王于1834年正式宣布“永久中立”,其它两国的“中立”是靠所谓“约定俗成”来维系,丹麦更卷入与普鲁士的两次石勒苏易格战争,直到1864年才得以罢战,且即便瑞典的“永久中立”也一直未获得任何国际担保,实际上处于“片面永久中立”的法律地位。
1839年《伦敦条约》规定比利时为“永久中立国”的条款。来源:Historian on the warpath
1839年,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支离破碎的尼德兰地区整合结束,在废墟上建立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这年4月19日签署《伦敦条约》(The Treaty of London of 1839)相互承认,并同步成为“永久中立国”,得到同样在条约上签字的奥地利帝国、法国、德意志联邦、沙俄、英国担保,这是第二批诞生的欧洲永久中立国。
此后至一战爆发前,尚有列支敦士登(1864年)、安道尔(1914年)两个弹丸小国宣布“永久中立”,它们国力弱小,依附近邻强国维持独立性,而交战强国又有意将毫无威胁的它们留作走私和保持秘密外交接触的窗口,因此它们的“永久中立”地位得以维持下去。
二战时,圣马力诺放弃中立,同时向两大阵营“宣战”
二战爆发前夕和爆发初,一些小国迫于战争威胁,匆匆宣布“永久中立”,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1938年)、立陶宛、爱尔兰(1939年9月2日,即二战爆发翌日通过《爱尔兰紧急权利法》Emergency Powers Act 1939)宣布的。但实际上,由于法西斯阵营及其它某些国家的蛮横,“中立”这一次未能保护所有中立国免受战祸波及。
上述四个“临时抱佛脚”的“永久中立国”中,能始终侥幸逃避战火的仅有一个爱尔兰,还是因为德国未能在与英国的空战中获胜,被迫放弃了在英伦三岛登陆的计划,甚至一战前就宣布“永久中立”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都被纳粹德国“闪电战”攻击和占领,侥幸逃脱的几国则各有原因(摩纳哥、安道尔、列支敦士登因为太小无足轻重,瑞士全民皆兵缺乏资源,且纳粹有意留作秘密外交和金融、走私渠道,瑞典系因德国希望与之进行铁矿交易)。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面积仅61.2平方公里的圣马力诺1944年意大利战役期间全境被在附近交战的同盟、轴心两大阵营炮火殃及,一怒之下放弃“永久中立”,同时宣布向两大阵营开战,所幸如此“开战”情有可原且无足轻重,战后战胜国一笑了之,圣马力诺则恢复了“永久中立”。
二战期间的“中立国”地图。来源:Wikipedia
鉴于“永久中立”未能保护本国避免战祸,二战后被纳粹占领过的比、荷、卢、丹、挪五国都放弃了“永久中立”,但爱尔兰却因为和英国间的矛盾拒绝应邀加入北约,重新回到“永久中立”立场上。战前被纳粹德国吞并的奥地利战后被苏美英法联合占领至1955年,最终在苏联强烈要求、联合占领四大国担保和所有邦交国承认前提下确认了“永久中立”地位。
芬兰在二战爆发前被苏联无理强索领土,拒绝后苏联于1939年发动“苏芬战争”,芬兰进行顽强抵抗后苏联“惨胜”,占领了以维堡为中心的大片领土,忿忿不平的芬兰在二战期间加入轴心国对苏作战,试图夺回领土,结果再次战败,被迫与苏联签署1948年《苏芬友好、合作与互助条约》(the Treaty of Friendship,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规定芬兰实行“永久中立”,并在实质上屈从于苏联(被称为“芬兰化”Finlandization)。
冷战的结束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但并未动摇“中立的欧洲”,至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战争爆发前,除塞尔维亚等少数“片面永久中立国”和几个袖珍国家外,公认“中立的欧洲”主要包括5个面积和实力相对可观、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欧洲“永久中立国”:奥地利、瑞士、瑞典、芬兰、爱尔兰。
申请加入北约后,芬兰和瑞典还算“中立国”吗?
芬兰大使与瑞典大使向北约秘书长递交加入申请。来源:NATO
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令芬兰、瑞典两个永久中立国顿感芒刺在背,纷纷改变了延续几十年甚至近200年的中立立场,希望借助加入与俄对立的军事同盟,增强自身抵御外敌进攻的能力。
先看芬兰。
芬兰于5月15日由议会通过决议,正式向北约递交了加入申请,尽管北约尚未批准这一申请,且发生了土耳其“横插一杠”意图“打劫”北约的变故,但事实上芬兰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已经自动丧失了。
为什么这样说?
5月11日,抢在芬兰总统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和总理马林(Sanna Marin)发表“芬兰应‘毫不拖延地’谋求加入北约”联合声明发表前一天,英国和芬兰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根据这一协定,英芬两国中任何一国遭受袭击,彼此间将相互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可能援助。这一协定事实上和《北大西洋公约》(North Atlantic Treaty)第五条即“共同防御条款”如出一辙,正是鉴于芬兰加入北约过程中可能遭遇掣肘需要耗费时日,而由北约中重要国家单方面提前给予的协防担保(美国也表示将提供类似担保,前提是“如果芬兰、瑞典两国不能很快加入北约的话”)。
如前所述,“永久中立国”的重要前提之一,正是“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而芬兰当初的“永久中立”,是基于《苏芬友好、合作与互助条约》,该条约规定“芬兰不得与苏联以外任何国家签署军事合作协定”,如今芬兰虽尚在北约门外,却已和英国签署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共同防御协定,因此它实际上已不再是永久中立国。
▎芬兰在决定加入北约前的三次民意调查,其中蓝色表示“赞成加入”,红色表示“反对加入”,灰色表示“不知道”。来源:Yle
芬兰自认在苏芬战争爆发前从未得罪过苏联,却被无端索要领土并强加战争,“永久中立”和“芬兰化”本就是被迫接受的,如果“永久中立”可换取和平、自主和安定,芬兰人本也捏着鼻子接受,但乌克兰战争让许多芬兰人回忆起当初历史,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乌克兰”,重演苏芬战争的一幕,而开战后俄罗斯政要一再发狠话恫吓、威胁,也让积愤已久的芬兰人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事不顺、泥足深陷,芬兰人料定其无力再开“副本”染指芬兰,因此民意大幅逆转。
战前芬兰民众对加入北约的民调支持率长期徘徊在25%以下。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民调支持加入北约的比率扶摇直上。最新YLE民调显示,支持加入北约的芬兰人比例已高达76%,而反对比率已降至12%。所有这一切,最终导致芬兰脱离了“中立的欧洲”阵营。
瑞典的情况和芬兰大同小异。
▎2022年5月11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和瑞典首相马格达莱娜·安德森在瑞典哈普松德的瑞典首相夏令官邸会面。来源:路透社
瑞典是在5月16日(晚芬兰一天)由议会通过申请加入北约决议的,此前长期坚决反对废弃“永久中立”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改变立场,加上民调逆转(4月21日Novus民调支持加入北约比例首次过半,达51%,5月12日达55%,而乌克兰战争爆发前从未超过15%),导致瑞典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永久中立”岌岌可危。
事实上,瑞典也同样在5月11日和英国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但因为瑞典的“永久中立”地位是“自行宣布、约定俗成”,而非如芬兰那样受条约限制,在尚未正式加入北约前,只要瑞典政府未公开、正式宣布“放弃永久中立国地位”,则它仍然是“中立的欧洲”一部分。只是土耳其的掣肘难以从根本上撼动“你情我愿”的北约-瑞典“联姻”,瑞典通过加入军事联盟而自动废弃“永久中立国”身份,只是个时间问题。
俄乌战争之后,中立的欧洲正走在十字路口?
芬兰和瑞典如此,那么另外三国呢?
作为最著名的“永久中立国”,瑞士的政策正发生“微调”。
2022年5月4日,瑞士国防部安全政策负责人Paelvi Pulli在瑞士伯尔尼参加路透社采访。来源:路透社
该国国防部安全政策负责人普利(Paelvi Pulli)表示,瑞士国防部正起草一份关于安全选择的报告,其中包括和北约国家间联合军演和补充弹药等内容,“中立会保持,但内容和解释方式可能变化”。
此前瑞士国防部长阿姆赫德(Viola Amherd)称,瑞士应该和北约发展更密切关系,但“不必加入”。普利称,永久中立并非瑞士的目标,而是旨在加强瑞士安全的一个选项,“加强和北约军政关系,包括定期举行高层会议和其它合作也是一个选项”。该报告将于9月底完成并递交内阁审议和议会讨论,并作为可能决定瑞士安全政策未来方向的基础,报告本身不会提交议会表决。
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Congress of Vienna)上决定永久中立后,瑞士从未参与国际战争,1907年《海牙公约》(The 1907 Hague Convention)规定瑞士不会参与国际武装冲突,不会为交战各方提供军队或军备,也不会向任何交战国开放领土,苏联解体后瑞士允许在人道主义援助或救灾等领域和外国进行涉军合作,这是迄今瑞士在防务政策上最后一次修改立场,但乌克兰战争让争论重新开始,因为瑞士参与了对俄制裁,但现行政策不允许向乌克兰提供瑞士造武器弹药。
此前面对压力,瑞士总统卡西斯(Ignazio Cassis)排除了向第三国提供武器以支持乌克兰的可能性,但表示“中立不应该教条化”,折射出瑞士立场的动摇。俄罗斯驻瑞士大使馆发言人霍赫洛夫(Vladimir Khokhlov)发出“任何改变都等同于放弃中立”的威胁,但效果不佳。
最新民调显示,56%受访者支持加强与北约关系,远高于37%的历年平均水平。Sotomo4月民调显示,33%受访者支持瑞士加入北约,远高于苏黎世ETH大学21%的长期民调值,对此分析家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进攻极大改变了许多瑞士人的一贯观念。
尽管如此,由于瑞士最大议会党团——瑞士人民党(SVP)坚决反对废弃“永久中立”地位,加上支持加入北约的民意远未过半,相信瑞士仍会留在“中立的欧洲”版图内。
▎奥地利外交部长亚历山大·沙伦贝格于2022年5月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出席新闻发布会,表示奥地利将保持中立。来源:路透社
奥地利总理内哈默(Karl Nehammer)、国防部长坦纳(Klaudia Tanner)和执政的人民党5月中旬面对国内越来越强大要求“重审中立原则”的压力相继表示,奥地利“必须保持中立、必须保持中立”,“这是宪法条款,没有商量余地”。
但在野的新奥地利党等均对“连讨论中立的余地都没有”提出质疑,奥地利公共广播机构ORF日前也在记者会上公开质问坦纳“在奥地利连讨论中立与否都未发生,是否太过奇怪”,新奥地利党领梅因-雷辛格(Beate Meinl-Reisinger)也对“人为设置政策讨论雷区”表示“不可思议”。芬兰、瑞典相继递交加入北约申请后,50多位奥地利知名安全专家、科学家和外交官联名呼吁政府“对奥地利的安全政策保持开放态度”,因为“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令中立对安全的保障受到质疑”。
但不管可不可思议,只要“中立与否”仍是“政策讨论禁区”,奥地利一时半会就不会离开“中立的欧洲”。
那么爱尔兰呢?
▎国防部长西蒙·科维尼说,爱尔兰需要更多地参与国际安全问题,但不认为会在短时间内放弃中立。来源:Sky News
如前所述,爱尔兰本是二战开战第二天“临时抱佛脚”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战后北约成立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入盟邀请,但该国当时坚持“北爱尔兰是爱尔兰领土”,拒不加入英国在内的军事同盟,因此其“永久中立”地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和英国赌气”。
但爱尔兰远离乌克兰战火,加入北约以增强自身安全感的迫切性有限,而英国仍在北约内十分活跃这一点更让它“不爽”,因此它宁愿选择加入欧盟,甚至参与欧盟联合战斗群(因为英国退欧了,加入欧盟可以给英国找麻烦),也不急于加入北约,尽管俄罗斯不大可能对爱尔兰申请加入北约作出强烈反应,但北约当下也并不急于“西扩”。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爱尔兰国内有关“是否要继续保持中立”的讨论有所活跃,但远不如其它几个欧洲中立国那样热烈,而爱尔兰中立马丁则在稍早将爱尔兰未来有关中立的立场概括为“政治上不强求中立,军事上坚持中立”。由此可见,爱尔兰至少不会主动、完全脱离“中立的欧洲”版图。
概言之,乌克兰战争会令“中立的欧洲”版图大幅缩水,但不会令其彻底消亡,在欧洲、尤其远离俄罗斯边界的地方,“中立主义”仍然有深厚的根基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