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东边乡镇的人,常常把去仙桃说成上仙桃。西边为上,东边为下。这种说法应该是源于地势,即西高东低。所以,到汉口,我们总说成下汉口,这是因为汉口在我们的东边。

上仙桃,钱沟是不能不去的地方。套用曾经一段时间很流行的说法,那就叫“不到钱沟不叫上了仙桃”。钱沟是个有特色的地方吗?回答是肯定的。在仙桃,这么多年来,任谁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1)

钱沟南路

我最初对钱沟产生印象,是在1986年。那时途径仙桃,我不过是一匆匆过客,瞩目和关心的多是来来往往的车辆。我知道,钱沟有一座流量比较大的客运站。也许就是因为这座客运站,才吸引来那么多的人流。

后来上仙桃,去得最多的是钱沟副食品批发市场。来这里买东西,是因为比起其它地方,价格便宜,品种丰富。不仅是仙桃人,周边几个县市的人,都蜂拥而至钱沟进货。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2)

钱沟日用品批发市场

在商品经济大潮刚刚涌起的时候,许多大户在钱沟落脚,做着各种批发生意,尤其以副食品为甚。许许多多希望捞得第一桶金的人聚集成团,形成了商品经济的波峰浪谷。“买全国,卖中南”,钱沟一下子成为湖北省仅次于武汉汉正街的第二大批发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调到仙桃城区,工作上直接与钱沟村产生交集,对钱沟的历史和现状才有了真正的了解。从那时起,钱沟在我眼里,它就是仙桃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一个轴心。

钱沟作为城市轴心的主街,就是南北向的钱沟路。那时的钱沟路有着另外一个名字,称健康路。现在,钱沟桥北边,一个被冠名为“健康路集贸市场”的经营场所依然存在。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3)

健康路集贸市场

有时候,我会从沔阳大道与健康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向北走,它的尽头,是原沔阳师范学校的垸墙。沿着垸墙往西走,绕到沔师附小附近,我想看看这里是否还有史籍上记载的锦瑞河的痕迹,见到的却是水面浑浊的四清河。

锦瑞河是襄河在南岸的一条支流,它流过几百米再拐弯,流经钱家皮垸和钱家沟,直达刘家潭(现在称流潭)。南岸的商业和文化设施,很大一部分是因河而兴,因为时有来来往往的商船在这里歇脚。只可惜,后来河道淤塞,锦瑞河早已废弃填埋。不过,城区依然有以“锦瑞路”命名的地段,似乎为了让人们记住曾经的历史。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4)

坐落在锦瑞河南岸的钱沟,一向是以农耕为主,属于仙桃镇郊范围。明清时期,由于沔阳的官府都设在汉水以北,所以,钱沟的商业设施和商户屈指可数。史籍上记载,1911年以后,辛亥革命的将领季雨霖设安、襄、郧、荆招讨使行辕在襄河南岸的龙华山(如今沔州小学附近),官府机构南移至钱沟附近。解放后,在彭场镇成立的沔阳县人民政府迁移沔城后,不久又迁至仙桃镇。这时,钱沟才成为一块真正的黄金宝地。

钱沟的地理优势虽然在历史上已经凸显,但那时它还不是仙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带,无法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钱沟的地位相比。

九十年代之前,仙桃市的中心在钱沟的西北边。那时街区最繁华的地段,是从大新街到沔阳中学,中间横穿爱民路、共青路等支街,这里是小商品最集中的地方。而东起大新路中段,直通西桥的交通路,则是集贸市场最多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当时的县委县政府的驻地,也是在大新路中段的西边。

仙桃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的历史很短,其城区规模远不如沔城。但沔城被国民党128师一把火烧光后,要再度兴建如初,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作为县城,仙桃当初的规模小得可怜。1949年,仙桃镇建成区面积仅有0.6平方公里。一条主街从东向西,分别由油榨湾、十全街、中山正街三大段组成。南北向则是两大支街,一条是小河街,一条是好义(又称好吃)街,几条街道总长3000多米,内有16条小巷联接成整个集镇的街道网络。

直到1956年,中山正街、十全街才得以拓宽。1978年,在改造旧街的基础上,适当地发展了新街,建成区扩大了2平方公里。到1979年,又建成了新的街区,整个建成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

在整个街区的建设中,钱沟还是钱沟,作为原黄荆公社的一个小村,大片的土地上,都是粮棉作物和蔬菜。

钱沟真正由农耕向商贸华丽转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竣工的四化路即沔阳大道给钱沟带来了机遇。

建设沔阳大道时,钱沟出让了60亩土地,村里一下子得到了5万元土地补偿资金。

钱沟人用这难得的5万元资金开始创业。让钱沟人气爆棚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兴建于1992年。当时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门栋238个,日成交额可达400多万元。每年税收200多万元,收租金200多万元。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5)

钱沟副食品批发市场

238个门栋中,有一栋是我老家的邻居在经营。1995年,我每月拿着大约300多元的工资,我的这位邻居却是每月都有3000至5000元的收入。可见,那时钱沟副食品批发的生意有多么红火!

城区的发展,说到底是市场的发展。市场在哪,城就在哪。反过来说也成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二者真正融合。

仅仅只是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钱沟在仙桃的商业地位以及人流规模无出其右者。

这时候,随市场而兴的许多设施马上跟了上来。原来处在318国道南边的仙下河,成了阻挡城区发展的障碍。1995年,市政府在钱沟地段建成了一座桥梁,以“钱沟桥”命名。桥梁的兴建,南接新修的仙桃大道,北通沔阳大道,是城区东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接着,另一座市场在钱沟形成,那是投资额度为钱沟副食品批发市场3倍的建材批发市场。它坐落在钱沟桥的南边,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门栋达55个。这时期,正是全国城乡大兴土木,建筑材料需求量极大的时候。这里,又形成了一个市场高地,辐射范围更为广阔。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6)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仙桃市委市政府的驻地搬迁到了建材批发市场的南门。而东边,原来是一大片菜地,仿佛在顷刻之间,就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体育场馆。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7)

仙桃体育场

跨入二十一世纪后,这些红极一时的现象,都成了渐行渐远的历史。人们的眼光在发生变化,政府的手笔也在发生变化。但钱沟以及钱沟路作为城市轴心的地位却是越来越牢固。

钱沟路的叫法,似乎再也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为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多,越修越宽,城市建设的标准越来越高。钱沟路往南边不断延伸,再用钱沟路相称,有时会指代不明。于是,又有了钱沟北路和钱沟南路的说法。其实,钱沟南路越往南,已经不再是钱沟村的地盘,但这条路往南不论怎么延伸,它都是因钱沟路而成,都是由钱沟路带动而发展的。所以,保持钱沟南路的说法,实际是对钱沟路作为城市轴心的一种认同。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8)

沔州大道

钱沟北路是老城区,附近的四清河,原来水面浑浊,垃圾堆积,现在都得到了有效改造,填埋后形成了浓荫覆盖的人行道。而原来最北端的沔师垸墙旁的建筑已经拆迁,新建的钱沟北路直通襄河干堤,整个路面宽30米,双向6车道,看起来十分气派。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9)

钱沟北路

钱沟南路是仙桃城区的亮点所在。它穿过新修的仙桃大道、黄金大道、沔州大道。现在进行的南延工程,北起沔州大道,南至纬七路,全长580米,道路宽22米,双向6车道,将南城新区整体联接起来,与杨岗大道、沔州大道、纬七路和即将建设的体操大道形成了循环通道。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10)

沔街边的道路

钱沟路作为仙桃城区最长的纵向主路,它的两边建有仙桃最具饮食文化特色的沔街。沔街集旅游观光、地方文艺表演、传统餐饮美食、休闲娱乐购物、文化创新基地等于一体,是另一种类型的市场。2012年,沔街在"湖北旅游名街"评比中荣获第二名,与户部巷、武汉天地、楚河汉街等一起居湖北名街前列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11)

沔街

钱沟作为轴心,带动两翼快速推进,使仙桃城区的城建设施以及各处兴建的市场,呈几何级增长。

目前官方的数据显示,仙桃城区的大型批发市场已经发展到40多个,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大关,达到109797户。仙桃的建成区面积也由二十一世纪之初的30平方公里发展到60平方公里,整整翻了一倍。城区人口也由不足30万人增长到如今的56万。这2项重要数据已经超过了湖北省有的地级市了。

记得前些年,仙桃籍一位原来在国家旅游部任部长的官员来仙桃视察时,曾感慨地说,我走了这么多国家,回到仙桃看这些年城建的发展,感觉仙桃简直就是个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的国家。

仙桃钱沟规划(追寻仙桃城区发展的历史轨迹)(12)

沔街一角

到过东南亚一些小国的人,到仙桃来走走,一定觉得此言不虚。实际上,仙桃城区发展这么多年来,一直被称为“武汉的后花园”。

现在,钱沟村早已改成钱沟社区,社区目前有18 小区和一个村,人口 7800多。其中,不少是各地搬来的新钱沟人。实际上,作为老钱沟人,原村里只有4个小组,1100多人。他们享受了改革开放以来,钱沟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这里的孩子上高中上大学都有数额不菲的奖励,40岁以下都由村里投保,40岁以上及老人都享受着别人羡慕不已的补助或退休金。

钱沟社区办公楼的顶楼,有一个钱沟展览馆,里面用图片展示着钱沟的发展历史。这个场馆图文的制作,是我一手操办的。那个时期,正在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双思教育活动。展馆建成后,还曾经接待过省委领导的参观,如今展馆不知道是否还在。

一晃又过去20多年了,钱沟乃至仙桃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但钱沟依然是仙桃经济的高地,市场依然是仙桃城区的桥头堡。不得不说,钱沟的支部班子,依然是强有力的战斗堡垒。钱沟作为仙桃城区轴心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