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作者推行的新法受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他本人也积劳成疾。因此多次请求皇帝解除其宰相职务,终获批准,并让他到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府做地方官。这诗即其赴任途经瓜洲时所作。

古诗江南忆王安石(王安石泊船瓜洲)(1)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停船靠岸的意思。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大运河于此注入长江。从当时的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透迤行来,一路餐风宿露,辛苦自不待言。现在终于来到这长江之滨的瓜洲了。举目远眺,雄踞在长江对岸的,是凭山临水的江南重镇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它是这漫长旅途的重要转折处。

古诗江南忆王安石(王安石泊船瓜洲)(2)

奔腾的长江,滚滚东去,是它惹起了这位诗人的无限情思吧,“京口瓜洲一水间”仿佛脱口而出。诗句看似平淡,但我们从作者视觉中的这种两地咫尺之感,看到的是他那喜悦、急迫的心情。

古诗江南忆王安石(王安石泊船瓜洲)(3)

原来王安石虽祖籍江西,但其父在江宁做官,死后葬在那里,子孙们就以江宁为家了。而京口,从东晋、南朝时就被视为当时的首都建康(即江宁)的北方门户。现在既然大门在望,江宁也就不远了。拳拳游子之心,使作者继续吟道:“钟山只隔数重山。”意即过了京口的话,离钟山,也就那么几重山的路了。

古诗江南忆王安石(王安石泊船瓜洲)(4)

钟山,即紫金山,在江宁城东,此代指江宁。开头这两句诗,使我们看到作者虽身在瓜洲,但他的思绪却像奔驰的骏马,早已经跨过长江,跃过重山而直奔那多少次梦回萦绕的家乡——江宁了。这种愈近愈急的游子心情,被作者巧妙地溶化于“一水间”、“数重山”的诗句之中了。

古诗江南忆王安石(王安石泊船瓜洲)(5)

当诗人收住思路而巡视令他神往的对岸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千古绝唱,使人们仿佛看到:多情的春风给江南大地轻轻地披上一袭碧绿的春装,显示出一片盎然的生机。诗句中的“绿”,是形容词作动词用,给人一种春天莅临、大地复苏的动感。据说作者当时曾用“到”、“过”、“入”、“满”,等十多字,最后才定为“绿”字,使诗更具有鲜明色彩和形象感。

古诗江南忆王安石(王安石泊船瓜洲)(6)

作者行经的北方,或许还是一片萧索吧。所以江南的明媚春色更加吸引着他。“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由衷的感叹。王安石少时随父居住江宁,以后宦海沉浮、历经沧桑。现在倦鸟归林。“还”字可谓最后点题。什么时候沐浴着家乡明月的清晖,与亲人们共话衷肠呢?这是十分令诗人神往和引起遐思的。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