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很多人提到这个名字会想到什么,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可以和孔子、孟子、朱熹齐名的人物,在学校历史课本中呢,也没有对他进行过多详细的介绍,世人都知道王阳明很厉害,但是有多厉害?为什么厉害很多人也其实说不出个所以然,而现在还出现这么一个情况,日本人、甚至现在欧美等国家的人都开始尊崇王阳明,众所周知的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受到了王阳明的影响,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在身上更是经常佩戴一块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的腰牌,拥有着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稻盛和夫,更是将知行合一作为企业管理的准则;

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1)

王阳明的出生

时间来到1472年,在浙江绍兴府的余姚县,王阳明出生了,这种影响世界的大人物一出生似乎就伴随着神话的色彩,王阳明也一样,据说他的母亲怀了他14个月才出生,而在他出生之前,他的奶奶还做了一个梦,梦到天上的云彩里有一位仙人,怀里抱着一个红色的婴儿送给她,而且云彩里面鼓瑟齐鸣,各种祥瑞的色彩在云中闪现;他奶奶呢,做完梦醒了之后,王阳明就出生了,所以家里就给他取名,叫做王云

所以说,在5岁之前,王阳明的原名,叫做王云,那为什么改名了呢?原来王云到了5岁了,可惜还是不能说话,家里人这个着急啊,恰好,在他家附近路过了一个道士,看到王阳明,眼睛就亮了,可惜越看越摇头,说了一句“好个孩儿,可惜道破”,什么意思呢,就是,挺好的一个孩子,可惜,你的父母给你起这么一个名字,把你的志向给说破了啊;于是他爷爷赶快就给他改了个名字,那有人就问了,是不是就改名为王阳明了,并不是,大家熟悉王阳明这个名字是他的号,他的名字叫做王守仁,就是他的爷爷根据《论语》里面“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这句话,改名为王守仁;

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2)

名字改了之后,王守仁很快就能开口说话了,而且,据说开口说话,就能熟读古文,问他为什么能够背诵这些文章啊,在哪里学的,他说虽然他一开始不能开口说话,但是听到爷爷经常读这些文章,他听多了,就暗自把这些内容都记了下来;就这样等到王守仁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王华,考上了状元,被调到北京任职,于是,王守仁这一家子,从浙江就搬到了北京;在北京上学的时候,有一次,他就问老师,老师,你说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呢?老师说,当然像你父亲一样,考取功名,做大官啊;王守仁摇了摇头,他说道,人生第一等事,应该是像孔子孟子朱子一样,做圣贤;他这一说把老师吓够呛,老师学的一直就是朱熹理学,就是学习如何要以圣人为榜样,向圣人学习,现在突然有这么一个小家伙说,自己要当圣人,有点太狂妄了,圣人哪是那么容易当的,几千年,才出这么两三位,比当皇帝的几率还小呢;

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3)

要说王阳明厉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他虽然是个文人,但是他同样还是一个军事家,从小就学习兵法,可以说是能文能武,他在后世为什么能够受到众人追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用他创造的这一派学说,让自己走上了巅峰,不仅仅在军事上总能以少胜多,创造了很多传奇,在朝廷上虽然受到了奸人的残害,但最终还是加官进爵,这在古代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榜样,放到现在,就是活生生的成功学成功的样本,在王阳明十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写书信让自己的父亲交给皇上,向皇帝建言献策,怎么能够平定农民起义,到了后来自己更是直接跑到了草原,在草原生活了一两个月,这放到现在,就相当于自己一个人跑到敌占区,并且在敌人中间,生活了一个多月啊

但是他虽然勇敢,他父亲整天担惊受怕啊,到了王阳明17岁的时候,就寻思,干脆直接给他找个老婆吧,有了家庭之后,这孩子估计就没那么野了,于是王阳明奉父亲之命到江西南昌,和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到了结婚那天,本来是洞房花烛夜这样美好的日子,可大家却找不到新郎官了,到处找也找不到王阳明跑哪里去了;原来王阳明在街上碰到了一个道士,于是他就跟这个道士请教如何养生的问题,结果两个人这一聊天,就聊了一天一夜,等到第二天,王阳明才想起结婚这回事;

守仁格竹

我们再说结婚之后第二年,王阳明呢返回他的老家余姚,在路上碰到了一个人,名字叫做娄谅,也是明代的一个理学家,娄谅就向他讲述了朱熹的格物致知的学说,在明朝那个时候,朱熹可是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大圣人,王阳明对于娄谅讲的“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很感兴趣,于是回到家中,找了一个竹子,他决定,要研究研究,这个竹子有什么道理,他就开始盯着这个竹子看,一直看了七天七夜,最终,道理没有格出来,倒是格出一身病来,而这也让他对于朱熹的学说产生了一定的质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这一年,他十八岁!

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4)

后来的十几年,一直到他33岁,几乎就是在各种考试,然后做官,升官中度过,在刑部待过,在兵部也待过,最高做到了兵部武选司主事,已经相当于国防部的大官了,一直到了1506年,这一年王阳明35岁,他出事了!

明孝宗驾崩之后,15岁的朱厚照做了皇帝,可能也是因为年纪小,不分青红皂白,以宦官刘瑾为首的八个人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他们怂恿皇帝每天只知道玩儿,不理朝政,而朝廷上的事儿,则都由宦官刘瑾代为处理了,这就是宦官专政,俗话说,文死谏,武死战,文臣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不顾生死,监督皇帝,向皇帝提建议,要不说很多皇帝都很烦这帮文臣呢;

宦官专政的情况下,一帮文人就看不下去了,联合起来上书进谏,但是皇帝并没有理这些大臣的建议,这件事儿反而让刘瑾知道了,就把上书的这些大臣都抓起来了,然后执行廷杖之刑,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朝廷更没人敢说话了,但是,王阳明站出来了,他向皇帝上书,不应该把这些大臣抓起来,要赦免他们,他们都是好官,但他的上书没到皇上手里,却到了刘瑾的手里,刘瑾看到后生气的直接把王阳明给抓了起来,廷杖四十,然后被贬到了贵州龙场,也就是现在贵阳的修文县,我以前出差的时候还有幸去过那里,那里的猕猴桃着实不错,我们再说回来,王阳明被贬到龙场这里做龙场驿栈的驿丞,相当于什么呢,从国防部的大官,贬到了一个穷山僻壤的小镇上,做招待所的所长,那个时候龙场这里,可以说是“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疬”,穷的什么都没有,不像现在了,我去的时候,山间都是两三层的小楼,自然环境更是好看的不得了;

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5)

王阳明说是被贬到这里,其实,刘瑾是想在王阳明被贬的路程中,把他杀了的,但是王阳明,通过营造跳江假死的景象骗过了杀手,王阳明在去往贵州的这一路上,经历了各种生死之间的挫折,本想隐姓埋名,远走他乡,老子不伺候了,但是想到父亲还在朝为官,如果自己真的撒手不管了,肯定会牵连到父亲,于是悲痛之后他写下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也就是任何艰难险阻,只要不把他放心上,那么他就相当于浮云飘在在天空中,可见那个时候,他就明白了,内心力量的重要;

王阳明索性来到龙场这里安心做起了招待所的所长,可以说是无官一身轻,朝廷的那些烦心事正好也不用想了,彻底让内心放松,在这里他一边教导当地尚未开化的人们学习识字,一边开始思考世界的真谛,思考他最一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

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6)

如何成为圣人,圣人的品质到底是什么?

他在一个山间的山洞里,在这里做了一个石棺,没事就躺在石棺里面,思考天地万物,思考圣人的真谛,终于在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之中似乎见到了诸位圣贤,他向他们求教天地大道,终于在某一刻,他悟到了,刹那间,天地雷鸣,他放声长啸,圣人的道理根本不必向外界去追寻,他就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在历史上,被称为“龙场悟道

他悟到的道在后世被称为“心学”,那么他悟道的这个道是什么呢?所谓的圣人之道,原本就存在与每个人的心中, 也就是“吾心即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总结王阳明的悟道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他在龙场悟道之前,始终认为,要做圣人只能通过一个途径,就是不断学习之前圣人的各种品格,当所有的品格和能力都做到极致的时候,都能够向圣人看齐的时候,那就相当于成为圣人了,但是在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学习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作是成为圣人了呢?世人都这样向圣人学习,但是能成为圣人的就那么一两个,王阳明在之前不断的学习兵法,学习儒家,学习道家,甚至对佛教也钻研颇深,在各种领域,他都想做到极致,向圣人看齐,但在成为圣人的路上,他越来越迷茫,难道真的要像朱子说的,每一个事物都要深刻的去格,每一件事情都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当万物的道理都了然于胸的时候,才会成为圣人么?人生短暂,怎么可能了解万物的道理?这样的思考让他走入了死胡同;

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7)

直到在龙场,他放下心里所有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悟道的过程中,他在某一天,突然贯彻,原来不用向外界去追寻,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类似于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内心都有圣人的种子,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只要我们追求内心的至善,即可成为圣人,无论万事万物各种事情,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内心去做选择,成不成为圣人,只是每个人的抉择而已,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成为圣人,而导致自己能否成为圣人的根本,绝对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在自己内心;

《传习录》中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就是说你的内心决定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是这件事情的开始,而你知道要做这件事情了,再去用行动去实践,去完成,才算这件事情真正的完成,那么你知道了,就去做,怎么判断,你知道的就是对的呢,这就有了致良知,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符合自己的良知,然后再去知行合一,这样就可以成为圣人!

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8)

以上就是30岁的我对于王阳明心学的理解,也仅限于此,可能也只是对于他的学说知晓一二,对于心学研究的书籍太多了,对于他的心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书籍也很多,我这浅薄的观点,只是给大家一点参考,如果要想彻底了解王阳明的心学理论,还是要去仔细研读他的《传习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