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简注:

二月二日,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江,指涪江,经梓州流入长江。花须,花蕊,细长如须。柳眼,柳叶,初生之叶如睡眼初展。无赖,讨人喜欢。元亮井,陶渊明《归田园居》:井灶有遗处。陶渊明字元亮。三年,作者在大中五年(851)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至今已三年。亚夫营,指戎幕。亚夫,汉代将领,曾屯兵细柳,人称“细柳营”。这里以“柳”字切幕主柳仲郢。

散绎:

二月二日踏青节,涪江边上来踏青。

春日融融东风暖,远处听有人吹笙。

花蕊如须柳如眼,江畔初见草芽青。

蝴蝶翩翩黄蜂闹,游春士女乐盈盈。

客居离家万余里,何时归家学渊明。

入幕奉职已三载,天天办公在军营。

新滩不知人心苦,江流滚滚响不停。

如同深夜风吹雨,敲檐击瓦我心惊。

品读:

大中五年(851)春夏间,李商隐妻子王氏病故。七月,他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九月只身远赴梓州,开始他的幕府生涯。到写此诗时,他在柳幕已有三年了。

诗的首联,东风旭日,春意融融,笙簧阵阵,也带暖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一种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续写江上春色。红花绿柳,紫蝶黄蜂,春天的色彩缤纷,绮丽多姿。清姚培谦曰:花柳蜂蝶,“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反衬出诗人沉沦身世与凄苦心情。

颈联写长期寄幕思归,用陶渊明,周亚夫的典故,写空间悬隔,时间漫长,正是写欲归不得的苦闷,蕴含着羁泊天涯者的精神痛苦。

尾联回应“江上行”。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特殊感受,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苦之声。清冯浩曰: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都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演染一种迷蒙悲凄的氛。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它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写抑郁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活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最后,说说这首诗的格律。清何焯批曰:拗体。今人周振甫先生解释说,拗体是指首联作“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开头连用四仄,对句连用三平,三平调是律诗之禁忌。但是因为“二月二日”是踏青节日期,不好改动,只好用四仄,这是内容决定的。第二句要跟它相应,所以就在句末连用三个平声了。杜甫集中也有拗体,象《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缺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杜甫是全篇皆拗,与李商隐的首联之拗略有不同。

附图八幅,李商隐《二月二日》诗意图:

花须柳眼各无赖,新滩流水夜雨声。

七言律诗无题李商隐课本(花须柳眼各无赖)(1)

七言律诗无题李商隐课本(花须柳眼各无赖)(2)

七言律诗无题李商隐课本(花须柳眼各无赖)(3)

七言律诗无题李商隐课本(花须柳眼各无赖)(4)

七言律诗无题李商隐课本(花须柳眼各无赖)(5)

七言律诗无题李商隐课本(花须柳眼各无赖)(6)

七言律诗无题李商隐课本(花须柳眼各无赖)(7)

七言律诗无题李商隐课本(花须柳眼各无赖)(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