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战争是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争夺南奥塞梯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这场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战争曾经牵动了各方的神经,并引起了世人的一系列疑问,比如弱小的格鲁吉亚为何敢蚍蜉撼大树?只有0.39万平方公里的南奥塞梯为何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美国在这场战争背后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而要解答这些问题,还要从俄格战争的正式爆发说起。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战争揭秘(图说2008年的俄格战争)(1)

2008年8月8日凌晨,高加索地区突然枪炮声大作,交战的一方是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另一方是意欲独立的南奥塞梯。起初人们认为这仅仅是一次零星的交火事件,但不承想这却是格鲁吉亚主动发起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在战争初期的二十个小时内,格军的表现堪称精彩,他们以闪电突击的方式一举攻占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然而也许是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许是坚信俄罗斯不会干涉,格军在取得最初的胜利后竟然开始袭击驻扎在南奥塞梯的俄罗斯维和人员。但是这一次,事件的进程并没有按照格鲁吉亚和美国最初预计的那样发展。

战争爆发当日的15时20分,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的第58集团军一部进入了南奥塞梯。至9日15时,即在梅德韦杰夫召开国家安全紧急会议后的二十四小时内,俄军完成了集结、补给弹药、越境、攻占茨欣瓦利等一系列行动。俄军的快速反应使得格鲁吉亚军队频频后撤,亦使得西方国家在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还没有达成统一的立场。8月12日的12时40分,梅德韦杰夫宣布“强制格鲁吉亚执行和平的军事行动结束”,至此俄格战争进入打嘴仗环节。俄格战争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其背后却有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战争揭秘(图说2008年的俄格战争)(2)

1)南奥塞梯为何与格鲁吉亚矛盾重重?

南奥塞梯的绝大部分居民为奥赛梯人,他们一直希望与高加索山脉以北的北奥赛梯地区组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因为被高山阻挡,他们不得不选择依附于格鲁吉亚的贵族和当权者。沙俄崩溃后,南奥塞梯为争取自治与德国、土耳其支持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爆发武装冲突,结果数千奥赛梯人被杀,而死于饥饿和疾病的更是数以万计。虽然后来南奥塞梯在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获得了自治州的地位,但是这无法弥补两者因历史积怨而产生的裂痕。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为获取独立再次与格鲁吉亚进入龃龉不断和武装冲突的循环之中。

2)弱小的格鲁吉亚为何敢主动挑事?

格鲁吉亚的武装力量与俄罗斯相比,无论是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还是海空支援等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其现役官兵只有区区的2.1万人,其中陆军1.7万人,海军还不足千人(892人)。此次俄格战争对俄罗斯来说,大体相当于现代大国军队的一场陆军师规模的实兵演习。虽然实力悬殊,但格鲁吉亚似乎并没有将俄罗斯放在眼里,可以说格鲁吉亚高层产生了严重的战略误判,即他们认为在美国和北约的威慑之下,已失去往日荣光的俄罗斯不敢轻启战端。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战争揭秘(图说2008年的俄格战争)(3)

3)光说不练的美国真坑人

格鲁吉亚在战争开始前轻信了美国的判断和承诺,在俄罗斯干涉后又寄希望美国的出兵和斡旋。当然美国在战争期间也给予了格鲁吉亚强有力的声援,宣称始终站在格鲁吉亚一边。但美国虽然频繁声援,但就是不发一兵,不放一枚导弹。因为美国是聪明的,明白大国规则,即面对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发几个谴责声明可以,表示严重关切也可以,骂一两句还可以,但是要说派美军去遥远的格鲁吉亚跟俄军干仗,那不可以!其实美俄之间在百余年的时间里,从来就没有真刀真枪地打过一仗,他们或是相互指责,或是相互试探底线,或是扶持代理人。面对格鲁吉亚主动挑起争端的表现,我只想说,格鲁吉亚真的想用手里的小三、小四调大王?

战后的8月26日,俄罗斯正式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约占格鲁吉亚总面积的18%)。在短短的十余天时间里,两个亲俄的地缘安全屏障在高加索地区建立起来了,此次版图变迁展现了俄罗斯往日的“习惯”,那就是只要俄罗斯打赢了某场战争,其总会重新描绘一下边界。而敢于蚍蜉撼大树的格鲁吉亚,则成了这场地缘格局博弈中的最大输家。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战争揭秘(图说2008年的俄格战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