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笺微谕相容意

老鱼吹浪

一夜鱼龙舞

缄素双鱼远

浮江涨绿鱼文起

桃花流水鳜鱼肥

君失臣兮龙为鱼

远别离

唐·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①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注释】

①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因九个山峰联绵相似,不易辨别,故又称九疑山。

【赏析】 

《远别离》是乐府“别离”十九曲之一,内容多写悲伤、离别之事。诗人通过描写娥皇、女英二妃与舜帝生离死别的故事,渲染了浓重的别离氛围和悲伤情绪,其中“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两句说明诗人思考到君权旁落的后果,表现了对大唐王朝前途的担忧。就艺术上来讲,诗人深得楚辞、骚体的艺术精髓,巧妙地为现实政治批判披上了一层凄美别离的爱情外衣。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开篇便置于浓厚的历史背景下,概括了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故事。传说,尧将娥皇、女英两个女儿许配给了舜,并让位于他。舜南巡时,驾崩于苍梧山(九嶷山),娥皇、女英悲不自胜,遂漫游于洞庭、潇湘寻夫,其恸哭落泪形成斑竹。

君失臣兮龙为鱼什么意思(飞花令鱼君失臣兮龙为鱼)(1)

二妃寻夫的传说本身就是个带有浓重悲情气氛的离别故事,李白采取这个题材入诗,开头就创造了凄清悲凉的意境。“海水直下万里深”,是说娥皇女英潜入潇湘之水去寻夫,其痴心可见,更渲染了悲情气氛。“谁人不言此离苦?”一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接下来两句“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继续通过描写洞庭潇湘的景物来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乌云滚滚,遮天蔽日;暴风骤雨,猩猿啼鸣。面对这样的景象,说了又有什么用处呢?这两句表面上看是在说自己的描绘已经是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千百年后了,于娥皇女英寻夫之果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对景物的渲染也是在暗示当时的李唐王朝正处于波诡云谲、暗无天日的统治下,作为一个个人前途都无法把握、壮志理想都无法实现的文人,说什么都于事无补。

无人听取和采纳诗人的忠谏,也没有人能了解诗人的一片忠心。“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连上天都不能察知我的忠心,反而鸣雷向我发出怒号。这两句的现实意义是说:当今皇帝不能了解我的忠心,当权之士还对我严加恫吓。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如果君不君、臣不臣就容易大权旁落,奸臣当权,导致原本贵为九五之尊的人中之龙就会变成俎上之鱼,原本应该恪尽职守的人臣就会变成吃人的老虎,这种情况下君王也不得不禅位于臣了。

君失臣兮龙为鱼什么意思(飞花令鱼君失臣兮龙为鱼)(2)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这一句说的是尧被舜幽禁而终,舜巡视时被禹刺杀的传说。“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重瞳”,代指舜,相传他两眼各有两个瞳仁。舜死后即被就近葬于九嶷山,但连绵相似的山峰中哪个才是他的坟墓,他真正的葬身之地呢?尧舜禹汤在历史上被誉为是贤君的代表,这千古一帝之死竟然如此扑朔迷离,连葬身之所都不知何处,直教二妃于绿竹间嘤嘤恸哭,泪洒而成斑竹。政治上君臣之失义、大权之旁落发人深省,爱情中纵死不泯的痴情悲剧感人至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实际上,苍梧上不会崩陷、潇湘水也不会绝流,那么娥皇和女英的眼泪也无休止的一日了。

全诗通过描写潇湘风物创造了极其悲伤的氛围,在迷离的传说中,诗人用楚歌、骚体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地表达出来,这种欲吐还吞的口吻和悲伤凄迷的传说相得益彰,其创造的悲凄、深远的意境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