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4章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唐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言真实不虚!故本章我们通过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事迹进行简要说明,望能为喜欢这本被称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的道友们能带去微薄的启迪。但凡人事、社会事业的成就都离不开对自我、他人人心的了解——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整个国家、社会的大局势息息相关。
以史为鉴,知兴替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形容人走路时脚跟不着地为“企”,迈开大步谓之“跨”。不少人选择这样走路无非是想离自己的目标更快些。然而,这样的行走姿态重心不稳不说,走起来也是很不自然,且易消耗自身的能量。故有“企者”难立,“跨者”难行说,即不利于长久成长、发展之道。
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在赤壁之战遭受前所未有的惨败。当时,操自以为能趁着一统北方全境、扫荡众诸侯的气势,加之刚轻松获得了荆州。他不顾众人反对,一意孤行,决意要一边追击刘备的同时,一边顺带将东吴也一并攻灭,意图在自己有生之年快点统一天下,建立万世功业。但事与愿违,操自己惨败不说,还白白折损几十万人马和大量将校、辎重和器械,可谓生灵涂炭,惨不忍睹!
曹操当年的惨败其实是犯了“企”和“跨”二字。因为他没有在轻松得到荆州后,耐下心来对该地进行有效的经营和管理,也没采取稳健的军事策略,甚至连曹营的水师都还没有训练好,加上没有对战略进行充分、准确的谋划和布局,要想“一蹴而就”怎么可能?当发展一旦失去重心、步子迈得过大、过快,方向错误,再加上人为指挥失当和对手施计屡屡得手,难逃惨败的命运自是必然。
见自己,也要见天地自见者不明。先贤言:“自见者,见于私而难见公。”其实人活一世,见自己更要见天地,最后还宜再回归到本心。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成长中,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环境,不断调整自己心路的漫长过程。若整个人生仅能自见,自己的路如何能宽?“宇宙日月之明,大则普徧无方,小则容光必照。”学道者何不从仰望日月的光明中得启发,效法其普照之美德?
自是者不彰。 自是之人常怀执着自我之心,宁愿完全相信自己也不愿在适宜时屈从或接受他人的思想或建议。其个人善德、事业自然也就无法持久和彰显。在职场中,下属最常说的口头禅是:他(她)既然那么厉害,那就让他(她)一个人去做吧!当然,更糟的是:很多人会选择以沉默的方式拒绝一些“我执”上司的计划和执行。
历史上,前秦苻坚①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但他对他所认为的“仁慈”完全不分对象,不分时局,且又非常偏执。他曾对投降自己的多位敌人信任不二,自以为只要自己足够真诚待人,相信一定能感化对方。而且,他还委以他们重任,留在己身。当时著名宰相王猛②曾再三苦劝他不可将这些“虎患”长留身边,但苻坚就是不听,结果惨遭曾经受过他巨大恩情的降将们(指姚苌等人)的残害,身死国灭!原本大好的事业前景自然难以保全。
前秦帝王苻坚画像|网络图
注:
①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略阳临渭人,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年-公元385年在位)。
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令国家强盛。他接着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的蜀地。383年,他发动淝水之战,意图消灭东晋,却大败,令国家陷入混乱,最终被人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②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出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原籍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对前秦富国强兵,统一北方有重要影响。
王猛早年遁而不应,隐居于西岳华山。后桓温北伐时曾被桓温所招纳,却没有出山。后因前秦王苻坚礼遇,出山辅佐苻坚,并在前秦整顿吏治,发动改革,有效地增强了前秦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使前秦迅速成为割据势力中的霸主。公元375年,王猛去世,谥号“武侯”。
撰文:道海寻真
配图: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平台无关。限于笔者水平有限,个中难免有偏颇之处,故欢迎广大好道学子留言补充以补偏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