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收集于鲁迅先生《呐喊》中的短篇小说。此文从短短的三个晚上两个白天,道尽了单四嫂痛失爱子的悲惨经历。 文中的单四嫂犹如裸露在狼群中的羊,她的丈夫、儿子先后离她而去,在冷漠无情的世界,她期望与儿子梦中相见竟也是奢望。读罢此文,对单四嫂的未来人生无比绝望。本文以《明天》为题,想必是告诉我们:一切苦难终将过去,希望就在无数个明天里。

鲁迅精神永远不过时(一切苦难终将过去)(1)

文中开篇交待在鲁镇咸亨酒店,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边喝酒边在言词中议论隔壁寡妇单四嫂。对于他们而言,单四嫂的遭遇只是他们的酒后谈资而已。

鲁迅精神永远不过时(一切苦难终将过去)(2)

这个前年死了丈夫,靠纺棉纱维持生计的“粗笨女人”,身边还有个三岁的儿子。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旧时吃人的社会里,一个寡妇靠勤劳的双手,养活着自己和三岁的儿子,生活有多艰辛,有多不易。

鲁迅精神永远不过时(一切苦难终将过去)(3)

文中讲到“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一边是酒店里的饮酒狂欢,一边是孤儿寡母的凄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不幸的遭遇并没有让她对生活失去希望。然而 “屋漏偏逢连夜雨”,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生病,让她本就凄苦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救儿子单四嫂“求神签”“许愿心”“吃单方”,最后把她所有的积蓄:每天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去求诊何小仙。

鲁迅精神永远不过时(一切苦难终将过去)(4)

宝儿是她的明天,是她活着的希望,是她的一切。为了给儿子看病,单四嫂把能想的办法都试了,最后把儿子生的希望寄托在庸医何小仙身上,终酿悲剧。 文中字里行间,每个人的表情对话中,都尽显人情冷漠。即便是在宝儿死后,单四嫂依然寄希望于梦境。希望在何方?我想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思考。一旦人情冷漠成为了社会的常态,又岂能将希望一味寄托在明天呢。我想:单四嫂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勇于面对生活的各种苦难,才有能力保护自己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