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候,白话文小说已经流行。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言两拍。其中三言,就是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也叫《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两拍,则是明代凌濛初的两部作品《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

我们现在说的许多名言警句,许多是来自他们两个作品。虽则他们所作的名言,也是糅合了古人的著作,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就是一个奇迹。

冯梦龙名字的由来(冯梦龙是谁知道)(1)

图片来自网络(冯梦龙)

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现在最耳熟能详的一个俗语之一。知道它的后半句是什么?是“船迟又遇打头风”。这一句俗语,出自他的《醒世恒言》的第一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而他是怎么想出这个流传几百年的话呢?原来是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得到的启发。杜甫的这首诗里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他稍稍改动,就成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再想个与雨水相关的,就有了“船迟又遇打头风”对应。都是说明挫折不断,一个接一个,应接无暇。这也说明了冯梦龙的确才学过人。那么多人读过杜甫的诗,为何就没有人想出这么一个带有哲理性的俗语来?

冯梦龙名字的由来(冯梦龙是谁知道)(2)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说,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收言,都是人生的智慧。冯梦龙在《陈多寿生死夫妻》里就有这么一句: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真小人。故事里有提及一个老人家因为自己容易发火就不爱下棋了,只喜欢看人下棋。不料看得过瘾,就忍不住“指点”别人,弄得输的人赢了,本该赢的人却输掉。这让下棋的人憋屈,想发火,这不是大事,不发火,又委屈了自己。本来是输赢平常,玩耍也图个乐呵,被老人家这么一搅和,谁都不高兴了。所以说,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非常重要,不然被人套麻包袋可怎么好?

冯梦龙名字的由来(冯梦龙是谁知道)(3)

图片来自网络

套麻袋的,是玩笑,只是说,人生一张嘴,好坏善恶都从口里出。只要出口之前三思就好。

好比冯梦龙在《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里说的:“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三思而后行,把事情可能发生的得失都考虑个遍,而后选择最有利的方式做事,才能尽可能把事做好。这才是成熟稳重。遇事不能咋咋呼呼,若是没有能力,就先忍让一下,不然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就是那鸡蛋,碰上了石头,碎了。

冯梦龙名字的由来(冯梦龙是谁知道)(4)

图片来自网络(冯梦龙)

所以,不要纠结于自己不能要的东西。否则害了自己。有些东西不必要,放开也会让自己一身轻松。

冯梦龙在《大树坡义虎送亲》这卷里,用一句话来概括了主人公勤自励放了陷入险境的老虎的行为——得放手时须放手,可施恩处便施恩。

放手是随缘,施恩总有报答。那勤自励后来是老虎帮他找回老婆。不是做好事有好报么?如果当初他没有放了通人性的老虎,就没有后来老虎为他守住老婆的事。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因果。

冯梦龙名字的由来(冯梦龙是谁知道)(5)

图片来自网络

冯梦龙的作品,多是这样用故事来拨动人的感情与思考。这是他创作的目的。或者这目的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年轻时候,因为贫困失去最爱的侯慧卿,后来就不再游戏花丛,转而创作作品。作品里,他是尊重女子的明代士子,所以,很多都是讲述不屈从命运的坚强女子,与同时代男子贬低女性恰好相反。更多的是批判当时人性,赞扬为善行为。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吧。下次再补充完这个冯梦龙的醒世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