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对于历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点上,中国五千年历史,有无数的诠释,不少人扼腕与柴荣的英年早逝,也遗憾与霍去病的流星陨落。

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

从中国看法国,其实也有同样的遗憾,唯一不同的是,这是法国人自己的选择。

这选择就是让带领他们打赢二战,赢得五常地位的戴高乐下台休息了足足12年。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1)

(法国英雄戴高乐)

1945年到1946年,是二战后戴高乐首个执政期也是法国的过渡期。

但当时的法国英雄却面临一个难题。

那就是搞不定法国国内的党派纷争。

左右争斗让法国英雄无奈选择了隐退。

法国的党派纷争,是从大革命时代开始就有的,持续150年的顽疾。

从雅各宾派斗法吉伦特派,到后来的左右互斗,左中右三角内斗,法国人斗得不亦乐乎。

这斗来斗去,就经历了二个帝国和三个共和国,也让法国这个曾经的欧洲霸主,无可争议的最强大国,在进入一、二、三共和国时代后,被德国欺负,吃英国暗亏。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2)

(法兰西共和国)

一战前,法国经历了无数次左右摇摆,这一切让法国空耗国力,最后一场世界大战又让法国损失惨重,战后吃了英国暗亏。

二战前,又是无数次左中右摇摆,在备战和怯战间犹豫,一条马其诺防线成了折衷的产物,却被希特勒一口气打穿,弄得现在辱法横行。

幸好,当时的法国除了老帅贝当,还有小将戴高乐。这师徒俩,用双面下注的方式,让法国获得了腾挪的空间。

维希法国虚与委蛇,自由法国旗帜飘扬。

二战也因为戴高乐的奋战和坚持,以及最后的纵横捭阖,让法国成了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法国也算成了二战赢家。

但二战后没多久,法国党派之争又起,戴高乐黯然隐退。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3)

(五常)

法国也在失去了戴高乐之后,踉踉跄跄地走了12年。

这12年间,法国厄运不断。

先是丢了越南,无奈让美国人接班,后来又是阿尔及利亚战火连连,北非风云迭起。

这十二年厄运,也让法国失去了改弦更张的机会,更让戴高乐在1958年上任后不久,选择了和平解决北非问题,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4)

(戴高乐)

那么戴高乐真要一直当总统,能保住法国的北非吗?

答案是或许能。

因为1958年第二次上台的戴高乐面临的时局已然完全无法收拾,而他曾经的策略,在1946年有很大的成功机会。

说明白这一点,要追溯到阿尔及利亚诉求独立的原动力。

这原动力不是民族矛盾,不是宗教矛盾,而是土地矛盾。土地才是问题的根源,也是一切的成因。

这也是有历史源流的。

阿尔及利亚面积很大,有238万平方公里,但独立之前的阿尔及利亚原住民却处于尴尬的境地。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5)

(阿尔及利亚和法国)

因为长久的殖民影响,让阿尔及利亚本地人几乎没有控制多少适宜耕作的土地,反而是白人后裔成了大地主。

截止20世纪50年代,移民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移民,占据了阿尔及利亚最富饶的300万公顷领土。

这就让看似面积不小的阿尔及利亚,土地分配问题特别突出。

欧洲移民还有他们的后裔,在殖民地形成了一个个利益集团,俨然独立小国,甚至能左右法国的殖民地政策。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6)

(殖民时代的阿尔及利亚)

这才是阿尔及利亚的最大问题:不公。

那么戴高乐知道这个问题吗?答案是他知道,也在想办法。

因为二战中的坚持抵抗,戴高乐在北非威望很高。1943年,自由法国军队登陆北非恢复国土,收获无数的拥护和欢迎,就是这威望的体现。

有了威望,就好办事啊!

明白问题的戴高乐,认为“一体化”政策,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

欧洲移民的政治、经济特权是不能继续存续的,阿尔及利亚本土的穆斯林也是需要承认为法国公民的。

左边,压制欧洲移民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右边,用承认穆斯林为法国公民方式缓和矛盾。

只要这两手做到了,阿尔及利亚其实不至于最后独立。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7)

(戴高乐的谋划)

但可惜的是,戴高乐执政到1946年就下台了。

这“一体化”政策,也成了镜花水月,失去了执行的可能。

经过长达十年停滞期后,随着局势的越演越烈,迟至1955年法国政府才想起了戴高乐的妙方。委派戴高乐的追随者苏斯戴尔任职阿尔及利亚总督。准备启动“一体化”政策。

可惜为时已晚。

不仅为时已晚,根深蒂固的殖民地利益集团,还特别不配合苏斯戴尔的政策。

他们用语言攻击苏斯戴尔为“戴高乐的随从”,公开反对一体化政策,故意激化矛盾,也将殖民地中仅剩的温和派搞烦了。

为了缓和局势,法国第四共和国在1956年派人跟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领导人艾哈迈德·本·贝拉见面,指望能和谈。

谁曾想,在阿尔及利亚利益纠葛根深蒂固的殖民地军方,居然绑架了艾哈迈德·本·贝拉,阻扰政府的谈判。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8)

(本-拉贝)

这做派直接激化了矛盾,也说尽了法国的问题。

第四共和国政府实在太拉胯了。一个殖民地军方就敢下克上,公然藐视法国政府权威,足见法国中央的混乱和势微。

那么这法国第四共和国真有这么拉胯吗?

答案是当然有。

一个执政12年就换了20次内阁,平均内阁寿命8个月的政府,你说他能做什么?

一场下克上激化矛盾后,阿尔及利亚的局势越来越无法控制。

法国中央政府无能为力,因为自己安排的谈判被殖民地军方搅黄了。

殖民地军方政府也憋屈,因为自己弄得破事让殖民地风起云涌成了火海。

谁能解决问题?

中央政府和殖民地军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办法了。然后,他们想到了戴高乐,这个曾经的法国英雄。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9)

(法国军队中的阿尔及利亚人)

在他们看来,政府太过软弱无能就是问题的根源。

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拥有强大军方背景,手腕铁血的人来挽救国家,恢复阿尔及利亚的统治。

寻思明白后,1956年5月13日殖民地军队发动兵变,直接占领了总督大厦。

北非兵变的同时,巴黎也陷入了混乱之中,法国又一次成为了世界笑话。

一看这状况,早就诉求回归政坛的戴高乐也顺水推舟,在1956年5月15日这天宣布回归。

这等于跟所有人说,你们快来找我啊!

在戴高乐的宣言之后,法国人也开始了他们独有的扭捏。

这扭捏让戴高乐不耐烦了。

戴高乐也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混乱必须被结束,修改宪法是必须的,总统权利需要得到加强,要不然我不干。

这其中的核心诉求就是加强总统权利。

因为法国的政体,简直就是个摇摆怪,永远都没有稳定性,也没有连续性,根本无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就是今日法国强势总统制的由来。

法国英雄一声吼。

终于让自由浪漫的法国人不浪了。

不浪之后,戴高乐顺势上位,收拾残局。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10)

(阿尔及利亚城市)

但这残局是好收拾的吗?不好收拾啊!

等戴高乐去了阿尔及利亚,指望用原来的“一体化”政策解决问题时,却发现,这问题早已无法解决。

在经过长达十多年的互相敌对和拉锯后,双方矛盾早成针尖对麦芒,完全没了妥协和退让的空间,有的只有你死我活。

如何做,怎么办?

坚信法国还是世界大国的戴高乐在努力。

这努力就是两手抓,两手硬。

左边,他延续了之前的军事打击举措,意图用进攻逼迫阿尔及利亚起义军谈判。

右边,他不断示好殖民地,用释放政治犯,给予经济投资,合理分配土地为条件,缓和双方的基本矛盾。

大棒加胡萝卜是万能药,按理说一般都能起效果,但阿尔及利亚却有点不同。

持续十多年的对抗,让阿尔及利亚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了,一点口头上的实惠,还有各种特权,或许能打动殖民地中上层精英,可底层民众不答应啊!

更让戴高乐难堪的是,以为找到救星的殖民地军方,原本希望戴高乐支持自己的镇压政策,而不是跟殖民地弄什么谈判,结果戴高乐却用两手抓政策。

这就让他们也开始反对戴高乐的政策。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11)

(阿尔及利亚独立)

一看事情要遭,戴高乐顶不住了,就在1959年宣布让阿尔及利亚民族自决。

这民族自决的决定让阿尔及利亚人欢欣鼓舞,也让殖民地军政府黯然神伤。

因为自决就等于阿尔及利亚独立,曾经的特权就一点都没了!

深感被出卖的军政府组织了数次刺杀,谋求用极端手段,让阿尔及利亚恢复原状。

但历史车轮滚滚,不会因为宵小之徒的螳臂当车而改变。

民族独立运动是二战后的世界风潮,也是英法殖民体系瓦解的必然。如果戴高乐时间多一点,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事情或许不至于如此,法国也不会失去北非。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12)

(曾经的殖民地时代)

但历史就是历史,必有其归因。

这归因的开始,就是法国那堪称荒唐的内部治理。

这内部治理问题,从第三共和国诞生起,一直延续到了第四共和国,从来没消停过。在这样的体制之下,法国最出名的就是“短命内阁”和各种运动。

这或许就是法国除了强人时代,还有英雄时代,女人时代之外,一直萎靡不振的根源。

大革命之后的两个皇帝(拿破仑、拿破仑三世),三个共和国,串起了法国的近现代史,却改变不了法国的顽疾。

看到问题的戴高乐试图去解决问题,却依旧力有不逮,只能选择了退让。

退出!

让他们去折腾吧。

等他们折腾到搞不定时,自己再出山收拾残局,这或许就是戴高乐的大智慧。

自那以后,戴高乐奠定的法国第五共和国一直保持了稳定。

强势总统的出现,让法国终于不在左右摇摆了。

同样是在戴高乐时代,法国弄了原子弹,恢复了政治和军事自主性,也成了今日欧洲最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到国家。

戴高乐,功不可没!

一个真男人,一个英雄人物之余国家,就是这么多重要!

戴高乐对于法国的贡献(戴高乐的大智慧)(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