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听蛙叫(中年听蝉鸣)(1)

夏趣(图/视觉中国)

人到中年,气静心宽,也学会了自己找乐,譬如听蝉鸣。 小时候,觉得蝉声聒噪,盛夏酷暑,更让人心烦意乱,还打搅休息。父亲知道我的烦恼,说:“蝉全身是宝,鸣叫是它的生活方式,相处久了,你或许会喜欢它。”我有些茫然。不过,蝉壳可入药,蝉蛹味道鲜美,我后来体验到了,还有捕蝉,给我的少年时代带来很多快乐。 走进校园后,在浩瀚的诗书中,不时发现蝉的身影。比如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意指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自此,我对蝉的印象大大改观。 真正听懂蝉鸣,是在中年之后。步入中年,宽容之心、同理之心渐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蝉也不是蝉。有一天,一只蝉闯入办公室,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仔细打量这位不速之客,头部宽而短,额唇突出,乌黑的眼睛圆溜溜,身披透明轻盈、留有蜘蛛网般斑纹的膜翅,威风凛凛。我怜惜它,把它放在临窗的树枝上。瞬间,蝉又欢唱起来。 夏天是蝉的舞台。即使在闹市,也可以听到它们的心声,有一种故人相逢的味道。 蝉声如乐,起音很低,音节单一。突然一声声“知了——知了——”如烟雾交替升起,音量迅速攀升,抵达巅峰,再后来音量陡然降落,越来越小,恰似一颗石头投入水中,涟漪过后,无迹可寻。 我不知道蝉藏身于哪棵树、哪片叶下,蝉的声音是清亮高亢的,它们擅长独唱,一只蝉的清唱,张力强,如金玉之声;也乐于合唱,一蝉领头,众蝉呼应,乐此不疲,兴致盎然。一声声抵达我的心田,并把愉悦灌输。 蝉是一种对温度感知敏锐的生命。幼虫时代它藏身于温暖的沃土之下,熬过漫漫严寒。成年后,感到生命的召唤,在夏季从土中打开一条通道爬出来,蜕去最后一层皮,舒展湿软的翅膀,化为成虫,栖息于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高昂清越地鸣叫。从地下到枝头,从沉默到发声,这种质变,让蝉兴奋不已,引吭高歌。活在当下,纵情山水,何其快哉!蝉鸣声声,传达生命的奇迹;声声蝉鸣,释放自在的本真。这一声声蝉鸣,感染了我,仿佛自己也是一只快乐的蝉。 蝉的生命短促,因此它格外珍惜光阴,狂热歌唱,活出每一天属于自己的精彩,任凭他人论短长。而我们活在尘世中,也不要浪费光阴,更不要盲目攀比,因为这样容易满目风尘,满心劳累! 人当学蝉,洗尽铅华,听从内心的召唤,心无旁骛,简单丰盈,始终为生活而歌! (王晓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