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一共有十七位皇帝,但是中国境内却有十八座皇陵,原因就在于其中有一个皇帝是没当过一天皇帝,但是死后被人追认为皇帝的,他就是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后被称为睿宗献皇帝。

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孝宗皇帝朱佑樘的弟弟。朱祐杬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被父亲册封为兴王,弘治七年,就藩湖广安陆州。

作为藩王的朱祐杬是很不错的,勤学恭谨,让北京的皇兄很省心。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兴王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朝廷谥号为“献”,故称为兴献王。

清朝时期湖北有多少个县(湖北一个县级市)(1)

明武宗

张太后和杨廷和坚持嘉靖帝继统必须兼继嗣,应以孝宗皇帝为“皇父”,要承认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以孝宗皇帝的皇后慈寿太后为“圣母”,而对于亲生父亲兴献王则称为皇叔考。这样剥夺嘉靖皇帝作为人子的情感和义务,这是极为蛮横的行为。

嘉靖皇帝不是那种没主见的皇家纨绔,为了父母的名分,他与群臣和旧制度进行了一番艰难斗争。第一步,嘉靖帝为已故父亲赢得了兴献帝的称号,还在世的母亲蒋氏则被称为兴献后。第二步,在已成为帝后的父母尊号之前加上了“皇”字,但是朝中礼部文臣又非要在前面加上“本生”二字,搞得像皇帝有养父母似的。

第三步,到了嘉靖三年,倔强的嘉靖帝逼走了权臣杨廷和,真正独断朝纲了,哪怕二百多大臣在左顺门集体搞事情,他也一定要去掉“本生”二字,父亲成为睿宗献皇帝,母亲蒋氏则成为圣母章圣皇太后;对于伯父孝宗则直接称为皇伯考,伯母张太后就叫皇伯母。

清朝时期湖北有多少个县(湖北一个县级市)(2)

嘉靖帝

嘉靖帝把没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追认为睿宗皇帝了,那么父亲的坟墓也就应该改成皇陵了,这可不是换个名称就行了,那是要大兴土木的。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兴献王朱祐杬病逝,朝廷选定安陆城外的松林山按亲王规制修建王坟。嘉靖二年四月,兴献王已经升格为兴献帝,所以王坟原覆黑瓦爷被换为黄琉璃瓦,并修筑神路桥等。

嘉靖三年三月,嘉靖帝下诏正式将王坟更名为显陵,用嘉靖帝的话来说就是“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显”就是既有“行见中外”、“显赫闻达”之意,很显然嘉靖帝是要抬高父亲的地位。

虽然改名显陵,但是其基础毕竟只是亲王坟墓,所以嘉靖三年八月,显陵太监杨保奏称“陵殿门墙规模狭小,乞照天寿山诸陵制更造”。嘉靖四年,皇帝决定扩筑显陵。嘉靖六年十二月,“命修显陵如天寿山七陵之制”,修葺宝城、宝顶并重建享殿,增建方城明楼、睿功圣德碑楼、大红门,并在龙凤门前的神路两侧建置瞭望柱和12对石像生等,开始大规模的改建。嘉靖七年建成方城明楼,在明楼前设置明堂水。嘉靖十年二月,将松林山封为“纯德山”,立碑建亭。

清朝时期湖北有多少个县(湖北一个县级市)(3)

明显陵

不久,嘉靖帝又将安陆府升为承天府,称为西都承天府,级别与北京顺天府和南京应天府一样,当然这个承天府并没有北京和南京那样有一套中央政府,不过是嘉靖帝为了抬高龙兴之地而已。承天府的治所首县被赐名为“钟祥”,具有“钟聚祥瑞”之意,钟祥如今是湖北荆门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当时整个承天府辖区包括今湖北钟祥、荆门、京山、天门、潜江、洪湖、当阳、仙桃八个县市。

嘉靖十一年十月,改建扩建工程告一段落,显陵己初具帝陵规模。嘉靖十七年十二月,章圣皇太后蒋氏病逝。蒋太后病逝之后,嘉靖帝差一点想把父亲迁葬北京昌平天寿山,加入明朝前面七个帝陵体系。但是,嘉靖十二年正月,嘉靖帝南巡承天府,视察了显陵及周围的山川地形,又觉得这里确实不错。

清朝时期湖北有多少个县(湖北一个县级市)(4)

明显陵

嘉靖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后返京,四月视察大峪山陵寝,并与显陵风水形势进行比较后,认定“峪地空凄,岂如纯德山完美”,于是决定把母亲也葬到南方的显陵,与父亲在一起。显陵之后又经历几次扩建和修缮,直到嘉靖四十五年才最后竣工,是年十一月,嘉靖帝皇帝御笔亲题“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

承天府的设立和显陵的修建,其实都证明了嘉靖皇帝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统治威权,彰显权力的合法性和威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