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广告哪个好(但洗脑低俗的锅)(1)

今年的世界杯有两件事让我的内心深受震动!

一是梅西、C罗一前一后的告别,让我这个80后球迷内心深深的惆怅。绝代双骄,我们看着他们成名、走向巅峰,又目送他们离去。他们的告别,也宣告了我们85年前后这波人青春已老。我在悲叹英雄壮志未酬,其实也在为自己伤春悲秋。

二是BOSS直聘和马蜂窝、知乎等洗脑式广告,在听到的瞬间会内心抓毛,感觉心脏被暴击100下喘不上气。我第一次听到BOSS直聘的广告时,我在厨房切西瓜,我拧着菜刀冲到客厅问——发生什么事了?一看是BOSS直聘的广告,我直接喊了句:“我CNMB”。

果不其然,这则广告引发了业界广泛的讨论。有人如我一样十分反感,撰文猛击;有人则恬不知耻的帮腔“目的达到了”。虽然目前BOSS直聘已经上了新的广告,但BOSS直聘们到底是输是赢,单纯以当下的数据和热度变化判断,恐怕还为时过早。

BOSS直聘广告的BUG

boss直聘广告哪个好(但洗脑低俗的锅)(2)

在BOSS直聘这则广告中,一群年轻人头系武士带、脸涂彩绘,拉满条幅、彩旗招展,振臂欢呼:找工作,上BOSS直聘;升职、加薪,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然后是不断重复!

尽管,BOSS直聘目前已经换了新广告,但现在看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这些年轻人激情昂扬、龇牙咧嘴、眉飞色舞,淋漓尽致的展现着作为群演领100块和盒饭一份的敬业精神。

boss直聘广告哪个好(但洗脑低俗的锅)(3)

当然,这些年轻人没有错,他们是真的的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激情。只是,BOSS直聘用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厚颜无耻,来这样刻画这个时代的年轻人。

在凤凰网科技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说:

据BOSS直聘介绍,整个世界杯的广告创意为“职场就是赛场”,核心点为“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

BOSS直聘CEO赵鹏认为人才的供求关系已经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未来,人才少,人才就是甲方。因此“直接跟老板谈“这种找工作的方式,既是老板抢夺人才的需要,也日益成为新一代年轻人找工作的习惯。这里的老板,说的是广义上的老板,也就是那个直接管理的人。

针对此前广告“洗脑”的质疑,BOSS直聘方面表示:广告来自足球赛啦啦队的场景,希望体现年轻、元气、激情的特质。

显然,BOSS直聘是打着年轻人“年轻、元气、激情”的旗号,来强调自身“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的品牌核心点,意指“找工作就要直接跟老板谈,BOSS直聘就是一个提供跟老板直接谈的渠道和方式的求职平台。”

定位精准、角度独特,一切看起来都非常完美。然而,BOSS直聘却忽略了一个广告传递的社会价值观这一根本问题。

1、BOSS直聘在向年轻人传递错误观念倾向。

好工作、升职、加薪,真的不是谈出来的,更不是通过BOSS直聘能够谈出来的,更更不是通过打鸡血式呐喊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是用业绩贡献换来的。一则严重被指标、效果蒙蔽了双眼的广告,让年轻人赤裸的喊出向老板要“好工作、升职、加薪”的强硬态度,很容易误导多数不具备向老板谈条件的职场年轻人。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虽然主动跟老板去要“好工作、升职、加薪”没有错,尤其一个员工具备实力而去跟老板谈更值得鼓励,但是多数年轻人或者多数职场人都是打酱油的,去跟老板谈哪怕是直接的管理者谈,也只是一句空话。

2、BOSS直聘广告对人才供求关系的设想不准确。

人才永远都是稀缺的,但找工作的人不是稀缺。BOSS直聘真的是错把上它平台的用户都视为人才了。

其实,真正的人才,都不特别依赖于简历招聘,一方面是自己资源关系就能解决,另一方面这部分的重点需求满足在猎头市场。显然,上BOSS直聘的人都是处于很渴望找一份工作的人,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

这些人,中国一大把,仅每年大学毕业生都是一千多万,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加上能够解决大量岗位的民营企业并不好。BOSS直聘的用户,在招聘市场哪里是处于甲方位置,还想跟老板谈?

3、BOSS直聘在传递一种年轻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错误价值观。

好好的找个工作,一定要搞一副传销气质的口号和动作吗?这其实,与BOSS直聘为了追求广告效果,不惜牺牲掉基本的品牌美感,不顾潜在用户和观众的体验和感受,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有给BOSS直聘当托的文章说,在效果与艺术之间,还是要追求效果。拜托,你连美感都谈不上,艺术跟你有毛关系?如果都以结果至上论,这个世界还要不要点审美?电视台都改成传销频道好了,都改成广场舞频道好了。拜托,追求效果就一定要和创意美感、审美对立起来嘛?什么逻辑!

洗脑式广告去死!去死!

当然,BOSS直聘、马蜂窝、知乎的传销式广告只是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从恒源祥的“羊羊羊……”十二生肖轮番轰炸,到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洗脑式广告历史源远流长啊。

马蜂窝的广告语一样令人觉得很诡异——“旅游之前,为什么要上马蜂窝?”一念就是重复三遍。我认为,这个广告语并没有表达什么“马蜂窝能够解决旅游前一系列需求”这一根本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在告诉大家:神经病在旅游之前才上马蜂窝!听明白了吗?

boss直聘广告哪个好(但洗脑低俗的锅)(4)

知乎的“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知道吗?”大概的意思是“你啥都不知道,啥都不知道的煞比才上知乎。”

为什么我如此反感这种洗脑式广告?为什么我希望它们能够去死?其实,将心比心你就明白了。

1、这些广告及品牌缺乏对用户和大众的基本尊重!

这是当今许多品牌都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边强调用户体验、对用户如何好,一边以一种“收割用户”的心态来做运营、做广告、做传播。还美其名曰叫占领用户心智,其实是埋一个个坑让用户往里面跳。

在BOSS直聘广告中,把求职者塑造成为一种传销气质人士,你想过真正BOSS直聘用户和即将要用BOSS直聘人的感受吗?所谓以“年轻、元气、激情”的名义和拉拉队的场景来作为创意,那些世界杯看台上看球的人才不是这样蛇精病,好伐?

其实要达到BOSS直聘说的目的,要体现“年轻、元气、激情”的特质,并非传销洗脑这一条道路可以走。

大家都应该记得海澜之家的广告,“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细想一下,这样的男人得多么的没趣。每次我路过海澜之家,真的没有勇气迈进它家的门。

说白了,这些品牌就把自己的消费者想成这样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诉求,这吃相不要太猴急。但是,它们依然有市场,为啥呢?中国人多啊,任何一个收割模型,总有人往坑里钻。

2、洗脑式广告背后是忽悠老百姓钱财。

这些互联网公司洗脑式广告还好一些,它们除了给你带来精神和价值观的折磨外,并不会让你少两斤肉。

但做实体产品的洗脑式广告则不同,用一个夸大的广告和套路,让许多没有主见的消费者掏钱,这和骗有啥区别?尤其是保健品,多数都符合两个特点:一是没毒,二是没用。但却能够让许多老人晚年掏空积蓄。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的脑白金广告“孝敬爸妈脑白金”,就用这些忽悠人的保健品,来绑架“孝心”,那用脑白金的送爸妈的消费者群体,那是得多脑残啊。孝敬爸妈,完全有N种方式,你脑白金算啥呢。

当然,很多人会说,脑白金这样的消费群体不是我们这些头脑清新的人啊,确实也对。但,它们确实收割着一群人或一代人的智商税,可耻至极。而这些洗脑式广告背后的操盘者,不过也是一个个土鳖,没啥高尚,令人生厌。

3、洗脑式广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急功近利,大势宣扬违背主流价值。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观点:你越骂他他就赢了,需要有人骂才能出名,还指责批评的人太幼稚。总是摆出一副“you can you up”的姿态来。

我直接想送一句给这些人:你丫是猴子进化来的,毛还没脱干净,带着一股浓浓的臭味和骚味。送你一万个内马尔滚滚滚滚滚.....你都不配!

但凡这样支持这种广告的人,要么是收了这些广告主的钱来写稿美化这次广告行为,要么就是内心价值取向与广告表现出来的“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价值观一样。

本质上,我是非常赞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初期一定是追求快速发展和效果的。但不等于追求速度和效果,就一定要大势利用“人性的丑恶”,再加以炒作、制造喧闹。这背后,我们不能忽视了公众和社会影响。

短暂的刺激,很多时候不过是给品牌一剂春药,最终会将品牌带入一个恶性循环。而且,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太看得起广告给真正效果带来的影响,精准的品牌策略、优秀的产品、良好的运营、合适的渠道,哪个都比广告重要,哪有一个企业靠广告基业长青的呢?那些曾经在央视做标王,后来销声匿迹的又不是没有先例。

这些洗脑式广告,不过是短暂绽放的昙花一现,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其实它不过是被更多的人钉在了耻辱柱上而已。至于,那些背后的操盘手,也快到被时代抛弃的时候了。毕竟,我对这个社会的民众审美水平、思维理性应该有一点信心,是不是?

大家暂时看到的所谓效果和得意,大约就是一个吸毒鬼临死前再给自己扎一针的快意和销魂罢了。

如此而已!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申请转载请联系ID:hgsyg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