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上海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这也标志着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完成转型升级此时,距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运行刚好过去了17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上海自贸区物流规划?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自贸区物流规划(上海筹划多年的海铁空联运终于要实现了)

上海自贸区物流规划

昨天上午,上海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这也标志着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完成转型升级。此时,距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运行刚好过去了17年。

从保税物流园区到综合保税区,升级后这片紧邻外高桥码头的特殊区域,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又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不是简单“换个名字”

2004年4月15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联动试点的公告》,确认了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运行。曾经的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我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区港联动”先行先试区,推出了一批诸如海运直通等口岸功能与区域功能相结合的新业务。

17年来,这个“特殊的区域”大胆探索新产业、新模式、新功能,联动打通了港口区域与保税区域政策业务隔离的瓶颈,发展建立了顺应国际物流需要的特色功能与业务模式,成为上海第一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为我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生动案例。

而升级后的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由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原址、原地、原面积整合优化而来,规划总面积为1.03平方公里。尽管地址、面积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可不是简单“换个名字”而已。上海保税区管理局规划建设和环境管理处处长赵峰说,过去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受“身份限制”,只能从事仓储运输这些与保税物流有关的产业,拓展的余地相对有限。“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后,这里的企业可以从事保税研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各种业态,区域功能进一步得到拓展和丰富,可以更好地承接外高桥地区的产业溢出。”

业态功能的突破激发了企业入区发展的激情。在昨天的揭牌现场,8个重大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这些项目涉及海空运联动、跨境电商进出口双向运作、高端定向招商、保税汽车进出口产业链服务、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敏是签约代表之一,她说中外运2012年就进驻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但过去只能做大宗贸易物流服务,而随着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的揭牌,今后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公司可以将整单货物拆分,然后销售给全世界各地的顾客。“我们在国内有几千家供应商,通过创新贸易方式,新园区可以满足他们的出口需求。这样的业务在过去物流园区时代是不能想象的。”

用铁路联通海港空港

新园区、新业态带来了大量新机遇。另一方面,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升级,进一步完善了上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为上海提升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节点地位,注入了强劲动能。

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揭牌后,浦东将初步形成一个特殊综保区、一个保税区、三个综保区的“1 1 3”新布局。这其中,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打造最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港。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机场综合保税区则将依托海洋与空港的优势,依托铁路运输,打造海铁空多式联运体系,而这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多年来想要构建的现代集疏运格局。“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紧邻外高桥码头,未来通过沪通铁路,一路往南将连接起外高桥保税区、机场综合保税区。在这条线上,我们将开设空运直通车,建设海铁空立体运输网,帮助企业更好发展,”赵峰说。

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未雨绸缪,行动起来了。华瑭大昌商业(上海)有限公司计划在新揭牌的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内,建设一个6000平方米的医药仓库,专为外资医药巨头——罗氏诊断提供仓储、冷链配送服务。该仓库启用后,将向东亚、东南亚14个国家和地区配送包括生物试剂在内的各种医疗诊断器材。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外高桥,正是看到了这里巨大的海铁空联运优势。“生物诊断试剂对时间要求很高,一般采用空运方式进行国际间运输。今后,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内的仓库与浦东机场内的货栈,可以通过铁路直通车的方式高效联通,这对企业抢占国内国际市场都是重大利好,”公司首席执行官程学蕙说。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彦峰表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作为浦东和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将深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的统筹发展,打造高能级国际采购配送分拨中心、全球贸易枢纽,率先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的园区便利化业务运作监管新机制。“尽管名字变了,但努力实现更多的‘第一’,力争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样板,为国家战略推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栏目主编:王志彦 文字编辑:王志彦

来源:作者:王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