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人一生的功课

1、选帖不慎,临帖不精

古人云:“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帖,如同拜师,拜字帖的作者为师。要写好字,就要拜名师。名师,才能出高徒。显而易见,选帖应该首选古代的法帖。当然这也不是说今人书法就不可学习,而是应该在精研传统之后再吸收现代大师的一些长处。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创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到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

关于练习书法的10个秘诀(书法学习的十句箴言)(1)

2、自己乱画、不临碑帖

老祖先的物品不管什么情况,都不可以一竿子打死,说丢就丢。书法虽然沒有絕對的规范,但也拥有相对性得审美观规律。一幅出色的著作一般具有2个层面的基础规定:一是对传统书法造型艺术的承继;二是融进本人的审美观设计风格。不临帖,就是说抵触传统,不承继传统的书法,在第一合上就不成功了,还谈哪些怎么样。

朋友问我:“不临帖能写好书法吗?”我说:“不能”。朋友肃然道:“那照你这样说,第一个书法家临谁的帖?”虽不能回答他们临谁的贴的问题,但我肯定能保证他们也是学古人的。

不临帖注定学不好书法。

关于练习书法的10个秘诀(书法学习的十句箴言)(2)

3、厚今薄古,藐视传统

现在很多初学者贪功近利,急于求成,置传统于不顾,直取今人的所谓“大师名人”、“大赛金奖获得者”的作品,心摹手追,数月速成,偶或获奖之后便飘飘欲仙,四处招摇自擂,轻蔑传统。

关于练习书法的10个秘诀(书法学习的十句箴言)(3)

4、只临碑帖、不读碑帖

初步临帖的朋友,一般很重视对单个字的笔画、结体的观察和临摹,却很少关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忽视对作品整体章法的把握,更不会去体验和感悟作者当时书写时的情绪以及在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迹象,也更说不上对作品所透出的个人综合修养、创作风格、及作品意境的把握。

关于练习书法的10个秘诀(书法学习的十句箴言)(4)

5、专事实践、不学理论

我们学习书法要明白一些原理,比如:“此帖谁写的?怎样情况下写的?师承哪些流派?有啥特点?品位何如?学他的帖合不合适自己?我们应该学那些方面?此外还要知道学书的一般规律。

6、闭门苦练、鲜于交流

真理在辩论中明了,学习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别人看,请别人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关于练习书法的10个秘诀(书法学习的十句箴言)(5)

7、独守师门、排斥异己古人讲

“书临千碑方创体”,这有两个意思:一是强调临写的量要大,二是要广临百家,兼收众家之长。临帖没有量的积累,是不会引起书写质量的飞跃的。

8、停停住住、一曝十寒

练习书法,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日不练,功退三日。像这样一曝十寒的练法,虽然讲起来练字经历了十年,其效果尚不及数月之功,怎能学好书法呢?

9、更弦易辙、乱投师门

在实际中,有好多同志还未真正完全入帖,就急急忙忙换帖,接着还没学好又换。这样下去,有人挖一辈子坑,却从来没挖成一口井;学一辈子书法,却没有多少传统继承的影子,写出的作品,也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10、急功近利、不耐寂寞

有人说书法大家都是苦行僧,可是像启功、沙孟海那些大书法家大笔一挥就是几千、上万元,怎么说是苦行僧呢?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成功后的浪漫,却没有看到“夜阑青灯五更寒”的奋斗之艰辛。急功近利、不耐寂寞的人,是不适合从事书法艺术活动的。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