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咏唱——《关雎》背后的故事

於恢

初读《关雎》就喜欢上了那种回环往复的咏赞风格,我想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学生总会爱上《关雎》。对于《关雎》的喜爱无关于爱情,而是出于人类心底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很多人在解释《关雎》时,总是将其称为情诗,“情诗说”固然不错,但总有点简单化。

如果细看这首诗,就会发现这首诗绝不简单。如果诗中的君子是一个贵族,会不会说出“求之不得”的话来呢?一个贵族见到喜欢的女子,不至于为之“辗转反侧”吧?我断定,诗中的君子顶多只是一介平民。那么所谓的淑女是什么身份呢?

《关雎》中的淑女既然在河边采荇菜,说明这位淑女也不是贵族。既然君子与淑女都不是贵族,那君子又为何感叹“求之不得”呢?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也是对男子的美称。

我们印象中的君子都是风度翩翩的形象,但事实未必就是这样。品德高尚不等于风度翩翩,风度翩翩也不等于品德高尚。君子喜欢美丽善良的淑女,那么淑女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人期望的另一半都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这是人之常情。

《关雎》开篇即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人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个人条件,都可说是非常般配,既然这么般配,为什么君子却不敢去表露心迹呢?也许是出于青春期的羞涩与懵懂,也许是君子的相貌不佳,故而见到美丽的淑女不敢去主动接近。然而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推测,真实的原因似乎永远都无法可解。三千年前的那段相遇,只成就了这首回肠荡气的“关关雎鸠”。

或许当这位君子来到河边的时候,采荇菜的姑娘早已被贵族强占。君子出身贫寒,无法与贵族抗争,只好每年春天来到河边凭吊。当君子咏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时候,也许诗中的这位姑娘已经成为了他人之妇,所以君子感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美丽的诗篇背后或许是一个并不美丽的爱情故事,《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历来言人人殊,不过这首诗中表现的那种美好的情感,却是无可争议的。无论怎么看,当《关雎》这首诗被创作出来的时候,君子与淑女并没有在一起,诗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只是君子单方面的想象。

诗中的淑女最终到哪里去了呢?也许永远都只是一个谜。或许,这位淑女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也可能只是作者的假托而已。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后人却是硬生生地被这位不知名的作者欺骗了三千多年。——其实纵然被骗也是值得的,诗中的淑女即使不存在又有何妨呢?我们喜欢的只是那种美妙的情感罢了。

关雎是一首美好的爱情诗(千古咏唱关雎背后的故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