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不可轻

◻️原创:王宜早

于丹讲古人如何学习古文(王老师说诗文一寸光阴不可轻)(1)

劝学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于丹讲古人如何学习古文(王老师说诗文一寸光阴不可轻)(2)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死后谥文,世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

朱熹是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还是著名的教育家。做官所到之处都很重视学校的建设,整修重建、扩建、创建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等一系列著名学府,还亲自担任主讲。他编写的《四书集注》成了元明清历代钦定教科书,科举考试的标准。他的七绝《劝学》也是很著名的。

劝学,劝导人读书学习。人生短暂,时光飞逝。要趁年轻抓紧点滴时间,刻苦学习。这首诗另一个版本题为《偶成》,相当于“随笔”、“随感”、“无题”之类;现在大家采取“劝学”为题,显得题旨分明。

于丹讲古人如何学习古文(王老师说诗文一寸光阴不可轻)(3)

[人生易老学难成]

人生短暂,很容易衰老,青春时光极易流逝。而要想学有所成,则非常困难。一“易”一“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有所成,这是读书人普遍的理想目标。越想学有所成,就越会强烈感受到人生易老,就越会产生紧迫感,甚至恐慌感。至于“学成”是什么概念,古今的理解有所不同。古代儒家认为,“学成”是指读完古代文献,掌握儒家的思想体系,并且能够用来解决治理国家、指导民生的问题。而今天所谓“学成”,则包括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国家民族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论古今理解有多少不同,而要“学成”,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一寸光阴不可轻]

因此,必须珍惜短暂的光阴,特别是珍惜短暂的青春光阴。即使是“一寸”光阴,也不能轻易流逝。一寸,形容时间极为短暂,极为细小零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表示要珍惜光阴。生活语言中衡量微观时间长短的标准,以前用“尺”、“寸”,如今用 “分”、“秒”。但“尺”、“寸”并没有消亡,还有生命力。只是习惯用语有所发展,更加丰富了。

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的推理、结论,就是这首诗的全部观点。一、二两句就把全部观点摆到了读者面前,叫做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未……已……”这是一个表示递进的句式,所以要连着读。池塘春草自在逍遥的美梦还没有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发出了感伤的飒飒秋声。

觉:睡醒,读jué。“未觉池塘春草梦”就是“池塘春草梦未觉”,“池塘春草”的“梦”还“未觉”,尚未醒来。

“池塘春草”是一个文学典故,南朝宋的大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有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公认为描写春色的佳句。据谢灵运说,这两句诗得力于神灵的帮助,他苦思终日,没有想出满意的句子,夜里忽然梦见他最喜爱的弟弟谢惠连,于是头脑中跳出了这两句诗。谢灵运大部分诗作晦涩难懂,拼凑的痕迹十分明显,唯独这两句,清新自然,堪称少有的佳句。朱熹引用“池塘春草”四个字,其实与谢灵运、谢惠连的故事没有关系,只是取其“春色”的意思,以与下文“秋声”相对。加上一个“梦”字,形容年轻人自在逍遥、无忧无虑、不知道刻苦用功的生活,犹如一场春梦。

阶前梧叶:庭院中梧桐树的叶子。阶,台阶。用“阶前”指代“庭院”。梧桐树树干高大,枝叶疏朗,感知四季来风比较敏锐。秋声:西风摧残草木的肃杀之声。北宋的欧阳修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就叫《秋声赋》。他根据的是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是个有名的句子,说秋风一起,草木衰萎、树叶飘零,萧瑟景象令人悲伤。朱熹化用“梧叶秋声”的名句,表明时间飞逝,也暗喻人的晚景悲凉。你看,房屋与院落之间有着高高的台阶,庭院中还有高大名贵的梧桐树,可见这是个富庶之家,生活条件一定很优裕。即使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若不刻苦学习,也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惩罚。如果针对贫寒人家的子弟,恐怕要说“檐前榆叶”了吧?当然,朱熹作诗时可能并没有想到针对谁,他是针对普天下的人,说的是普遍规律。至于穷人富人云云,是我根据诗句提供的形象所进行的演绎,不能强加给作者的。

于丹讲古人如何学习古文(王老师说诗文一寸光阴不可轻)(4)

许多绝句的结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朱熹的这首绝句,结构与众不同,一上来就说理。第一、二句进行推理,得出结论,而且采取否定的句式加以强调。诗的后两句不做新的议论,而是运用递进的句式,对典型形象进行对比描写,以强调春秋代谢、时光飞逝的意思。由于形象十分鲜明,亲切可感,具有很强的文学审美价值,给读者留下了更加深刻、更加强烈的印象。

于丹讲古人如何学习古文(王老师说诗文一寸光阴不可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