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15日电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每年都如约而至自1995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缔约国每年按时召开会议,除了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没有如期召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看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看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机制仍然至关重要)

关于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看法

中国日报网11月15日电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每年都如约而至。自1995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缔约国每年按时召开会议,除了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没有如期召开。

过去的会议也算得上成果颇丰,然而,尽管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和延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常常被称为世界最后的机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仍在上升,气候变暖仍在加剧。

在各界人士聚集的格拉斯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这个事实很轻易地会受到忽略。这是个错误。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缔约方还存在种种缺陷,却在一个历史性的、至关重要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消除了因为依赖化石燃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限制。

缔约方会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其中一部分确实是起了作用。尽管达成共识的规则是由最不情愿的一方设置的,但巴黎协定是对所有缔约方的约束,要求所有缔约方,无论贫富,要将19世纪中期以来地球的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在格拉斯哥气候会议上,将会有国家作出新的承诺,为实现巴黎会议上的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尽管这些国家的承诺还不够宏大,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缔约方会议进程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是该会议拥有科学、外交、活动组织和公众舆论所构成的机制,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有助于会议在基本现实的基础上达成协定。如果世界经济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推动,那么让地球上近80亿人都过上物质舒适生活的梦想就是天方夜谭。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危害将会迅速累积,最终使化石燃料推动的发展停滞下来。

这种情况在亚洲最为紧迫。大约15亿亚洲人生活在热带地区,数以亿计的人生活在海岸附近。经济要增长,就需要更多的能源。如果像过去几十年一样使用化石燃料,那么,在他们富起来之前,先要承担的成本就会不断增加,因为他们不得不适应与洪水、风暴、炎热和干旱长期共存。随着全球变暖,他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维持和过去一样的生活。零排放技术可以帮助他们逃离这种恼人的束缚:理论上,他们可以寻找一种既能促进经济发展,获取又不受限制的能源。

因此,从长远来看,保持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是放弃化石燃料。由于大多数亚洲国家目前的排放量仍在飙升,这就要求亚洲国家在未来减排量上要比发达国家多得多,而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在下降。印度直言这不够公平,并拒绝接受一些中立的意见,称那些在过去排放多的国家才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然而,对于印度和其他国家来说,问题在于,限制排放的高昂成本落在了几代人的身上,而这些人大多数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都生活在一个缺乏领导力的混乱世界。美国政府也不会因为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就突然成为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为国家之间公平分摊费用而建立的多边机制脆弱不堪,必须要各国协商一致才行实行。

尽管结果可能会令人失望,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每年召开的缔约方会议是推动变革的最佳论坛。在人们理解这些观点之前,最明智的做法是欧洲和其他地区有意愿的国家大胆而迅速地采取行动而不受阻挠。正如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要做的不是在选项之间做出选择,而是找到如何同时推进所有选项的方法。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可以降低私营部门的风险,因此,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助资金外,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还要以各种方式鼓励创新。

化石燃料投资减少的速度快于替代燃料投资增加的速度,推动了近期油价进一步急剧上涨。从长远来看,化石燃料价格上涨是有必要的,但峰值和波动可能带来危害。各国政府要在现有的体系中建立更多的缓冲机制,同时加快出台更多的替代方案。当价格下跌时,那些还在投资化石燃料的人就能找到一个绝佳的机会停止投资。

那些认为化石燃料应该终止使用的人也要停止幻想。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和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曼钦永远不会提及终结化石燃料时代,因为化石燃料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对这些国家来说,逃避责任,不采取过渡措施多少显得有些懦弱。诚然,石油和天然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距离停止使用这些燃料的日子也不远了。使用煤炭的时代必须终结。

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要实现巴黎气候峰会的目标,就要避免继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但谁来做呢?谁来买单?在未来,一些国家可能会使用太阳能地质工程来避难,因为这种工程可以减少射入的阳光。这有用吗?如果没有,这些国家还会继续使用吗?

如今的气候危机却来源于一些失控的变化。如果能够应对这些危机,世界可以成为一个让所有人都实现长期繁荣的地方。化石燃料时代尽管充满了富足的幻象,却永远达不到我们需要的那个美好的未来。

(翻译:姚玉霜 编辑:王旭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