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此帖为赵孟頫小楷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卷》,绢本, 29x58cm(字芯),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卷赵子昂用小精楷写老子常清静经,应是中年用意之作,题款作:水精宫道人书。一说“书”字系“画”字刮去下方改写,可资参考。卷后康里巎巎行书跋尾亦是精品,跋中说“今观赵公所书清静经,飘飘然若兑骨为仙,凌厉霞表。”实不是虚誉。子山跋在1344年,子昂已仙去二十三载矣。

赵孟頫小楷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卷》欣赏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1)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2)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3)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4)

释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水晶宫道人书。

局部放大图欣赏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5)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6)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7)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8)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9)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10)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11)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12)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13)

赵孟頫 道德经 高清(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