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晔旻

唐朝写了多少首关于扬州的诗歌(扬州的黄金时代有多繁华)(1)

《静夜思》,现代,戴敦邦,国画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诗仙”李白作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这一名句,仍旧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扬州的向往。即使是李白本人,一生中也多次到过扬州,并以自己脍炙人口的诗歌见证了扬州城的黄金时代……

李白所到的唐代扬州,当然是一个值得“放浪风流”的地方。“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夜市千灯照壁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二十四桥明月夜”诗画般描绘出当时月夜之下水郭的风貌。时人称这里是“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这当然有其原因。唐代交通发达,以长安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水陆交通网。水路以大运河为联系南北的大动脉,沿河可利用主干引水通运;长江是南方水运的大干线,与运河相连,可以由长安通往南方各地。隋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使得“运河贯其中,蜀冈三峰环绕于西北”,水城扬州地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隋朝短命而亡,扬州却因河而兴,在南北交通中起着枢纽作用。通济渠是大运河的主干,所有公私商旅都依靠通济渠,向南从扬州由瓜洲入江,循江南运河经润州(今江苏镇江)、常州、苏州最终可至杭州;由仪征入江,溯江西上,直通洪州(南昌)、鄂州(武昌)。向北沿山阳渎则经楚州(今江苏淮安)可达中原。陆路方面,扬州到江南的驿路,经过润州、常州、苏州,进而到达杭州、福州。长安到广州的大道,也要通过扬州的驿路。这样一来,扬州便成了南北水陆转运的重要中心,南方各地运往中原的物品都必须在这里集中,然后沿运河北上,这就形成了当地繁荣而又繁忙的热闹景象,所谓“广陵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成为一座商业大都会。

唐代马球纹铜镜,现藏扬州博物馆

唐朝写了多少首关于扬州的诗歌(扬州的黄金时代有多繁华)(2)

唐代双狮方铜镜,现藏扬州博物馆

在绚丽多姿的城市生活中,唐代扬州最鲜明的特色,是其生活色彩的多样性和国际性。域外的商人给扬州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广阔的城市生活画卷:吃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胡酒胡食亦搬上了普通人家的酒桌;有的店肆为了招揽顾客,也用胡姬服务。住有楼阁台宇,十里珠帘。仅一广陵药商张公,其家就“门庭宏壮,傧从璀璨,状若贵人”,可见其生活豪华。他一次平常的设宴款待朋友,便需杂伎女乐弹奏佐欢;若是想超度极乐世界,亦有各种宗教寺院,大明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

此寺位于现扬州市区西北郊,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隋朝仁寿元年(601),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供养佛骨,大明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是游人必登之处。李白当然不曾错过此处胜景,并留下了著名的《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全诗气势磅礴,读之使人如临塔顶,有一种登高临空昂首天外之感。可惜百年之后(843年),这座九层宝塔竟遭大火焚毁,实为憾事(今之“栖灵塔”为1996年春新建)。唯塔虽毁于一旦,而诗垂于千载,读李白此诗,恍如置身其上,谓其不毁也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