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称之为“孔孟之道”。孟子全面地继承孔子的思想,并加以完善和创新,形成独到的思想体系。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表现在“民本”、“仁政”、“王道”、“性善论”。

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试论孟子的思想主张)(1)

孟子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内涵。从黄帝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开始,历经尧舜禹夏商周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本思想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一直受到重视,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认同人民的重要性。民为贵,有了人民才有了一切。任何平民百姓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人人平等、自由、民主、包容,是人民应有的地位和权力。社稷次之,国家是建立在人民的基础之上。国家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都是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国家必须关注国计民生,确保人民的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君为轻,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都是人民赋予的。君主作为人民的公仆,应该心系天下苍生百姓,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确保江山社稷的千秋万代。

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试论孟子的思想主张)(2)

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思想基础上,把孔子“仁”的思想引仲为“仁政”,将血缘亲属中的仁爱推广到整个社会。提出以民为本的德治仁政,以德教化,减少刑罚,轻徭赋税,与民休戚。布施天下,充分发挥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创造能力与积极性。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从儒家仁的思想而来,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试论孟子的思想主张)(3)

孟子的王道思想: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上最高理想。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证民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将是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国家施以仁政,本国的臣民就能够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国家的强大,就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仁人志士向往这里而建功立业。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灵魂,孟子仁政的理想最终指向王道,这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

仁政是王道的先决条件,孟子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地探讨,发挥孟子的孝道思想,把孝作为仁政的根本。孔子的仁爱思想,在孟子这里得到全面地发扬光大,从而进入王道的阶段。

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试论孟子的思想主张)(4)

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善良是人的天性。性善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差别,人的善良体现在慈爱之心,仁者爱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着一个人的善良,一个人的是否善良,也因后天环境而有影响。内圣外王的高贵品质必定有着善的结果,也体现善的自我价值

《孟子》中又言:“圣人与我同类”。曹交问曰:“人皆可为尧舜,有诸?”孟子:“”。圣贤的人格被人类赋予了极致性和神秘性,遥不可及。但是只要人人修养自己的品德,尽其自己力所能及地有所作为而奉献社会,这就是人皆可为尧舜。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丰功伟绩的大事业,而是要达到圣人的境界。

如果一个人由于后天环境影响有其恶的一面,只要他痛改前非,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他还是有善的一面。在后来的人生当中,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仍然有向善的可能性。

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试论孟子的思想主张)(5)

孟子的思想主张,意识过于超前,在当时时代并不被各国诸候所接受。后经汉代大儒董仲舒的不断完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走向统治地位,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孟子的思想主张,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