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有多强大(悲催程度堪比李建成)(1)

公元926年,那时候中原大地的名字叫做“唐”。只不过这个“唐”可不是历史上那个赫赫有名、唐僧天天念叨在嘴边的“东土大唐”。人们喜欢在这个“唐”的前面加一个“后”字,就像在“有钱”前面加一个“我”字一样,名字中寄托了人们赋予它的某种特殊意义。

这一年对后唐王朝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其实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每一年都非同寻常,只不过这一年“非”得格外不同。那位曾经亲手将后唐王朝推向顶峰,被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天天画圈圈诅咒的皇帝李存勖终于在伶人的歌声中走向了灭亡。这位少年英主在成功夺取天下后迅速丧失了斗志,就像大部分初中生在中考结束后一路玩到高考一样,只不过他的代价更沉重些,他玩丢了自己的江山。皇帝把江山玩丢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的性命将会同时被玩丢(皇帝把江山玩丢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的性命也将会被玩丢),李存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被乱战中的流矢射中,遗憾地闭上了眼睛。

李嗣源取代了他名义上的弟弟,成为了后唐王朝新的主人。后唐王朝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至于这究竟是一个好时代还是坏时代,谁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对于广大的伶人来说,这一定是一个坏时代。

历史好像总是喜欢巧合,这一年对于寒冷的北国来说,同样非同寻常。相比于广大的中原人民失去了李存勖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留下太多光辉的二流皇帝来说,契丹人民的损失似乎更为惨烈。在这一年,带领他们称霸草原,建立国家的英明圣主——耶律阿保机去世了。与普通民众不同,契丹贵族们的心情除了悲伤外,还笼罩上了一丝紧张的情绪。他们明白一场关于草原新主的战役即将打响,而这场战役将会决定大契丹国这个年轻国家的命运。大契丹国货真价实的皇太子耶律倍此刻却没有任何即将登上皇位的喜悦,除了为父亲的去世感到悲痛外,自己未来的命运也像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他的心头。

李建成有多强大(悲催程度堪比李建成)(2)

公元899年,耶律倍出生。他成为了契丹的民族英雄阿保机的长子,注定要承担非凡的使命。耶律倍从小就表现出了和其他皇子的不同之处,与弟弟们成天泥地里玩耍相比,他整日醉心于中原儒家文化、孔孟之道。他对阴阳、音律、医药之术极为精通,语言也是他的擅长科目,将汉族典籍翻译成契丹文是他乐此不疲的兴趣。传统主科学习完毕后,我们的皇太子本着“技多不压身”的精神,专攻绘画。在他的笔下,契丹的水草放牧、游猎骑射流露出一种苍凉壮阔的美感。

但是如果你通过这些就断定耶律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体育课也是这位皇太子的强项,在阿保机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耶律倍的马上功夫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919年,耶律倍作为征讨乌古部的先锋,一马当先,打得乌古部鬼哭狼嚎。922年,耶律倍领兵攻打燕地,一路打到定州(今属河北),扩大了契丹的领土。阿保机看这个儿子是越看越喜欢,“文武双全”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这时候的阿保机在草原上横冲直撞,正在一步步地勾勒出他千古霸业的美好蓝图。东方的渤海国不幸地落入了阿保机的眼中。渤海人的魅力在此时的阿保机心中远大于美女。现在的渤海国早已不复当年“海东盛国”的景象,国内时局动荡,上层贵族醉生梦死,眼看就要落入分崩离析的危机之中。这对契丹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阿保机有理由相信,只要他一出兵,这个曾经的东方大国就会立刻土崩瓦解。但是,他缺少一个理由,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不过渤海人好像很喜欢雪中送炭,急于送死的他们牢记了“作死一定会死”的至理名言,杀掉了契丹国的辽州刺史张秀实,正中阿保机的下怀。

李建成有多强大(悲催程度堪比李建成)(3)

阿保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立即起草诏令,准备出征。但是阿保机的诏令却让契丹群臣大跌眼镜——阿保机宣布御驾西征。契丹的三岁孩童都知道渤海国在契丹的东方,皇上居然不知道。莫非皇帝陛下昨晚睡觉着了凉,得了风寒,烧坏了脑子?就在所有的大臣都满腹狐疑之际,只有耶律倍明白父皇的心思。他抬头看着父皇,正好迎上阿保机的目光,两人的嘴角同时露出一丝奸笑。耶律倍永远不会忘记,那本已经快被他翻烂了的,叫做“三十六计”的小册子里记载过的一个谋略——声东击西。

但是有一点耶律倍没有想到,父皇居然会活学活用,将书上的“声东击西”巧妙地改成了“声西击东”,完美地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成功的不二法门。“父皇不愧是父皇啊”,耶律倍在心中由衷地感叹道,阿保机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又高大了几分。耶律倍抓住时机,向父皇献上了攻打渤海国的计策。

阿保机的征东之旅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他这时候才发现渤海国原来不是纸糊的老虎,而是纸糊的猫。渤海国国王见大势已去,只好乖乖出来投降。统一渤海全境后,阿保机把渤海国改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东丹王。此外,耶律倍又被册封为“人皇王”,地位仅次于父亲“天皇帝”和母亲“地皇后”,正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

耶律倍沉浸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东丹花”的喜悦心情还没持续多久,阿保机就去世了。耶律倍匆匆忙忙地赶回契丹,在这里他看见了等候多时的母亲述律平和二弟耶律德光。就在这儿,“地皇后”述律平上演了她人生中最精妙绝伦的一场大戏,这场大戏的目的只有一个——阻止他的大儿子耶律倍登上皇位。

李建成有多强大(悲催程度堪比李建成)(4)

关于述律平反对耶律倍继位的原因,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有的人说因为述律平偏爱二儿子耶律德光和小儿子耶律李胡,讨厌长子耶律德光。也有人说述律平看不惯耶律倍的“儒家风”,一心想要维护契丹贵族的利益,所以选择了二儿子耶律德光。更有人说述律平经过反复权衡,看中了二儿子耶律德光妻子的家族势力,希望通过让二儿子继位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这几种说法到底谁更贴近历史事实我们实在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耶律倍的心情一定非常,非常地憋屈——“都是一个妈生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相传述律平在阿保机死后大肆打压支持耶律倍的朝臣,用给先帝殉葬的名义将他们一一除掉。汉臣赵思温不甘心如此丧命,决心放手一搏。他正视太后朗声说道:“先帝最亲近的人非太后莫属,太后为什么不去殉葬呢?我们这些臣子去殉葬,哪能符合先帝的心意。”正当所有人都等着看述律平的笑话时,她挥动金刀将自己的右手手腕砍下,镇定地让人将这只手送到先帝的棺内代自己殉葬。述律平的心狠手辣让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吃了一惊,从此以后谁也不敢违抗她的旨意。

不管这个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有一个事实是确定无疑的,名正言顺的大契丹国皇太子耶律倍在自己的父亲死后并没有顺理成章地继承那个本该属于他的皇位。看着耶律德光在皇座上冲着自己微笑,耶律倍瞬间就懂得了“三十六计”中“笑里藏刀”的含义。

做不成皇帝,耶律倍只好退而求其次,做自己的“东丹王”,在渤海国的故地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惜耶律德光是不会让他好好地做“东丹王”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很明显,耶律倍不仅睡了,而且鼾声还很响,吵到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不断加害耶律倍,我想在夜深人静之时,耶律倍的梦中一定会反复出现曹丕让曹植作七步诗的情景,并且结合母亲述律平看自己的冷淡眼神,将诗句改成了“煮豆燃豆萁,德光假兄弟。本是同妈生,害我真着急。”

李建成有多强大(悲催程度堪比李建成)(5)

不知为何,契丹国兄弟不和的消息传到了后唐,后唐皇帝李嗣源对这件事情抱有极大的兴趣。出于搅和契丹的政治目的,他派人持书密诏耶律倍,请他来后唐避难。此时的耶律倍在老妈和二弟的疯狂打压下生活的苦不堪言,还好他又学会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走为上计。

公元930年,耶律倍带着自己的妻妾和珍藏的图书从契丹渡海前往后唐。在即将上船时,耶律倍回望故土,触景生情,在海边立下了一块木牌,刻下了大名并不鼎鼎的《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我们可以从这首文采飞扬,气势磅礴的诗中看出,文武双全的东丹王耶律倍用了“比喻”这一高超的写作手法,将自己和二弟比作大山和小山,寥寥数语就概括了自己并非叛国投敌而是饱守迫害不得已逃亡外国的人生。

如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考的是耶律倍的这首《海上诗》,我相信所有的考生都能拿满分,只可惜阅卷老师永远不懂得这一点——不拐弯抹角的诗才是真正的好诗。

耶律倍在后唐得到了盛情招待,还有了一个真正的汉族名字——李赞华。虽然后唐对耶律倍不错,但他还是思念自己的家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蔚蓝的天空经常出现在他的梦中。他渴望再次骑上契丹的高头大马,在广阔的原野上纵情奔腾。

思乡的情绪就像草原上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越烧越旺。骨子里燃烧的契丹血液注定让他成不了汉人,在后唐的关键时刻,耶律倍背叛了曾经拯救过他的李嗣源。933年,李嗣源病死,他的儿子李从厚即位还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后唐时局动荡,耶律倍认为这是契丹攻打中原的大好时机,他写信给耶律德光,希望他出兵攻打后唐。耶律德光果真出了兵,只不过他不是应耶律倍的邀请,而是准备领军去援助石敬瑭。

公元936年,李从珂见大势已去,决心自焚。临死前李从珂突然下召,命令耶律倍和他一起自焚。耶律倍坚决不答应如此愚蠢的要求,你陪我死可以,我陪你死坚决不行。可惜现在的耶律倍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他被李从珂派来的手下杀了。十年前的人皇王耶律倍做梦也不会想到,十年后的他会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在一系列复杂的政治角逐中胜出,登上了皇位。耶律阮追谥他的父亲为“让国皇帝”。1051年,辽兴宗增其谥号为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看见自己的子孙后代把大辽治理得蒸蒸日上,耶律倍在九泉之下终于可以瞑目了。

作者:乔西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