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那抹阳光(扶贫路上的那些事)(1)

说起“扶贫”这个词,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我所处的地方就是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在我还没有参加工作的时候经常能听到,某某单位来我县扶贫,某某扶贫工作队等。那时还有不少人因为和扶贫工作队的人关系相处得好,或者是给工作队做饭当向导等服务的人,因为有了这层关系而发了财的,而有的则有了在外打工的机会,还有的拥有了一份财政工作的。但是我自己并没有接触过扶贫的人,因为我没有这个资格。

扶贫路上的那抹阳光(扶贫路上的那些事)(2)

从2018年开始,我也开始接触这个扶贫工作。因为,政府要求每个单位都要包点扶贫。开始的时候就是领导开个会,发给我们一些本本让我们填一些村民的基本情况。还有一些扶贫计划以及落实情况,可以说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凭空捏造的,领导让怎么写大家伙就怎么写。有些东西我真看不懂,因为我们不是搞农村工作的对于农民们该享受的国家政策都不清楚。

2019年开始,上面抓得比较紧了,我们也开始去所包的村里实际走访村民了解一些情况。从中也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有的村民已经享受到了国家的政策,比如说直补(国家对有耕地的人,按每亩多少钱的补助)有的人还享受到村委安排的护林员的津贴,但是有的人没有当上护林员就感觉不满意,本来每年自家收入不少,但是你去了解情况,他们就会说穷得叮当响,马上要揭不开锅的感觉,一肚子的抱怨。那个态度就像我们欠他的一样,横眉冷对,横竖不顺眼。你要是态度不够温和会被赶出家门。你要是能说到他们心坎上,那他们对你百般热情。如果你能够给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那会把你捧上天。比如胡萝卜成熟了,你给联系买家。这些小事也行。大事情,作为一般人,实属无奈没有任何权利职权,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扶贫路上的那抹阳光(扶贫路上的那些事)(3)

由此,我发现有两种人,一种是永远不满足的人,国家帮你脱贫,还赖上国家了。自己好吃懒做啥也不干啥也不愿意干,坐下来只等扶贫款的。还有一种人是确实贫困,丧失劳动力的人。无可厚非对于老弱病残的人,政府确实应该给予帮助。

我娘家的邻居一个三十左右的小伙子。父母离世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是他父亲五十多生的,可以说是老来得子,一家人非常溺爱。可惜在他十七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又是一个脑子不太好使的人。在这节骨眼上,她不管自己的孩子,跟着一个外地人跑了,丢下这孩子一个人,致使孩子无法接受生活也无法自理。就去庙里给人家照看庙,后来自己又吃不得苦,不愿意被束缚,干了一段回了家,独自一人人待家里。除了睡觉就是睡觉啥也不干。渐渐地就不愿意看到人,从早到晚不出门,不生火做饭。起初,邻居们见他可怜,给他送点吃的,但是他懒得出门,就在家里大小便,搞得家里臭气熏天的。院子里的草长得非常茂盛一人多高了,他也不管不顾。更气人的是,有一次,他趁着夜色去了乡镇府的食堂吃了人家剩下的饭,把没有吃完的打包回来不算,还在人家食堂里面大便。从此邻居们也不再同情他了。这个娃却成了当地的五保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要不是国家的政策好,而且当地乡镇府领导是和他一个村里的,照顾着他,他那小命早不保了。

今年是脱贫后的第二个年头,按照国家政策是巩固成果的第二年。国家要来抽查,这几天领导让我们再次和村民联系了解一下生产生活情况。给我分的三户人家。两户脱贫户,一户一般户。因为这仨户人家现在都不在村里居住了,我只得用电话和他们联系。说实在的,打这个电话,和给领导打差不多发愁。不知道人家接不接?接了以后会是什么态度?了解情况人家愿不愿意说。从前天开始联系,还算不错,有两户人家接了电话的,虽然态度不是很好,明知道生活过得去,但还是一顿抱怨。另外一户人家,自始至终怎么也不接电话,我加微信告诉我是谁,人家也一直不加我微信。我也非常理解这些村民,咱们除了打扰人家,什么实事给人家办不了,不讨厌才怪了。反过来说吧,我们也挺委屈的,作为个人来说,我们也不欠你的呀。

扶贫路上的那抹阳光(扶贫路上的那些事)(4)

我所在的小区里,一部分人就是移民户住的移民户的房子,几十万的房子,人家不到两万就住进去了。你看看人家门前的车位停得满满的,还有的是豪车。作为一般工作人员一套住房基本就是一生的全部积蓄。小区里还有一部分人是贫困户住的是贫困户的房子,一分钱都不花,白住。我觉得应该满足了,要不是国家政策好,一辈子也很难奋斗出这套住房。我觉得人要懂得知足与感恩,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