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其实很有意思(真实的丑角)(1)

(来源:敬亭山上客的博客)

丑角,如同菜肴中之佐料、味精,插科打诨,调节气氛,博人欢笑,增强戏剧性,带来娱乐性,不可或缺,故有“无丑不成戏”之说。含冤凄苦的苏三让人太压抑,所以《女起解》有丑角解差崇公道,年迈贫苦的张广才让人心酸,因此《扫松下书》中安排了丑角张五哥;穷困无依的康氏一幅苦相使人沉重,故而《钓金龟》里的儿子由丑角扮演。戏者,戏也。丑角演员往往能从现场和现实中即兴抓词,制造间离效果,创造欢乐氛围。《三堂会审》中刘大人戏谑王金龙“苦中取乐”,丑角于戏,正是这样。

从舞台的呈现看,丑角滑稽、幽默、活泼。然而,在欢笑的背后往往体现出社会的真实。由于遵循“发乎情止乎礼”的礼乐传统,京剧舞台上的生、旦,被穿上了孔、孟的伪装,树立了做人的典范。所以,不管其身份、地位,一旦人物由生旦扮演,便有着类似的风貌。京剧中有“四大义仆”之说,《马义救主》里的马义、《一捧雪》里的莫成、《南天门》里的曹福,还有《三娘教子》里的薛保,这些人都是甚至连《一捧雪》中的仆人莫成,言谈举止气度,完全一副铁肩担道义的封建正统饱学之士面貌。

丑角,脱去伪装,率性纯真,说真话,演真情,轻松中表现真实。《女起解》一开幕,丑角解差崇公道的开场白“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锁麟囊》最后一场,得知奶妈真实身份的赵守贞让以丑扮演的丫鬟碧玉去为薛湘灵换最好的衣服,湘灵十分疑惑,碧玉说了一句令人捧腹的心里话,“我们员外夫人都是好人,没有别的意思,如果有,早把我填二房了,也轮不到你呀!”这些看似玩笑的话语,细想之下,都有真理的成分。话糙理不糙,丑而不丑。虽然丑角被称为小丑,但在圈内被人推崇的是“大丑”,丑角往往是小角色,但绝不能演小了。

丑角扮演的人物最为广泛,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文武、善恶、忠奸、美丑,芸芸众生,都可由丑角扮演。豆腐块下面,亦庄亦谐,亦嗔亦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调侃中含真理,幽默里见真情,风趣下有无奈,欢笑时有眼泪,展示了一幅真实的众生相。所以,有一种说法,丑是戏中胆。编演于1940年的《锁麟囊》一问世,即成程派经典,该剧讲述在富贵无常的人世中,一个善良的富家小姐,因当年的仗义助人而得报恩和救助的感人故事。无疑这是一出真善美的人性颂歌,同时也是一副世态炎凉图。该剧的成功,当然首先得益于程砚秋先生高超的技艺,而其中的丑角设计十分高明,功不可没。该剧中共有六个丑角,这些人既有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如那两个老少傧相,争相去富贵的薛家,不愿到贫穷的卢家;也有忠厚善良的仁义人,如大水后落难的薛府奶妈胡婆,仍然像以前一样忠心耿耿,照顾自己的主人。

自某种程度说,从优孟衣冠开始,中国戏剧发端于丑角。在其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丑角表演蔚为大观,丑角剧目丰富多彩,《杀狗劝妻》、《百寿图》、《写状打弹》、《开当》、《摩天岭》、《沙陀国》、《背板凳》、《别妻》、《乾坤带》、《戏妻》、《湖楼》、《绿牡丹》、《南阳关》、《望儿楼》、《牧羊卷》、《打面缸》、《打樱桃》等,数不胜数。然而,今天的菊坛,丑角发展明显滞后,甚至畸形。优秀丑角演员凤毛麟角,常演剧目屈指可数,武丑仅《三岔口》、《时迁偷鸡》、《时迁盗甲》等,文丑命运更惨,只是在各种赛事中有《游街》、《连升店》等,在正常演出中很少见到专门的文丑戏,更谈不上新编剧目,而且丑角戏多作开场,不唱大轴和压轴。湖北朱世慧以《徐九经升官记》曾掀起一股丑戏波澜,但终归难挽狂澜。

丑角,一幅豆腐块,一张三块瓦,给人滑稽之感。对丑角,人们则认为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甚至被认为扮演相貌丑陋的角色。豆腐块、三块瓦下面的真实与个性,被人忽视。或许,今天丑角被边缘化的命运与人们对丑角这样的认识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