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4月6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以东北伊春林区从伐木建设到育林管护、从开发资源到保护资源的历史进程,生动再现了新中国林业工人将茫茫林海建成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的“人间奇迹”。
有人概括:半个世纪风云变幻,三代林业人浴火涅磐,小兴安岭林区呤唱感动大青山的创业、改革、转型三部曲···。
这部剧中的马永祥、郑局长、于书记以及在后期出场的育林模范群体,生活中的真实原型,分别是林业英雄马永顺、全国劳模张子良、孙海军。
他们与当年的工友们前仆后继、顽强拼搏,在北疆林海中留下无数动人的故事,绘就了一幅幅创业发展的感人画卷。
(一)
1914年出生的马永顺,是天津宝坻县人。
他19岁背井离乡“闯关东”,来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谋生,1937年开始当伐木工,受尽日伪把头欺辱。
1948年东北解放后,他只身来到黑龙江铁力林业局,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
建国初期的小兴安岭林区,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天寒地冻,积雪没膝,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夏天,林子里密不透风,干活时常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林区工人上山采伐,吃的是苞米面窝窝头和高粱米饭,住的是地窖子。
在林区开发初期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翻身做主人的马永顺工作劲头十足。一个采伐期,他就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个人完成了六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国手工作业伐木之最。
上世纪五十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最初都是站着伐树,造成树根过高浪费。
为了多出木材,马永顺每次都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杂物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厘米高降到十厘米以下。
马永顺的左腿受过伤,跪着采伐,伤口裂开了,疼痛万分,可他一声不响,咬牙坚持。很快,东北林区推广了马永顺的降低伐根作业法,一年中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
马永顺不仅伐木技术好,锉锯技能也出色。本单位的工人找他锉锯,附近作业所也有人扛着锯来向他请教。为此,马永顺常常干到深夜。
当时的东北森林工业总局及时帮助他总结出一套四季锉锯法。使他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了全国林区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马永顺也成了名人。
马永顺曾先后16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是第一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在1959年的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接见他时亲切地问:“马永顺同志,你今年多大年岁呀?”“总理,我46岁。”马永顺兴奋地回答。周总理朗声地笑了,说:“46岁,还是小伙子嘛!你是来自东北林区的劳动模范,林业工人是很辛苦的……,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时还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从此,马永顺不仅一直牢记周总理的嘱托,而且直到八十多岁去世,始终自称“小马”。
马永顺在多年伐树中悟道,一棵粗壮的大树十几分钟就能据倒,而一棵树长成则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时间。认为自己每砍一棵树,就是对大山欠一笔账。
从1960年开始,每年春天造林季节,马永顺每天都必是清晨上山,赶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植树造林。中午休息时,他也抓紧时间多栽几棵树苗。
有一年,马永顺在铁力鹿鸣林场造林,踩着一根倒木过一条小河时,滑掉到河里,被水冲出10多米远才拼命游到对岸,但手里拎着的一条装满树苗的麻袋,却没撒手。
1991年春节,已经退休十年的马永顺趁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回家团聚,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放假期间,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马家军”上山造林。
从1982年到1999年底,他坚持17年造林不止,率领全家人植树造林5万多棵;栽树的数量超过了过去的砍伐数量,实现了多年的造林“还账”愿望。
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6岁。
1999年,马永顺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又获得“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
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马永顺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同年,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评价他说: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生态保护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二)
张子良是新中国的全国劳模,也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两次授予的特等劳动模范。在黑龙江林区,他被人们誉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楷模。有关他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早年曾有一部电影《万木春》,主人公原型就是他。
张子良1934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在延安时期,曾担任过中央党校总务处副处长、党中央办公厅供给处处长,在党中央、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多年。
1948年12月,张子良被上级任命东北林业工业总局副局长,不久又兼任伊春林业管理局局长。
当时,人民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前方急需大量木材修铁路、架桥梁。张子良一头扎进小兴安岭,没日没夜工作在生产一线,帮助工人解决生活难题,组织修复作业设施。在他的亲自指挥下,一些森林铁路通车了,水闸重新拦水流送了,支援解放战争的木材,一批批被送到了前线。
1958年春,党发出了干部大下基层的号召,已经担任国家林业部部长助理的张子良,立即作出响应,主动申请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
林业部党组织经过研究,批准张子良到伊春林区带岭林业实验局担任党委书记。
当时,伊春林区的许多林业施业区在日伪时期遭到过乱砍滥伐,森林资源被破坏。解放后造林又一时没有跟上采伐速度,过伐林地越来越多,给永续作业带来隐患。
张子良在抓好采伐生产的同时,更把营林、造林摆到重要日程。
他带领林业局技术人员、行政干部、老工人无数次到林场作业一线,研究对老树、幼树的成长和培育问题,还注意把营林、造林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记载下来。他和大家一起动手,为山上的每一片林子建立档案,又在永翠河的南岸,建设了各种不同栽培抚育方法的实验苗圃。
1959年,他在带岭局寒月林场组织造林时,总结人工造林经验,编出“挖大坑、栽当中、高提苗、踩实成”的顺口溜,使造林工人好记易懂,方便运用。
那一年,带岭局职工营造的人工林,被黑龙江省命名为“人工丰产林”。《黑龙江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省林区走人工丰产林的道路。带岭经验,驯顺在东北、内蒙林区全面推广。张子良还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森林后备资源》文章,主张惜木如金,走人工更新道路,加快恢复森林资源。
在伊春带岭林业实验局工作期间,张子良陪同过到伊春视察的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耳聆听了中央领导对林区开发建设作出的许多宝贵指示,为制定林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少奇主席视察带岭时听张子良介绍情况)
张子良还接待过达依诺夫等苏联专家和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等外国友人。由于他潜心钻研林业生产业务,被苏联专家赞誉为“中国的林业专家”。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工作兢兢业业。张子良多次荣获全国、黑龙江省、东北林区模范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称号,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老革命的英雄本色。
上世纪50年代,张子良的事迹曾被编绘成连环画,成为全体干部学习的榜样。1963年11月3日,黑龙江省委向全省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张子良同志学习,《黑龙江日报》以整版篇幅刊载了张子良的先进事迹。翌年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他的先进事迹摘要。
1972年4月3日,张子良在哈尔滨病逝,享年66岁。
(三)
伊春林区新时期育林功臣孙海军。
孙海军从小在辽宁西部的北镇长大。1970年,25岁的孙海军从东北林学院采运系毕业,被分配到伊春市双丰林业局茂林林场,成为一名采运技术员,他在基层一干就是34年。
1983年林业局党委任命他为福民经营所主管营林的副所长,让他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
虽然孙海军在大学是学木材采运机械的,转行搞营林,抓育林,对于他来说是个挑战。但多年的林区实践,让他早已触类旁通,干起来就成了行家里手
在实践中,孙海军总结创造了均匀造林法、直镐植苗法、整地留树法、春秋割条法、落叶松林补云杉法,大大提高了营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他总结的营林“以户为基础、二级管理、三次验收、互相制约、效益挂钩、全面承包”的管理办法,被林业局称为“孙海军管理模式”。
孙海军扎根林区三十多年,完成更新造林面积11万多亩,植树2000多万株,成活率达到97%,保存率接近100%,采伐迹地更新率为100%,创造了高寒地区营林史上的奇迹。
如今,孙海军带头营造的11万亩人工林已经郁闭成林,总蓄积超过了150万立方米。
几十年来,孙海军不计个人得失,苦干实干,每年都在山场工作300余天。有人粗略计算过,孙海军爬山越岭17年,行程有8万公里。
他多次被黑龙江省、伊春市、原黑龙江森工总局授予育林模范、育林功臣、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0年,他被国家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作为全国英模报告团成员,曾出席了在北京中南海举行的英模代表座谈会,并作了典型发言。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青山不墨》,于2019年8月在伊春举行开机仪式。
该剧由哈尔滨龙江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摄制,伊春本土作家郭云明、宗元编剧,龙江著名导演李文岐执导,著名演员王洛勇、李幼斌、颜丹晨、高强、郝岩等30余名国家一级演员联袂参演。
演员王洛勇在剧中所饰演的伐木工人马永祥,原型就是马永顺。演员高强、李幼斌饰演的领导干部角色,都有生活原型张子良的影子。
拍摄中,表演艺术家王洛勇不用替身,高难度和危险镜头都亲自上阵,几次摔得伤痕累累。他还时常与导演探讨剧本至深夜,对后续创作提出了宝贵建议。
摄制组曾深入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伊春双丰局拍摄冬景,在伊春铁力市、带岭林业实验局、拍摄了春、夏、秋景。尽可能高度还原林区发展建设初期的场景,展示伊春林区和林区人民的真实风貌。
总导演李文岐素有黑土地情怀。
从原始森林到江河沼泽,从悬崖峭壁到深沟险壑,从伐区工棚到林场村落,他始终带领全体演职人员深入一线,克服酷暑寒冬、大雨滂沱、蚊虫叮咬等困难,以林区老劳模忘我报国的精神,拍摄老劳模的故事,将最真实、震撼、动人的画面展现给观众。
伊春当地许多林业工人作为群众演员参演,他们深深地被王洛勇、高强等明星演员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染,无论顶风冒雨、趴冰卧雪,都毫无怨言,积极配合,好好过了一把“演员”瘾。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