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渊之前曾和大家介绍过许多抗日将领的壮烈事迹,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都发来私信,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家喻户晓的抗日英烈——张自忠将军。

五虎大将的陵墓(此人号称在世关公)(1)

▲张自忠将军戎装旧照

张自忠,字荩忱,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生于山东临清一个官宦世家。由于家境殷实,他自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16岁的张自忠在母亲主持下,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李敏慧成婚。“辛亥革命”爆发时,张自忠考入了中国北方著名的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这些振聋发聩的进步思想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运动之中。

五虎大将的陵墓(此人号称在世关公)(2)

▲侵华日军旧照

大学毕业后,张自忠参军入伍,逐渐成长为西北军阀冯玉祥麾下的一员大将。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张自忠率部转战各地,成功拖延日寇的进军步伐。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5月,日本军部为改变中国战场的局势,决意进攻重庆政府,与国民政府进行决战。为打通进攻重庆的道路,日寇发动“随枣会战”。在这场战役中,右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同年12月,张自忠察觉出日军防务的漏洞,主动率领部队出击,歼敌四千五百余人,史称“襄东大捷”。在历次战役中,张自忠英勇果断,善于把握战机,给日寇造成沉重打击,损失惨重的日军对其恼怒不已,悻悻之下称其为“在世关公”。

五虎大将的陵墓(此人号称在世关公)(3)

▲“枣宜会战”要图

1940年5月,侵华日军司令部作出新的战略决策,他们认为要攻打重庆,就必须先控制长江,将国民政府的军队分割开来,同时还可切断重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补给线,有效瓦解国军士兵的战斗力。日军为此集结30万大军,在鄂西地区发动“枣宜会战”。国军方面,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等人率部迎战。战役进行至15日时,国军第33集团军本部死伤惨重,张自忠率残部1500余人困守沟沿里村,被6000名日寇团团包围。

五虎大将的陵墓(此人号称在世关公)(4)

▲国军士兵旧照

当天上午,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由于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战斗异常惨烈,张自忠身边的战士一个个的倒下,连他本人也不幸被炮弹炸伤右腿。可是他毫不在意,经过简单包扎之后,继续在前线指挥部队战斗。16日拂晓,激战了一天一夜的国军第33集团军残部全军覆没,从普通士兵到司令长官张自忠,全部为国捐躯。战斗结束后,日军对这支意志力顽强的部队充满敬重,命人上前打扫战场,当他们发现张自忠将军遗体时,众人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极为恭敬地立正行礼。随后,日军大佐命令士兵将张自忠遗体用担架抬至师部进行处理,以最终确认其身份。

五虎大将的陵墓(此人号称在世关公)(5)

▲日本陆军大佐形象

当张自忠被炮弹炸黑的脸被清理干净后,日军终于确认他的身份,同时也发现了他身上的多处伤口。在军医用绷带裹好张自忠将军后,日军第39师团司令官村上启作命令所有军官列队脱帽向将军遗体敬军礼,随后将张自忠将军遗体收殓入棺。当天深夜,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日军将张自忠将军遗体运往汉口之后,将之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下“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的墓碑。

五虎大将的陵墓(此人号称在世关公)(6)

▲梅花山张自忠墓

蒋公惊闻张自忠殉国的噩耗后,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经过一番激战,一百多名战士抢回张将军的遗骸,随后组织运送。5月23日,将军灵柩路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10万军民前往护送灵柩上船,运往重庆,全城笼罩在肃穆悲壮的气氛中。日军战机在宜昌上空多次盘旋,10万军民却无一人躲避,一心只为将军祭奠送灵。日军见此场面,最终亦放弃轰炸行动,以免误伤将军灵柩。5月28日,当灵柩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时,蒋亲率国府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接英灵,并上船绕棺致哀,最后“抚棺大恸”。其妻李敏慧听闻丈夫殉国之后,悲痛不已,绝食七日而亡,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下葬当日,民国各界纷纷派代表祭奠,主席也献上“尽忠报国”挽联致哀。

参考资料:

《张自忠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