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有一位将军每天面对军用地图一站就是半天,他想,啥时候派我入朝作战。这位将军就是“三杨”之一的杨勇。
杨勇统帅过的十六军等部队已经入朝作战,一批批老战友都去了前线,唯独自己没有动静。
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入朝作战时,周总理把他请到了中南海。周总理说:
“我在北京为你们送行,杨得志、杨勇、杨成武指挥的三个兵团都有着光荣的传统,战斗力都很强,我曾经说过,要让你们“三杨”都拿出去,叫做三阳开泰。”
总理的意思就是希望十九兵团旗开得胜。没多久,杨成武率二十兵团也入朝作战了。杨勇一直等着入朝作战的机会。
杨得志和杨成武在朝鲜打得如火如荼时,杨勇正在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他调任南京总高级步校副校长,半年后又到石家庄第二高级步校担任校长。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953年4月18日,毛主席签发了中央军委的命令,杨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
终于可以上朝鲜打美国鬼子了,临行前的晚上,杨勇怎么也睡不着,几乎一夜失眠,一想起打仗他就激动。
6月19日,彭德怀到开城签署停战协定。20日下午彭总到达平壤。
一到平壤,彭总就打电话了解谈判情况,邓华、杨得志一致请战,希望能再打李承晚一顿,要不然他不服气。
彭德怀说:“这个李承晚不识好歹,再给点颜色看看完全是应该的。”
6月20日,彭总亲自拟定电文交给毛主席,建议推迟停战签字,再歼灭李承晚军1.5万人。
毛主席回电: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金城大捷由此拉开内幕。杨勇是“三杨”中去朝鲜最迟的一个,但是,正好赶上了金城反击战这盘大餐。
杨勇决心打大仗,上三个军,后来在杨得志的支持下,上了五个军。很多人不理解,说你杨勇刚到朝鲜就要搞三个集团军,有把握吗?还有些人反对,有些人冷笑。
杨勇打仗有个特点,打仗打大仗,打出个名堂来。没有雄才胆略,谁敢这么大。
杨勇曾给秘书王韶华说:“这个仗必须打,打败了,我承担主要责任,撤我的职。”这就是能担当的杨勇将军。
连大胆的许世友司令员都说一定要慎重,他说:“根据解放战争经验,歼敌1万,自损3000,我们一定要慎重。”
但是,和杨勇曾并肩作战平型关的李天佑支持杨勇。彭老总也赞成杨勇的看法。就这样,杨勇和王平开始准备作战方案。
志愿军总部考虑到暂时没有大的作战任务,就让一些领导到二十兵团参观助阵,许世友、杜义德、李天佑等名将都来了。
6月23日,杨勇和王平在二十兵团小礼堂召开作战会议。
二十一军军长吴泳湘、五十四军军长丁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六十七军军长邱蔚、六十八军代理军长宋玉琳参加会议,各军的政委也来参会。
杨勇说,总部首长决定进行夏季战役的第三次反击。这次战役以我们兵团为主,重点是打击金城以南的南朝鲜李伪军,希望大家发表意见。
六十七军军长邱蔚第一个站起来表态,“我完全赞成总部决定,不给李承晚点颜色看看,他总是不老实。”
政委王平笑着说:“是你先急了吧?”大家都笑了。
邱蔚是一员虎将,打仗特别勇敢。第五次战役中,他的一个师伤亡比较大,比过去任何战争伤亡都大,再打进攻战比较困难。
但是他是第一个站起来表态的。越是打仗打不好,越是不服输,这就是中国的将军们。
杨勇说:要按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我们决心集中4个军和配属的炮兵、工兵和坦克,首先把这个“馒头”吃掉,拉直金城以南战线。
在会歼梨船洞附近地域之地的同时,坚决巩固既得阵地,在打击敌反扑中大量消灭敌人,然后根据情况发展再做决定。
杨勇宣布了各部队的主要任务。他要求在战役准备过程中,继续向原定的对方营以下目标实施小规模进攻,以麻痹敌人。
杨勇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大家担心作战物资运输能否跟上,杨勇说:“这个志愿军司令部已经解决了,不用担心。
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派吴先恩副司令员组成志后前方指挥所,进驻二十兵团,在前线实施后勤统一指挥,调集了10个汽车团共2000辆汽车,赶运了1.5万吨作战物资。”
丁盛军长在会上发了牢骚,说嫌给的任务轻,搞华北山头,重要的任务都给了华北部队,没有分配给自己。丁盛是个好战分子,打仗总是喜欢冲在第一线,有个外号名叫“丁大胆”。
散会后,政委王平找到丁盛,王平肯定了他的求战欲望,打仗谁都想带头冲锋,这种做法是好的,但是这样讲不合适,不利于统一指挥。
王平说:“你可以说我搞华北山头,但不能说杨司令,这样说是不对的,杨司令不是华北山头的,他是二野的,他搞什么华北山头?”
王平政委还说:“这次几个军联合作战,部队有老华北的,有一野的,二野的,四野的,以及临时配属的炮兵师。
我们还要和朝鲜人民军配合,这么多部队统一指挥,自觉服从非常重要,不能说不利于打仗的话。”
王平政委一番话,丁盛理解了,他也觉得自己说话不合适。政委王平的确是杨勇司令员的好搭档,二人配合的水乳交融。
一个管打仗,一个管政工,王平总能在合适的情况下发声,不仅为司令员杨勇分担了工作,而且从来不帮倒忙。
杨勇和王平是老战友,1931年初第一次反围剿时就认识了。以后他们共同掩护党中央机关和毛主席走出草地,直到陕北。
杨勇这一次指挥5个军作战,怎样才能更隐蔽地接近敌人?怎样才能穿插迂回成功?
部队在开进中怎样避免响动?烟雾缭绕中杨勇在思考。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他还是一根接着一根抽。
杨勇最突出的本事就是打仗,经过南京军事学院的系统学习,这只猛虎更是插上了翅膀。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伤亡,部队开展了“提困难,想办法,出情况,想对策”的军事民主活动。有的部队挖了藏身洞,既可以屯兵,也可以储藏物资。
还有的部队挖了屯兵洞,突击部队3000人可以预先埋伏一昼夜,总攻开始后,简直是神兵天降,打他个措手不及。穿插小分队也立了大功。
就在整装待发时,发生了一个意外情况,一个参谋失踪了。这个参谋是一个东北人,以前给日本人当过翻译。有人怀疑他是不是投敌了。
作战处的处长王树梁说:“不可能,他保管的唯一一份战地工事图并没有带走,而且那是一张大地图,他也不可能背下来。
记住一两点也没有多大意义。这个参谋失踪的地方很陡。敌人也经常打冷枪,冷炮很可能被子弹击中或者失足掉下悬崖了。”
没有情报能够证明他给敌人说了什么,杨勇司令员考虑的敌情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决定仍然按照原来计划发动攻击。7月10日,杨勇下达了正式作战命令。
战前的那个白天最难熬,杨勇感觉真是度日如年。头一天晚上,60门大炮和3000名指战员悄悄地埋伏下来,距离敌人只有500米,想想那是多么地不容易,只要稍微有一点响动,这仗就不好打了。
杨勇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是7月13日,我离开北京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前,我由可爱的祖国跨过鸭绿江,到了被敌人破坏的朝鲜。城市变成了废墟,顽强地朝鲜人民在敌人的炮火下,满怀仇恨和信心,在劳动,在斗争,憧憬着光明幸福的未来而生活着、战斗着。
朝鲜本来是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好地方,可是由于敌人的迫害轰炸,使得美好的河山已破碎不堪,到处满目疮痍。此乃正激起吾人之勇敢,为国际主义,为捍卫自己祖国免遭蹂躏而战斗下去,直到完全胜利为止。
杨勇是带着万丈豪情来朝鲜的,面对前任郑维山的辉煌战绩,他自然是不甘心屈居下风。
21时,天降大雨。太阳是美国鬼子的,月亮是我们志愿军的的。22时,杨勇司令员下达了作战命令。
1000门大炮一起怒吼起来,卡秋莎火箭炮如闪电一般射向敌人阵地,几平方公里的敌人阵地在大雨中燃烧起来,霎时间红透了半边天。
炮火刚刚延伸,二十兵团三个突击集团在友邻配合下,向李承晚四个师25公里的防御正面开始突击,一个小时后,敌人的前沿阵地被全面突破。
这一仗打得非常好,出乎敌人预料。我们的很多同志认为不行,敌人更认为不行。谁敢在老虎嘴上拔毛?是我们英勇的志愿军。
实际上常常有这种情况,越认为不行就越可能行。因为战争有他的突然性,所以很快突破。但有一点,战前的充分准备是取胜的关键。
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从正面层层扒皮,另一种意见是插到敌后去。杨勇极力主张穿插,这样更有效。
而且插到敌后去一直是我军的法宝,内外夹攻,很快敌人就会失去战斗力而溃不成军。如果是层层扒皮,拖得战线比较长,打到猴年马月,那样我们会付出更大的牺牲。
杨勇认为,双方交战,不仅是军事装备的较量,更是斗智斗勇,智慧的较量更为重要。打仗不是脱光了膀子抡大刀,而是要斗智,勇在智中。
这次金城反击战,不光是大兵团作战正面突破。还采用了杨勇将军打仗的拿手好戏穿插战法。
他搞了三支穿插队伍,一个营规模的,一个连规模的,一个排规模的。营规模的和连规模的相继被敌人发现,排规模的穿插成功了。穿插进去就是胜利。
68军203师的师长杨栋梁率领部队向劳通里方向发展。609团一个加强营作为穿插营,组织四组一队尖刀连。
先头班化装成伪军,在排长杨育才的带领下,12名优秀的侦察兵沿着522.1高地以东公路向纵深急进,骗到敌人口令后,一下子插到首都白虎团团部的所在地二青洞。
杨育才用自己都听不懂的“英语”抚慰了一番惊慌失措的南朝鲜兵,顺利闯过这一关。
12名特战队员把白虎团搅得天翻地覆,一个多小时,消灭了两百多名敌人,含军官七十多人。而他们竟然无一伤亡,还缴获了白虎团团旗。
笔者去年参观了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展览,看到了白虎团团旗,想当年我们的战士是多么的勇敢与睿智。
杨勇下令给杨育才记特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他“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奇袭白虎团”被拍成电影和“八个样板戏”,英雄的故事至今在流传。
曾在白马山和上甘岭立下战功的南朝鲜首都师副师长林益醇被活捉,他也是中国军队活捉的最高军官。
战斗进行到第14日的拂晓,中路集团报告一九九师攻打轿岩山受挫。东路集团的第一梯队一八一师也因进攻正面狭窄,突破后进展缓慢,没能控制金城公路。
这个时候敌人正在调兵准备反扑,十分危险,在这种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杨勇司令员非常冷静,他果断决定,擒贼先擒王,拿下轿岩山才是关键。
他的命令很快传达下去,一九九师代表陆军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是一支英雄部队,曾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
595团一连战士李家发,他用负伤七处的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为战友打开了前进的通路,他被誉为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
与敌人激战13个小时后,一九九师终于把红旗插上了轿岩山。
同时传来另外一个捷报,张震指挥的24军于当日黄昏控制了公路,保障了20兵团的右翼安全。
中路集团占领了梨船洞,西路集团占领了烽火山,月峰山阵地。
经过21个小时激战,志愿军全部突入对方纵深阵地,完成了战役的第一步计划,不仅拉直了金城以南的战线,还向前推进了一大截,歼敌1.4万余名。
杨勇连续几天没有睡觉,眼睛布满了血丝,而且也瘦了很多。王平看他几天不休息,极度疲劳,一直坐在地图前思考,心疼地说:老杨,去睡会儿吧,你起码掉了五斤肉。
杨勇说,过两天我们去爬轿岩山,走起路来不是少了负担吗?他抓起电话,指示队伍继续向南推进。
直到后半夜,秘书王韶华给他送水和饼干,看他累的实在不行,再次请他休息。王韶华说:“我给盯着电话,你去洞里睡一会。”
杨勇勉强同意了。刚刚躺下,电话又响了,东路集团180师连夜向南推进了大约八公里,中路和西路集团也在向前推进。
但是,雨下得太大了,道路特别难走,炮兵转移、通信以及运输都无法如期向前推进,杨勇决定以逸待劳,暂时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防御。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泰勒、南朝鲜伪国防部长孙连一赶到前线,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从东京飞到金城前线,准备发动反扑,夺回失去的阵地。
志愿军总部知道这次来势汹汹,可能会比上甘岭战役还要激烈,要求我军进攻部队紧急行动起来,抢修好新占领的阵地,组织炮火,加强运输,准备迎接战斗,一定要给反扑的敌人狠狠地教训。
17日,美军六个团在百余架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向黑云土岭、白岩山等一线突出阵地进行猛攻。昏天黑地的打了一整天,敌人丢下了3000多具尸体。
战斗最激烈的是黑云吐岭主峰前的山头,敌人以十几倍的兵力,但是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三天三夜,志愿军的一个排最后只剩下六名战士,弹尽粮绝,还用缴获的弹药和石头继续消灭了100多个敌人。
李承晚不服气,决定亲自上前线督战,把反扑的重点转向中路集团的正面阵地。既然你赶来,那我们就敢打。我们的炮兵已经转移到位,后方的运输线已经修通。
在有利的地形和炮兵的协同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对攻。在两天之内,敌人每天以三个团的兵力,在400架飞机、30多辆坦克和大量的火炮掩护下,连续强攻了1000多次。
但是,志愿军顶住了1万架次飞机的空袭,始终坚守在阵地。美国第八集团军简史中说: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量的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之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一个地被打垮。
特别是让他们吃惊的是,指挥这场战役的是身经百战的、年轻有为的二兵团司令员杨勇,他只有40岁。
而且杨勇还带着指挥过的嫡系部队——装备现代化的16军,看样子是要打大仗。
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使得美国人和李承晚的矛盾越来越大,美国人骂李承晚无能,李承晚嫌美国人见死不救。为了有个好收场,克拉克和泰勒不得不调集重兵进行反攻。
从7月18日起,整整十天,面对联合国军七个师的迅猛反扑,杨勇是寸土不让,泰勒的反攻撞到了铜墙上,中国军队以大胜赢得尊重。
战后统计,在整个京城反击战,我军全线攻击了敌人39个目标,二十兵团共歼敌52783人,其中俘虏敌人2836人。超过预定歼敌数的五倍。
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一架,坦克34辆,汽车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
美联社驻汉城的记者罗伯特 吉布逊报道,攻击部队通过在战场上的中国师向前推进,中国人的进攻经过仔细的演习,很巧妙地进行。首都市的副市长和一个团长在战斗中失踪了。
许多美国顾问没能从这次残酷的战斗中回来。我以为这里没有一个人不想一枪打死李承晚,以便战争结束,即使他坐在电椅上死去也不可惜。
美国人很讨厌李承晚,本来就要结束战争了,非要打这一仗,搞得好狼狈。金城反击战是志愿军对敌坚固整体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多兵种合成夜间进攻者。
在战役指挥的诸方面,选择主攻方向,争取战役的突然性,确定对阵地突破与纵深作战,组织炮步兵协同作战,都显示了杨勇的军事指挥才能。
毛主席对这次战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今年夏天我们已经能够在一个小时内打破敌人正面25公里的阵地,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发炮弹,能够打进18公里。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再打他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防线战线就会被打破。”
杨勇还有一个腹案,如果形势发展顺利,继续向前突进,杨勇准备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像美军一样从仁川登陆。
同时,我们的炮兵、铁道兵、工程兵、装甲兵、海军航空兵全部上去,但是这个计划太大了,上面没有批准。
第二天一大早,志愿军代司令邓华打来电话。说:“老杨,解方等同志从板门店传过话来,敌人要签字,我们得停下来。”
杨勇还想继续打下去,说签字,现在不给他签字,还可以再往前打一打。
邓华说:“算了吧,你把敌人已经打得认了输,不容易,过去他们趾高气扬,不买我们的帐,这一仗打下来,敌人认了输,可以了。”
可以说,正是在打得正热闹的时候,眼看就要把敌人的整个战线摧垮的时候,战斗却要停止了。
杨勇感觉到很惋惜,其实不止是杨勇,部队不愿意停止进攻的人还有很多。
后勤司令部的司令员洪学智在回忆录中说,我们的部队很早就想打个痛快仗,已经憋了很大的劲儿,以前的阵地战期间的反击是小打小闹。
上甘岭战役规模不小,但是还是防御战,要是反击战就是金城战役,不仅消灭了敌人,而且收服了土地。大家都觉得扬眉吐气,高兴极了。
一听说要停战,在作战桌前审阅反击作战决心图的16军军长尹先炳,气得把手中的红蓝铅笔狠狠地往桌子上一甩。
他大声的吼道:美国佬,你为什么老跟我16军过不去?
当时,16军准备在防御正面组织一次步兵和炮兵坦克协同大大规模反击,将战线再向前推进20公里,直捣铁原飞机场,拿下八国联军指挥所。
停战后,许世友给杨勇打电话,“怎么停下来了不打了。我还想摸摸李承晚的骨头有多硬呢?”
杨勇说:“算了吧,老许,我刚一伸手他就瘫了,哪能经得起你的铁砂掌啊。”许世友还想再教训一顿李承晚,没有机会了。
敌人已经在谈判桌上让步,美国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和李承晚相继发表声明,同意接受停战。所以,这场战争必须停下来。
7月24日,谈判双方最后校正了军事分界线。这也是第三次校正军事分界线。第二次比第一次推进了140多平方公里。
到第三次校正的时候,志愿军又向前推进了192.6平方公里。两次一共推进了332.6平方公里。
志愿军第20兵团在金城战役中拉平了自京城东南14公里至西南16公里经过金城南半公里的一条弧线。那个讨厌的馒头终于被吃掉。
1953年7月27日10时,中朝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对方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
敬酒不吃吃罚酒,拖了两年多的停战协定,终于在喝了杨勇的罚酒后履行了。
巧合的是,解放战争中把蒋介石军队赶到台湾的最后一次大战役,成都战役,也是杨勇指挥的。杨勇这个句号画的好!
金城反击战让美国人知道中国是不好惹的,不打则以,一打就把对方打趴下,叫他多少年想起来还害怕。
打仗很鬼的将军杨勇,狠狠地教育了李承晚,美国人也领教了他的厉害。
金城战役胜利后,杨勇到志愿军总部汇报工作,大家向他祝贺。杨勇说,这次战役是彭总和志愿军首长指挥的好,部队打得好,朝鲜人民支援的好。
我们在组织、指挥上还有漏洞和失误,使部队增加了不必要的伤亡,我就是为此来检讨的。
杨勇是一个非常谦虚的将军。他有一个特点,打了胜仗从来不提及自己,总是说上级的正确指导和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杨勇常常还用彭总的话教育子女,工作中有了成绩,多想想别人,工作中有问题,多找找自己的责任。
后来军军事学院来了四个参观团,让杨勇去作报告。这个不好推了,但是杨勇还是退掉了,他让作战处的处长王树梁处长准备材料。
材料准备好以后,杨勇就让王树梁去讲。王树梁说,我怎么代表你?杨勇说,你就随便说,我放心。
好在王树梁也是亲历者,情况很熟,一气讲了四个钟头,军事学院反映很不错,杨勇很满意,大家听得也很好,直到现在,金城反击战仍然是国防大学必讲的课题。
1964年,阿尔及利亚总统本贝拉要求见见当年抗美援朝中指挥金城反击战的将军。
他不知道将军的名字,却知道将军不凡的战绩,终结者杨勇将军。
之后,有位同志写了一篇文章,主要介绍金城反击战,文中提到了杨勇将军。
杨勇知道后,坚决要求删掉自己的名字,他说,金城反击战的胜利,是因为有毛主席和金首相的英明领导,有彭总的正确指挥,有全体指挥员浴血奋战,有朝鲜人民军的大力配合和朝鲜人民的全力支援,在这里不要提我的名字,没有杨勇,部队照样可以打胜。
写文章的同志不得不删除杨勇的名字,这就是谦虚的杨勇上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