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向雷锋同志学习。”

短短7个字,却蕴藏着几代人的情感,雷锋虽然去世了,但是却成了一种精神符号,鼓励着无数人砥砺前行。

那么你知道,雷锋是如何去世的吗?为什么直到他去世34年后,当年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人,才站出来吐露实情呢?

一次意外,英雄离世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

雷锋的离世,源于一次意外。

1962年8月15日,在解放军某部汽车连工作的雷锋,接到了一个运输棉衣的任务。

当时虽然天气阴沉,下着小雨,道路比较泥泞,但是雷锋还是早早带着战友出发了,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只不过回来后,雷锋发现汽车上到处都是泥痕,于是他便准备和战友一起去洗车。

当时经过营房,恰好有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雷锋提前下车,准备指挥战友倒车。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2)

可他没想到的是,倒车过程中,汽车的左后轮还是滑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而汽车颠簸摇晃的时候又意外碰倒了一根平时晾衣服用的方木杆子,杆子倒下,最终砸到了雷锋的太阳穴上。

战友还在车上想办法准备把车开上来,却没想到雷锋已经倒下了。

直到后来许久听不到雷锋的声音,战友下车查看的时候,才发现了倒地不起的雷锋,并赶忙喊人将他送到了旁边的医院。

得知雷锋重伤,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消息,各级首长赶忙赶到了医院,各大医院里的专家也都被请了过来。

只可惜雷锋的颅骨已经严重损伤,年仅22岁的雷锋,最终还是去世了。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3)

雷锋去世后,史宝光与张峻受命前往现场进行勘察,还原了真相,得出了雷锋是“因公殉职,意外事故”的结论。

这件轰动一时的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人们虽然扼腕叹息,但是也大多都被迫接受了这个现实。

但有一个人始终走不出来,那就是当时负责开车的雷锋的战友,乔安山。

无法走出阴影的人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4)

乔安山,1941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由于家境贫困,所以他早早就出来工作了。

1959年他在鞍山钢铁公司认识了刚刚19岁的雷锋。

那时候两人是室友,同吃同住,相交莫逆,所以1960年雷锋参军的时候,乔安山也跟着他一起进入了部队,还被分在了一个连里。

作为老大哥,雷锋对乔安山是颇为照顾的,当时连队里的车很少,乔安山根本没有什么开车的机会。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5)

雷锋为了锻炼乔安山,就经常在两人出任务的时候让乔安山开车,锻炼他的开车技术,也算是帮他养成一门手艺。

可雷锋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善良,最终竟成为了压垮乔安山的包袱。

雷锋去世后不久,乔安山就离开了部队,转业到了机械部第五建筑公司,从那一时期起,他就竭尽全力在隐瞒自己和雷锋的关系。

实际上,组织上早就告诉过他,雷锋的去世是一个意外,他不必有太大压力,但是雷锋去世这个事,还是让乔安山非常自责。

拒绝接见任何记者,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雷锋精神报告会,拒绝提起雷锋,这就是乔安山接下来几十年内的状态。

不仅如此,他还深深地陷入到了矛盾之中。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6)

一方面他不愿意提起雷锋,一方面他又以雷锋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家人。

先说他自己,在1962年那次意外发生后,但凡别人遇到困难向他求助,他很少会推辞,甚至有时候看到别人遇到麻烦,他还会主动前去帮忙。

1988年,那年冬天乔安山从沈阳返回铁岭的时候,路过辉山,意外发现一位老人被车撞倒。

周边虽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搀扶,只有乔安山走上前去关心老人,并将老人送到了医院。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7)

然而好人却并非都有好报,老人的子女抵达医院后,一口咬定就是乔安山撞的老人。

老人自己也是闭口不言,不肯给乔安山作证,最终乔安山被索赔4万元,事情在当时又是轰动一时。

即便如此,乔安山依旧没有放弃帮助别人,过去在他看来,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活着,他的身上还背负着雷锋的期望。

再说说他的家人,乔安山的两个儿子自小便被父亲严格要求。

有一次乔安山的两个儿子在外面捡到了一个钱包,若是旁人或许会选择不管不顾,也有可能会选择把钱包交公。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8)

可是乔安山的两个儿子谨记父亲的教诲,一直在寒风中等待失主,直到几十年后,那天寒风的凛冽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

从上述两方面中我们就能看得出来,雷锋的离世给乔安山带来了太大的压力,甚至使得他在精神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刚开始还不明显,直到1991年,铁岭车队被承包给了别人,乔安山待岗回家。

而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下岗,这些问题才在生活上的窘迫下被彻底引爆开来。

从某一天开始,乔安山疯了,他赤着脚在大雨天中四处奔跑,不吃不喝也不与他人说话,甚至连人都不认识了,只是瞪着别人,眼神恍惚。

传扬雷锋精神

乔安山疯了之后,两个儿子便一直陪在父亲左右,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也不知道在多少个夜里,他们偷偷地抹眼泪。

好在经过他们的精心照顾,乔安山的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

甚至在经历了一番宣泄后,慢慢放下了这30多年内背负的压力,从雷锋去世的那个事中走了出来。

所以在记者登门采访的时候,乔安山时隔30多年,终于以当事人的角度将那件事娓娓道来。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9)

于是在1996年3月4日我们看到了那部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

说是“离开雷锋”,可是过去的34年里,乔安山始终没将雷锋从心头放下,说是“走出来了”,可是我们却仿佛看到,新的雷锋照射进了现实。

自1997年开始,乔安山开始去全国各地做报道,做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当初发生在雷锋身上的那些“小事”,以及那些小事中所透出的精神。

做这样的报告听起来简单,可实际上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辛苦得多。

1997年7月的时候,乔安山被邀请去新疆做报告,15天内要做45场。

要知道当时的新疆,白天温度最高能达到45度,在这样的高温下连续15天在外面做报告,这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0)

2009年2月的时候,他还受到邀请,要在9天时间内跑4个城市,累计要做10场报告。

而这种情况,在他的报告生涯中甚至逐渐成为了常态,由此可见这项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由于每次做报告的时间都不短,他又不想中途去上厕所,耽误大家的时间。

以至于他长期饮水不足,最终患上了高血压,高血糖以及结石病等诸多疾病,甚至还有好几次,在做报告的过程中他直接昏倒在了台上。

这样的付出属实令人敬佩。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他的艰辛,所以人们对他多了一份尊重和体谅。

有一次武汉飞重庆的飞机都已经开上跑道,准备起飞了,结果关键时刻却停了下来,重新退回了停机坪。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1)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空姐站出来做了解释,原来当时乔安山在武汉做完报告后,还要飞到重庆去做报告,但是路上由于堵车,没能及时登机。

机场领导为了让乔安山能够顺利前往重庆开报告会,直接让飞机退回,让乔安山能够顺利登机。

要知道这种情况在机场,那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可即便如此,知道原委后的乘客也都纷纷对这件事表示了理解,甚至用掌声表达了自己的尊重与敬佩。

如此艰辛,如此疲惫,是什么支撑着乔安山继续走下去的呢?

答案或许就是四个字,“雷锋精神”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2)

2005年8月13日发生的抚顺地区突然天降暴雨,辖内多条河流发生洪水。

当时,在抚顺清原学雷锋基地中,还有1044名学生被洪水围困着,而乔安山作为辅导员同样也被困在那里。

就在此时,无数“雷锋”站出来了,他们不顾自己面临着危险,将受灾民众给救了出来,以至于看到那一幕的乔安山,眼泪哗哗的流淌不止。

奉献与成果

除了做报告之外,乔安山还为弘扬雷锋精神做了哪些努力呢?

2011年的时候,我国成立了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而乔安山正是该会的副会长。

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抚顺学雷锋典型联合会名誉顾问等等,只要是跟弘扬雷锋精神有关的,他可以说都是身体力行。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3)

不仅如此,他还帮助我国各地成立了许多雷字号单位,比如说雷锋小学、雷锋储蓄所以及雷锋号出租车等等。

这些单位大多与公益性质有关,能给弘扬雷锋精神带来很多的正面引导。

除了办单位之外,做捐款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乔安山平日里的生活非常简朴,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棉麻布衣,至于那些赚到的钱,基本上都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了。

比如说1998年松花江和嫩江区域出现水灾的时候,他就给受灾群众捐了600元,以及价值400元的棉被。

2001年为了提高抚顺雷锋中学老师积极性,他掏出1000元奖励优秀教师,2002年他又捐出了6000元用于改建抚顺雷锋纪念馆……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4)

几十年来,乔安山到底做了多少好事,我们已经数不过来了,他为弘扬雷锋精神所做的奉献,我们也有目共睹。

只不过这个时候可能就有朋友想问了,在这个过程中,乔安山又收获了什么呢?

如果谈及他的个人收获,那么更多的可能是内心的满足以及精神上的骄傲,至于物质上的收获,则基本上是没有的。

曾经也有很多单位,想过借着弘扬雷锋精神的名头,把乔安山弄到自己的单位来,替自己挣钱。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5)

比如说杭州某单位想要建立教育基地,想把乔安山请来当老师,每个月给他开1万元的工资,顺带还能给他两个儿子分配工作。

再比如说天津某家企业想把乔安山请去打广告,只要一条广告就给他开价40万元。

对于这些打着歪念头的单位,乔安山永远都是一句话,“不可能”。

不仅如此,哪怕是外出去做报告、做演讲,乔安山对于自己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在他的名片背面就印着所谓的“外出八条”

不要加码提高、不要专人接送、不写欢迎口号、不去麻烦领导、吃饭不要超标、烟糖水果不要、谢绝其他酬劳、不要豪华房间。

看到这八条,负责接待的单位自然就知道乔安山是个怎样的人了。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6)

或许这也是乔安山弘扬雷锋精神行动始终没有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乔安山也是没有这么高的觉悟的,甚至当年雷锋劝他参军的时候,他也只是觉得自己可以有50多块的工资,并没有主观进入部队的愿望。

后来还是雷锋自掏腰包去书店买了很多书,一点一点给乔安山普及爱国教育,这才让他萌发了参军报国的思想。

之后的事情亦是如此,在部队期间,雷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乔安山做了好榜样。

乔安山也一直在有意朝着雷锋靠拢,虽然中间有所波折,因为雷锋的去世,而给乔安山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但是好在他最终还是走了出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们不是雷锋,但我们应当学习雷锋精神,这个社会永远需要雷锋。”

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7)

简洁的一句话,里边却充满了力量,我们也应当由此得到启迪,向雷锋同志学习,向乔安山同志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