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粤语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在内地,依旧有一群忠实的粉丝,深深的热爱着粤语歌。在KTV的热门排行榜上,《浮夸》《万水千山总是情》《光辉岁月》《真的爱你》《千千厥歌》等这些经典的粤语歌长盛不衰,相反,许多粤语歌对应的国语歌就没那么经典,那么粤语歌词到底好在哪儿呢?除了大家熟知的九声调、古汉语用法以外,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到底粤语歌词有哪些精妙之处呢?

粤语歌词和国语的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粤语歌词听起来比国语歌词有感觉)(1)

beyond

第一:炼字。这个大家肯定上初中就学过,炼字就是推敲诗词中的用字遣词。课本里经常举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一个字,巧妙传神,使意象大增,生动形象又贴切。粤语歌词也同样是这样,很多字都是精心选择,初看觉得很突兀,仔细一想,犹如神来之笔。

粤语歌词和国语的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粤语歌词听起来比国语歌词有感觉)(2)

例如 ,林夕给王菲写的《暧昧》“爱或情借来填一晚 终须都归还无谓多贪”这的“借”和“填”两个动词,用的相当美妙,再联想一下这个首歌的主题是暧昧,主角那种纠结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明知是暧昧,想以爱的名义留下来,或者只是短暂的一晚,无须多贪恋这种感觉。收尾紧跟着“天早灰蓝,想告别,偏未晚。”内心的拉锯战,扑面而来,想要离开,但偏偏又不肯;还有林夕给陈小春写的《献世》“眼泪还是留给天抚慰,你是前度何必听我吠。”一个”吠“字,可以说写尽了失恋之人的卑微和低姿态,在爱人面前, 我的解释、我的歇斯底里,低三下气,就像是狗叫。后面“我这种身世,有什么资格献世”,更是卑微到尘埃里。这个“吠”字,可谓一针见血。还有王菲《给自己的情书》:如门前大树/没有他倚靠/归家也不必撇雨。撇雨这个粤语词汇,用在这也是相当美妙,甚至连发音都很美。

粤语歌词和国语的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粤语歌词听起来比国语歌词有感觉)(3)

王菲

再举个名词的例子,林夕给陈奕迅写的《明年今日》的金句:“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到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前一句很好理解,是典型的林夕式金句,令人非常动容,后一句“到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到让我想很久,为什么是空气这个词。后来想明白了,空气是人活着的必要条件,所以空气代指的应该是好好的过着。这两句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再遇到你,真的是花光我所有的运气,再次看到你,我才发现,曾经一起非常开心的渡过。当然,还有一种理解,“空气”代表的就是“曾经的你”,呼吸过空气,说的就是曾经拥有过你,你对我而言,就像空气那种重要。林夕还在给谢霆锋写的《非走不可》:差点为什么呼吸都忘记,看来是很迷恋这个意境了。周礼茂给林忆莲写的《没有你,还是爱你》:同在这里再呼吸这空气/经不起这惊喜 。能给你在世界共同呼吸都是惊喜,非常虐心。同样的例子还有《钟无艳》:“永不开封的汽水,让我抱在怀里吻下去。”你看,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很平常的名词,也能让你产生无数的联想。这大概就是粤语歌词的美。

粤语歌词和国语的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粤语歌词听起来比国语歌词有感觉)(4)

第二,跳出传统歌词的框框。还是以《明年今日》为例,比较一下国语歌词《十年》,假设给你一个主题让你写歌词:曾经的恋人多年以后又在街头相遇。国语歌词会怎么写?我觉得一般国语作词人的肯定就是什么“风起云涌啊”“陌生而熟悉的脸”啊“往事浮现”啊这些词汇叨叨絮絮。那英自己作词的《心酸的浪漫》是这么写的:多年后再次相见/往事如烟/他爱我的双眼/已变得漠然/很想再提起从前/依偎缠绵......这样平庸的歌词还得了当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作词人奖。但你看林夕是怎么写的:“离开你六十年,但愿认得出你的子女。”简单有力,令人悲从中来,爱一个人爱的多深?即使半个世纪未见面,不知记得你,连你的子女的模样都同样认得!这种从侧面来写“我一直都无法忘记你”让主题更加深刻,更加悲怆,完全跳出了模式化的歌词写作。跟这句相似的还有林夕写的《红尘滚滚》:“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国语歌词可能要一整段才能描写出来的感情,粤语歌词就简单的一两句就能表达出来,高下立判。

粤语歌词和国语的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粤语歌词听起来比国语歌词有感觉)(5)

第三,注重细节描写。这是我特别喜欢粤语歌词的一点,国语歌词的说教意味比较浓,而且很喜欢那种喃喃自语式的表达,无法给人想象的空间。怎么说呢,国语歌词的主题一般都会选择大众感情的最大公约数,简而言之,引起共鸣的。如果太注重细节,怕听众无法感同身受,但这同样限制了国语歌词的表达,其实,一些私人化的表达能更增加出歌词的玩味度,套用文学的一个概念:类似创作母题,莫言小说中的高密、马尔克斯的马孔多,贯穿写作者的所有作品都会有一些若隐若现、重复使用的情节、高频词汇等,使之有一个连续性,完完整整的展现出作者的写作观,例如林夕的《约定》《邮差》,以及跟日本相关的那些,《再见二丁目》《下一站天国》《如果东京不不快乐》《地尽头》,你都可以找到一些词人隐藏的线索。

粤语歌词和国语的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粤语歌词听起来比国语歌词有感觉)(6)

细节方面,还是以上面的《约定》为例: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还留着笑着离开的神态。 开篇两句,连跟你一起同床共枕的旅馆门牌,都是爱的笑意,那种温暖和幸福令人回味无穷。还有《暧昧》: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未留住你却让人温暖”一语胜千言,细腻到极致。粤语歌词不会很直白的说我很伤心、我很难过等等,通常会通过细节来营造出这种感觉。教科书式的犹如林夕《再见二丁目》,这首歌词我就不解读了,景情交融,动静结合,听觉视觉味觉通感交叉,精品中的精品。还有黄伟文给hocc写的《若无意外》:若是没有这意外,也许经已快乐地/重回平淡家中等你/计划明年的婚礼/照旧或延期/决定孩子的名字叫约翰或玛姬。简单一句,画面感就出来了,婚前计划什么时候举行婚宴,孩子叫什么名字,这些恋人之间的日常细雨,也令人无比感动。这首歌总让我想到马航事件,想到一个出差归来的人踏上回家的航班,心怀喜悦,但是没想到出现这意外。

粤语歌词和国语的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粤语歌词听起来比国语歌词有感觉)(7)

陈奕迅杨千嬅

另外我个人还喜欢粤语歌词的一些譬喻,相当美妙。我以前听过一个文学批评家说过,一个写作者,如果能把比喻写得好,那么文学功底肯定是不俗的。这一点我也在粤语歌词当中有所体会,印象最深的是黄伟文跟陈奕迅写的《打回原形》:“答案大概似剃刀锋利。”把答案比作完全不搭边的剃刀,结合上下文,马上就体会到其中的美妙之处:语言是会伤人的,甚至比剃刀还要锋利。还有林夕给张国荣写的《玻璃之情》:再吻下去/像皱纸轻薄/撕开了 都不觉 把吻感形容成撕一张轻薄的皱纸,也是非常巧妙。

以上是我认为的粤语歌词的好在之处,当然这样也不是说国语歌词就很差。国语歌词面向更多的听众,所以更倾向于一些比较大众化的感情,字面浅显易懂再加上一两个金句,基本都是好歌词。这是站在市场上来说的。

粤语歌词和国语的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粤语歌词听起来比国语歌词有感觉)(8)

我以前跟一个台湾很有名的唱片公司的企划总监交流过,他认为粤语歌词最好的一点就是歌词紧扣主题,没有多余的或者为了流行度而填的一些可有可无的词句。说话,国语歌词在创作的时候,一本是先曲后词,而且一般是先写副歌,首先要保证副歌的歌词跟曲咬合恰当,好唱。然后再在副歌的基础上延展出来,而且很多副歌基本没啥意思,纯粹了为了K,比如《死了都要爱》这首歌词,你明显都能感受到作词人先写出了这个副歌,这句歌词很适合那种歇斯底里的唱腔,然后再填主歌,好坏不说,但就这一句副歌就足够让它流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