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年间,丰谷县新上任了一位县令,名叫朱修,这天是朱知县上任的日子,县丞薛昌早早的带着一帮衙役在县衙门口等着,中午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的人骑着马慢悠悠的朝着县衙过来,后面跟着几个仆人。

随行的仆人看见薛昌,走上前问:“此处可是丰谷县县衙?”薛昌行礼躬身道:“正是”。那仆人便走回去,对朱修拱手说道:“大人,我们到了”。

西湖民间故事 县太爷(民间故事睿智的县太爷)(1)

“这么快?”朱修说罢从行李当中取出一纸公文,让仆人转交给了薛昌,薛昌打开一看,是朝廷颁发的上任令,于是赶忙和衙役上前恭迎。

朱修下马说道:“你可是县丞薛昌?”

“正是在下,”薛昌低头回道。

“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朱某为了赶路,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不知有吃的没有?”朱修问道。

薛昌一听,赶紧说道:“大人,接风宴早已经备好,就等大人呢。”

朱修听后摆了摆手:“接风宴就算了,随便弄点东西,能吃饱就行”。新官上任不吃接风宴?薛昌第一次遇见。

吃饭的时候,薛昌开始介绍起来,说此地水资源丰富,紧邻黄河,这的黄河大鲤鱼不但个头大,肉质鲜美,熬出来的汤,味道特别的美。天下一绝。薛昌看见朱修听的有兴趣,赶忙命人去捕捉了一条,做成了鲤鱼汤。鱼汤还没端到桌子上,朱修就闻见味,真鲜,吃了一口鱼肉。果然和薛昌说的一样,别有一番风味。

“大人,味道怎么样?不瞒大人,这黄河鲤鱼汤可是本地所有饭店的招牌菜,外地路过的客商,吃上一口,没有不称赞的。”薛昌说道。

西湖民间故事 县太爷(民间故事睿智的县太爷)(2)

没想到朱修听后却说:“传我命令,从现在开始,禁止捕捞黄河鲤鱼,但凡发现捕捞者,一律关进大牢。”

薛昌愣住了,说:“大人,这…这是为何啊?很多百姓指望这挣钱呐。”

朱修脸色一黑:“本县令做什么还要跟你说为什么?”

薛昌吓得脸上直冒汗,忙跪下来说:“大人,小的不敢,小人明白,我这就去贴通告,禁止打捞黄河鲤鱼。”说完,他赶忙退出屋内,执行命令去了。

过了两三天,朱修让薛昌陪着自己到乡下考察民情,俩人来到了一片苹果林,这个时节,正是苹果成熟的时候,树枝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看见甚是喜欢。

薛昌连忙说:“大人,此地的苹果又大又甜,周围几个县城没有比得上的。”说完命人摘了几个,递到了薛昌的手上,薛昌尝了一口,满口生香。汁多味美。

朱修看着苹果林,摇头叹息道:“可惜啊可惜。” 薛昌有点不明白,但是有了上次的经验,也不敢多问。

没一会儿,朱修说道:“这么大片地方,要种成庄稼,能养活多少人啊,浪费啊浪费。”说完就命令薛昌把这些苹果树都砍掉,改种粮食。

薛昌很奇怪,也很愤怒,但是碍于朱修是县令,也不敢说什么。只得照命令去做。薛昌开始怀疑这位县令脑子有毛病了,不然哪个人会不喜欢好东西?

西湖民间故事 县太爷(民间故事睿智的县太爷)(3)

薛昌想试探一下这县令,看看他是不是大脑真有点问题,就告诉他说当地有个特产,是一种植物的根茎,叫折耳根,每年丰收的季节,百姓就下地里挖,挖出来腌制几天,是下饭菜的好食材。

朱修一听来了兴趣,其实这种根茎吃起来又咸有略微带点苦味,口感极差,上不了台面。是贫穷人家才会储存的东西,稍微过的不错的家庭,就不会去吃这种东西。

薛昌命人买来点折耳根让朱修品尝,朱修吃了一口还行,可是越嚼越难吃。看着朱修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薛昌的心慌乱了起来。不料朱修竟然放下筷子,拍桌称好,还要薛昌多准备一些,以后招待客人品尝。

薛昌听后,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完了,这县令真有病,喜欢吃不好吃的东西。渐渐地,这县令的怪癖在县里面传开了,背地里都叫他怪县令。

第二年,朝廷派钦差微服私访。走到了丰谷县,朱修免不了要尽一下地主之谊,宴席上,朱修特意把折耳根推荐给钦差,钦差吃几口就皱着眉头放下了筷子。

第二天钦差准备走了,马修命人给钦差准备了一大箩筐的折耳根,说是当地特产,请钦差在路上品尝,不料钦差摆了摆手,吩咐手下拿下车去说:“你们自己慢慢吃吧”。

送走了钦差。薛昌偷偷的瞪了朱修一眼,心里想到,你这种小小的县令,招待朝廷钦差就用这等食材,真是丢人。

没过几个月,薛昌发现本县境内出现了大量难民,最近并没听说哪里闹灾,怎么会有如此多的难民呢?

西湖民间故事 县太爷(民间故事睿智的县太爷)(4)

薛昌赶紧派人调查,不久便传来了消息。这些难民都是离这没多远的太平县的,原来太平县有座山,出产一种百香果,百香果吃了能养颜健体。上次钦差去太平县巡视,当地的县令为讨好钦差,送了许多果子,钦差带回京城后被皇上吃尝了以后,觉得好吃,定为了贡品,从此以后,朝廷便要求太平县上供,可山上的果林有限,根本交不出那么多,县令只好摊派给老百姓,交不出的百姓一律重罪,好多百姓交不出,害怕定罪,只好背井离乡,做了难民。

薛昌听后,突然之间明白了朱修的良苦用心,只见薛昌扑通冲着朱县令跪了下去,连连磕头。

朱修连忙把薛昌托起:“薛昌,你这是干啥,快起来。”

“大人,小的不知道你的良苦用心,还在背地里说你坏话,小的该死,小的替全城百姓谢谢你”。薛昌低头哭道。

朱修笑着说道:“你明白就好,本地的特产不比别的地方差,如若真的成了贡品,那苦的就是老百姓了”。说完,哈哈大笑着扭头回了县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