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仡佬:大狗场村人人都会讲仡佬语(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民族最为古老,那就是仡佬族。他们散居在全省各地,但又群居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聚居地。在贵安新区高峰镇大狗场村就有一个仡佬族聚居地,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生息延续至今。

乡村仡佬:大狗场村人人都会讲仡佬语(2)

寨老们在村里的皂角树下祭祖

据了解,大狗场村是贵州目前仡佬语依然保存完好的少有的村寨之一,这里保留并沿用了完整的原始仡佬语,这在全国仡佬族聚集地区当中非常罕见。

吃新节这天仡佬族小朋友身穿民族服装欢迎客人

大狗场村并不大,进村没走几步路就到了村中间。大狗场村三面环山,中间是一块平地,村子就正好坐落在这块平地上。

记者去大狗场村时正好赶上下雨,村中鲜有人进出,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宁静中。村口的小学里,不时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打破了村里的宁静,使得冬日里的小村庄在雨中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漫步在大狗场村,传统的老房屋已看不到,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充满现代气息的红瓦小楼房。除了一些年纪稍长的老人依然穿着仡佬族传统服装外,年轻人已不穿了。

不过,当他们相互交流、开口说话时,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童,全部都是满口流利的仡佬语。

大狗场村村支书王方益告诉记者,大狗场村是贵州目前仡佬语依然保存完好的少有的村寨之一,这里保留并沿用了完整的原始仡佬语,这在全国仡佬族聚集地区当中非常罕见。

为了更好地传承仡佬语,早在2012年,村里的学校就专门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除了学习汉语外,学校还请来村中老人来教孩子们学习仡佬语。

乡村仡佬:大狗场村人人都会讲仡佬语(3)

吃新节“采新” 吴东俊 摄

记者在大狗场村小学看到,学校的宣传展板上贴着仡佬族的起源、民族文化等内容,还有学校2012年被授予的仡佬汉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省级示范点牌匾。

王方益说,学校有专门的教师及仡佬教科书。教师就是村里讲仡佬语的老人,教科书则是根据当地的仡佬语进行归纳整理成册的。被整理成册的单词,是根据大狗场村仡佬语发音,用国际音标、汉译发声,学校仡佬语言课一直坚持到去年。通过几年教学,如今村里的小孩都会讲本民族的语言,但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大狗场村小学仡佬语教学已停止。

“作为贵州最古老的原居民族,我们没有文字,如果不能将语言这个活化石传承下去,这将成为仡佬族民族文化的一大缺憾。多年以后,我们特有的民族性和仡佬文化就会断代消失。”王方益呼吁相关部门能提供支持,继续将双语教学在学校开设下去,让孩子们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将仡佬文化保存好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让贵安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散发更多的活力。

独具特色的仡佬族文化习俗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至于在这里住了多久,村里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都是从上一辈人那里口口相传下来的。”王方益说,大狗场村的仡佬族共有700多人,除了仡佬族外,村里还有少量苗族。但只有仡佬族是这里的世居少数民族,苗族是后来移居而来的。

乡村仡佬:大狗场村人人都会讲仡佬语(4)

打糍粑

据文献资料记载,仡佬族的族源和古代“僚”(读音为老)人有关,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是一支人口众多、支系纷繁、分布辽阔的庞大族群。根据《仡佬族古歌》所唱,仡佬族曾在西南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建立了夜郎国。

仡佬族不仅是新区最早的民族,也是贵州最古老的世居民族。大狗场村的仡佬族到底有多少年历史,王方益说村中老辈人也无法说清楚,因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村中也没有可以佐证的资料。只知道在麻郞村还有仡佬族,可能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他们的先祖们就在那里居住过,后来又迁往周边其它地方,再搬到了如今的大狗场村。

大狗场村的仡佬族服装独具特色,妇女服饰多为头戴一块绣有花纹图案青色(现在多为黑色,少女为彩色居多)的四方帕,叫“搭头巾”。身穿一件紧身斜对襟短衣长袖内衣,上绣三道绣花纹,外套一件无袖长袍。长袍用一块六尺长青色布料,从中破开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洞,用布料边角缝合好即可。穿时头从洞中伸出来,叫“搭肩袍”。肩两端有绣花纹装饰,并多为草木花鸟图案。因此大狗场村的仡佬族又称为“披袍仡佬”。

在习俗上,仡佬族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如在老人去世出殡时,其他民族或汉族都要撒纸钱,称为“买路钱”,只有仡佬族不用,意为土地本就是他们自己的,显示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王方益告诉记者,在村北面的山上有一处山洞,据专家勘探,该山洞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洞内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很早以前就可能有仡佬族的先祖们在此生活。

吃新节是最具特色的节日

吃新节是仡佬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吃新节每年农历七月或八月初逢“龙”或“狗”(即辰日或戌日)举行。此时正逢新谷垂穗,为纪念开荒辟草的祖先及庆祝丰收,各地仡佬族人民都要过吃新节,举行吃新拜祖仪式。

大狗场村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大皂角树。王方益告诉记者,这棵皂角树是村中的“护寨树”,在吃新节这天,村里仡佬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来到这棵“护寨树”下,在寨老的安排下分头开展活动。年轻男女提着酒、端着杯、唱着歌在村口迎接客人。 

接着由寨老指定几个年轻小伙,把一头预先选好的大肥猪牵来宰杀。青年男女则到邻近田野、山岗上采摘新熟的谷物、瓜果等。吃新节这天,凡是新熟的谷物、瓜果等,仡佬族人均可采摘,不会有人干涉。

乡村仡佬:大狗场村人人都会讲仡佬语(5)

地戏表演

采摘来的谷物及杀好的鸡、鸭、猪等均摆在古树下,由族长按照仡佬族传统仪式进行祭供。祭供完毕,青年男女对歌,表演地戏、棍木等,展现仡佬族儿女庆祝丰收的喜悦。

在吃新节上,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叫“开荒辟草”,在寨老安排下仡佬族男女来到一处荒坡用锄头、镰刀、树杈等工具开荒,纪念和传承先祖开辟土地。

“过吃新节,用新产的粮食供奉祖先,寓意丰硕的成果来自于辛勤劳作,表达感恩之情。”王方益说,就算是现在,吃新节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民族节日,不仅遵循传统礼仪,更是秉承祖先感恩、珍惜以及勤劳的传统美德。(文/曾瑶 图/李登峰 周元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