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达乔 倪浩 任重】从12月1日起,中国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32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不再享受这些国家的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据专家介绍,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先后有40个国家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普惠制对中国的外贸增长、产业发展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仍然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的只剩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3国。“中国可以说是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惠制‘毕业’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对《亚洲时报》说,“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靠的是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中国的出口企业早已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普惠制不是永恒的”,他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出了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条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即将进入“创新发展新格局”。
32国正式结束对华普惠制
中国海关总署网站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2月1日起,对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列支敦士登等32个已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国家的货物,海关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香港《亚洲时报》称,这标志着“普惠制的明确结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对《亚洲时报》说,在过去几年中,这32个国家中其实已经有一些停止向中国提供普惠制贸易特权,但中国海关只是为了方便起见,继续向出口商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截图
何谓普惠制关税优惠?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说明,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惠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受惠国)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单向的优惠关税甚至零关税的准入制度,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加速其国民经济增长。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12月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964年联合国贸发会成立时,就倡议支持发展中国家贸易,建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这种优惠关税待遇。随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给予了积极响应,开始对非洲国家等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实行普惠制。20世纪70年代普惠制在全球普及最快,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退出。
据《亚洲时报》报道,自1978年中国宣布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全球先后有40个国家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而早在32国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之前,瑞士、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已将中国从普惠制名单中删除。迄今只剩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继续对中国实行普惠制待遇。
“关税政策已经很难影响中国的国际贸易全局”
香港《新报》评论称,32个国家取消给予中国贸易普惠制待遇,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坏消息是,没有普惠制待遇意味着“中国制造”在出口相关国家时失去优惠,须缴付更高关税。好消息则是,此乃“国际身份象征”,在很多国家眼里,成功脱贫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正向中等收入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迈进。中国究竟算不算发展中国家,近年引发不少争议,但中国确实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年前中国加入WTO时,人均GDP不到一千美元,现在人均GDP逾一万美元。
霍建国告诉《环球时报》:“发达国家可以单方取消普惠制,并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他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欧美国家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说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已逐渐从普惠制“毕业”。那么取消普惠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是什么?霍建国认为,欧美国家的正常关税维持在2%-3%之间,即便取消普惠制,恢复到正常关税水平,对中国产品的影响也不大。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高额关税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大幅增加。
《亚洲时报》称,经济学家预测,普惠制在中国的退出将加速包括服装制造商在内的劳动密集型跨国企业撤离中国,向越南、孟加拉国等成本更低国家转移的趋势。但专家们同时认为,取消普惠制对中国整体出口的影响将是有限的,根据WTO的数据,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市场份额为31.6%。
香港《东方日报》引用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的话称,取消普惠制对中企的出口成本影响有限,还因为中国本身仍在WTO框架之内,与其他国家及地区也有不同的贸易协议。“关税政策已经很难影响中国的国际贸易全局”,台湾《工商日报》12月1日称,过去曾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待遇的国家现在仍然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英国等。另一方面,中国也积极转向寻求用多边区域经济架构降低关税壁垒,除了宣布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之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将在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上月东盟秘书处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正式提交核准书,RCEP协定达到生效门槛。
维持普惠制的竟是澳大利亚
正如专家所言,中国从普惠制关税“毕业”,并不影响中国外贸在全球的重要地位。3个仅存的对中国保留普惠制的国家中,最近跟中国关系相当紧张的澳大利亚也赫然在列,为某些国家对中国外贸的高度依赖提供了生动的佐证。
近年来,澳大利亚执政联盟奉行右翼政策,导致中澳经贸关系不断恶化。从去年开始,澳方在WTO框架内多次发起针对中国的诉讼。澳方还跟随美国脚步,宣称中国对澳输华产品征收关税是“经济胁迫”,刻意制造两国间的贸易纷争。然而,事实是澳大利亚在过去18个月挑起的贸易争端对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却给澳国内多个产业造成严重损失。更为讽刺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对华出口大幅提升,迅速填补了澳大利亚对华贸易减少的空缺。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1月30日报道,悉尼科技大学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今年前9个月,受制裁影响的12项澳对华出口产品总值同比下降了126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华出口的同类商品总值增加了46亿美元,加拿大和新西兰对华出口的同类商品总值分别增加了11.1亿美元和7.86亿美元。无怪乎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所长劳伦森形容,澳大利亚总是为“澳美并肩站在一起”的说辞感到兴奋,但是深入研究贸易数据时,却发现美国在“窃取”澳对华出口方面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从去年5月以来,澳大利亚出口商因“支持美国的反华运动”受到严重影响,受损行业包括煤炭、大麦、牛肉、木材、龙虾和葡萄酒。劳伦森无奈地表示,相比其他美国的“战略盟友”,澳大利亚几乎是“独自承担了所有反华成本”。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今后中国只会按照互惠互利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商讨贸易合作方式。中国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在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活动时,能否在技术和高端产业装备引进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