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自知者明自强者胜 老子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1)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担任过周朝藏书室史官,生活年代略早于孔子。

《史记》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事后给予老子极高评价:“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学无常师,老子是他很尊敬的老师之一。

老子著《道德经》,又名《老子》,其中名句荟萃,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柔弱胜刚强”等,启人心智、发人深思。

老子关于“强行者有志”的思想,提出志的主体是强行者。强行者才有志。潜台词是说,坐而论道者、空谈者、空想者无志。这一思想确实包含着实践论的意义。

何谓强行者?强,从字面理解,是除暴、除害、除弊、除险的意思。自胜者强,强又是自胜,自胜就是认识并克服自身的诸多局限,比如恐惧、自私、贪婪、虚荣、懒惰、追求安逸等人性弱点,挖掘自身的最大潜能,自行解决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行,即行动、实践,指危险、困难面前积极行动、积极应对。强行,是面对困难、干扰、阻力,有条件要向前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向前冲,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内在需要有目标、有责任、有驱动力,这个驱动即为有志。反过来,志在谁手?志在强行者手中,强行者因为有志才强行。真有志才能不怕苦难、危险、灾祸,排除万难前行,这才算强行者。战胜自我是强,勇于实践是行,两者结合才算有志。

老子还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实现志的方法论,为世人提供了实践志的基本路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老子的志就隐藏于《道德经》中。中心是探求为圣之道,认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为一般人不为的事,做一般人说不到想不到的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强调圣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圣人常善救人”,圣人以拯救人为己任;“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强调圣人舍弃安乐、奢侈、骄纵。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张文海),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