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手里持握太满,不如及时停止,放下。

将器物打磨得太锋利,则难以长久。

纵然金玉满堂,是无法长久守住。

因富贵而骄横,必定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功成身退,才是顺应自然的大道。

道德经65章古之善为道者(理解道德经之功遂身退)(1)

我的理解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傲自满满容易招来损失与灾害,相反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会受益无穷,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富不过三代”,大富大贵不常在。“高处不胜寒”。当上到“一览众山小”的顶峰,无限风光也无限寒意。

事物都有两面性,聪明的人懂得功成身退,不留恋名利富贵,如故事「曾国藩功成身退」中,曾国藩一手创建了他的嫡系部队——湘军。湘军的营官都由曾国藩的亲友、同学、同乡、门生等担任。所以当时部队上下将士都绝对服从曾国藩一人。湘军成立后,矛头首先指向太平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湘军大败太平天国。清政府的八旗兵腐败无能,只有重用曾国藩的湘军。于是任命曾国藩统领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后来,曾国藩的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曾国藩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毅勇侯,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因此得意,而是找准机会上奏折给清廷,奏请将湘军裁撤。并嘱咐自己弟弟,一有机会,尽快抽身引退。后来,他把军权一步步有序地交给他的学生李鸿章。曾国藩的这一功成身退正合了清政府的意,既稳定了当时局面也保护了他自己。曾国藩深知功高招忌、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所以,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得以安享晚年。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功成不居,名遂不留。顺应自然之大道。

以上是我对《道德经》之“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感悟。急流勇退,功成身退,明哲保身,顺应自然之大道。

我是@孔夫子的徒弟,欢迎关注我,持续为大家带来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