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不少朋友给我发来类似《售价3500的脑机接口头环,小学生戴上“金箍”实时监测上课走神》这样的文章,问我这玩意儿靠谱不靠谱。

鹿sama后怕地说:“得亏我小时候没有这么个玩意儿!要不然我不得被揍死啊!”

其实这个消息早几个月的时候我就看到过,当时就想写,拖延着拖延着…我就给忘了。现在既然有人提醒,那我就趁热赶紧写一写吧!

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

我简单了解了一下,这个产品利用的是脑电信号(EEG)来进行注意力的监控,据说可以用来实时监测中小学生上课时的听讲或走神情况,并即时地将数据报告发送给老师和父母。

然后我大概看了一眼他们产品大概长这个样子——

注意力缺陷儿童(监控注意力的紧箍咒到底能教给孩子什么)(1)

确实有点“紧箍咒”的意思!

嗯好,很强大,原来一个环就可以收集脑电信号了。这让我们心理学院的同学们情何以堪?来心理学院做过实验的被试可能都得骂人了:"有这么先进的工具,你们居然还给我用那些落后产品(下图那种128导的电极帽)?而且每次还得往我头上抹恶心的导电膏?"

注意力缺陷儿童(监控注意力的紧箍咒到底能教给孩子什么)(2)

不是我吹,就我院这些学生,因为长期帮被试洗头,都已经练就了一身洗剪吹的好手艺!

上图这种电极帽有128个电极来接受信息,覆盖了整个脑区,可以使脑电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但是新闻图中小学生佩戴的这些电极帽只是覆盖了一小片区域,且看上去电极也没有很多,到底可以测量到多少脑电信号,我表示存疑。

注意力缺陷儿童(监控注意力的紧箍咒到底能教给孩子什么)(3)

大概2年前,我和魏坤琳老师曾经一起做过一场关于心理学科普的讲座,其中就提到过现在市面上的披着脑电、脑机接口外衣的商用产品,大多就是一种噱头。这些产品可能存在两个问题:

一、信噪比可能过低(即噪音过大),你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二、对于信号的解读也可能出现偏差,即你并不知道某种脑电信号到底是什么含义(究竟是表示注意力不集中,还是什么其他问题)。

此外,即便是我们所使用的这种128导的电极帽,能够准确测到一个人在某个时段中的脑电信号(包括专注程度),你也很难判断他到底是在专注地听老师讲课,还是在专注地想易烊千玺。

我们究竟有没有走神的权利

然后,退一步讲,让我们来假设这个监控大脑的“紧箍咒”确实能够有效地、准确地检测到孩子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那它就是合理的了吗?

我想先来说说,我们究竟有没有走神的权利?

鹿sama曾跟我说:“小时候老师常说,这孩子聪明着呢,就是不用功。我觉得不是,能长时间用功也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我要是用功一天,我得接着休息好几天。”

还有朋友对我说:“我利用一些记忆术,高度集中精神地背了好多东西,结果接下来的很长时间人都处于疲惫不堪、学不进去的状态。”

还有朋友尝试过“过自律的人生”,每天将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坚持读很多书、写心得、学习新知识……他说:“一个礼拜后我就崩溃了。”

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人的大脑就是需要休息的。而且每个人的大脑需要的休息程度不一样。

我以前曾经写到过,“劳逸结合”的需求是由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们的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会激活,然后分泌大量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来提高并维持身体各方面的高水平表现。

既然是有生理基础,那么“用功”“注意力集中”就不会单纯是一个学习态度端正不端正的问题,而是一种存在个体差异的能力问题。

而且就算是那些天赋异禀、天生注意力较强的人,也不可能一直不走神。因为如果交感神经系统一直兴奋,人的机体则会进入衰竭阶段,那些原本有益激素,可能反过来伤害神经以及免疫系统,然后人就会开始产生厌学、消极怠工的“不端正态度”,继而疲劳不堪、生病,更有甚者可能会情绪崩溃、精神崩溃

所以,没有谁是能够一直“集中注意力”不走神的!你的神经元放电时间太长的话,一定是需要休息的!

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技术是不分好坏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新技术看作是洪水猛兽。但是怎么利用技术就在于人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注意力一定是可以被越来越准确地测量的。但是被测量以后呢?就好比你生病了去医院,做了CT,照了X光,然后病就会自己好吗?并不会。更重要的是找出源头上的毛病在哪,要有好的医生来帮你对症下药。

而如果孩子成绩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除去“他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这个可能性之外,观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难道不是老师和家长的职责所在吗?

他上课为什么会走神?是因为爸妈最近总吵架?还是因为他喜欢上哪个女生?还是因为这个老师太无趣?还是因为他精神压力太大?这些变化的发生,是不必通过“金箍”的监测,父母老师也应该留心观察的。甚至应该说,这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家长我就不说了,毕竟成为父母也不用通过资格考试)

如果不去追究这些根源,只关心他上课听没听讲,就相当于老师不想着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在乎班上的签到率,强制每堂课点名一样。这些做法只是加强了外部的、表面的、形式上的管理,并没有溯源到病根上,效果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个产品它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帮助孩子们集中了注意力或是提高成绩,而是安放了父母的一部分焦虑,或者说,摸中了父母焦虑的痛点。它就像很多网瘾学校、豫章书院一样,孩子是不是从中获益了、问题是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甚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是有害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让家长们感觉到踏实了,它能帮家长“认证”问题是出在孩子身上的。

贩卖焦虑是营销中很常见的手法。我一直说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可是如果被商家对技术进行断章取义,截出其中的某一个部分来渲染焦虑、夸大效果,很容易被带着偏离了教育的初衷。

事实上,孩子真的需要专注那么久吗?提高注意力了就一定能提高成绩吗?提高成绩了就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了吗?拥有学习能力就一定能用到正道上了吗?

把孩子驯化成学习机器,往往会令其丧失学习的内部动力、丧失发现和探索的生命力。教育的问题那么复杂,只片面地落脚到一个具体的技术上去对人进行“训练”,实在有点狭隘了。

作为一个老师,我不会点名签到、不会禁止学生心猿意马、不会要求你们从头到尾必须百分百专注于我的课堂,但我会想尽办法让你们的注意力在我课上多停留一些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