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的本质→效率

2.领导者的能力不在于能够施加个人意愿并让他人追随他,而在于如何把不同的意愿联合起来成为群体的内在动力。

3.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的结合。

4.让权力从个人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管理效率。

5.个人行为达不到理性标准,个人目标可能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因为个人是有限理性的。

关注个人的有限理性,从行为整合机制出发,刻意地创造一个组织环境,这个环境迫使个人不得不选择一些要素,作为个人决策必须依据的给定条件,确保组织目标实现。

6. 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即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

企业管理的八大要点(企业管理61条理念)(1)

7.领导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务实,能看到行动的必要性,即使行动的结果不可预见,但是也要有理想,要设定一个高远的目标,这个目标必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8.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

9.以人为本。

10.组织人际关系中关键活动是激励人。

11.激励以团队精神为导向。

12.管理不能只关注组织目标而忽略个人的需求,也不能只强调个人需求而伤害组织目标,只有两者都能得到同等关注并实现双方的目标,管理才能有效。

13.组织目标本身就应该包含个人目标,而个人目标本身必须朝向组织目标,协调个人与组织目标的职责在于管理者,这是管理员的职责。

14.管理者不是管理一群人,而是协调,指挥着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15.管理事而不是管理人。

16.把人集合到一起不能称为组织,组织架构里每个职位都有相应职责,有共同目标,愿意做贡献,能交流。把组织目标分解为辅助,专业化,任务等。

17.组织目标制定的质量,需要赋予人的行动以一种可信性和决断力,并使组织目标具有先见性和理想性。

18.当企业内部环境恶化时,对管理者职业道德有更高要求。

19.平衡组织效率性与效果性,在于成员贡献力量的意愿,即共同目标得以实现。成员意愿的持续性,取决于个人实现目标中所获得的满足。关注两个月问题:组织目标成员认同度组织对成员的付出与得到。

20.管理者常见的工作确保,创造与鼓舞士气。

21.改变工资水平并不会带来好的激励效果。

激励因素:工作成就感,工作上认可与赞赏,工作本身挑战与兴趣,工作职务责任感,工作发展前途,个人晋升机会。

22.一个人的工作绩效由三部分组成:能力,企业,激励。

23.人的潜能与激励成正相关性,人的潜能需要激发

24.个人需要满足决定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25. 管理者误区:

A专注于事务,忽略了人的培养。

B 只能从本部门看待问题,不能从整个企业系统看待处理问题。

C 专注于繁琐事务中。

企业管理的八大要点(企业管理61条理念)(2)

26.了解企业跳出企业,看企业目标,企业的客户是什么。

27.一家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后成长,也就是企业高度由老板高度决定。

28.企业家把功绩换成贡献会经营得更好。

29.人是资源,人是资源,人是资源,不是成本。

30.规模与领先,规模与利润不存在正相关。

31.企业就是创造顾客,功能只有两种营销与创新。

32 关注顾客

33 有一些公司总是在考虑钱从哪里来,去哪里赚钱。另一些公司考虑的是产品从哪里来,产品到哪里去。

34 产品技术同质化的今天,产品本身需要更多地体现企业理念,也就是产品具有企业领袖的价值取向。

35 一个连产品都不敢对顾客承诺的企业不能称为企业。

36 创新是实践创新,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新颖,具有科学性,而在于能否赢得市场。

37 经营重点从公司转向价值链和价值网络,重心是公司时追求的是成本品质规模,当重心为后者时追求的是品质,响应速度,顾客价值。

38 通过降低成本与创新来创造增加利润。

39 以人为本的本质,企业以领导为本,领导以员工为本,员工以顾客为本。

40 变化,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的八大要点(企业管理61条理念)(3)

41 过度关注竞争对手,忽略市场变化,常常把竞争对手变化误解为市场变化。

42 简单理解市场,忽略了市场变化,常常把营销创新误解为市场变化。

43 营销战略的空间坐标不是以市场所处空间为坐标的,而是以对实现顾客价值的定位为坐标的,也就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哪一点上你能有所作为,那么这一点就是你的空间坐标。

44 不断追求产品变化,误以为这就是实现顾客价值的方法。

45 过度关注促销,广告,服务,误以为这些都是顾客需要的东西。

46 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而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

47 z理论:信任,微妙性,密切的关系。

48 七个维度:雇佣制度,决策制度,责任制,控制机制,考评与提升制度,员工职责发展,对员工关怀。

49 竞争的本质是选择不做什么。

50 竞争的关键寻找定位。

51 竞争战略:价格战,差异化,专业化。

52 波特竞争理论:

A.充分理解行业特性,行业运行规律,消费者原有认知。

B.明确企业宗旨与行业内企业不同,置身于环境中而不是行业中。

C.不按照竞争者的战略来选择战略,不断创造新的活动来与消费者沟通。

D.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53 以竞争攻击为选择的是失败的过程,紧盯竞争对手导致企业自身发展困境,这样的企业不了解顾客,不了解市场,不了解顾客价值,忽略了企业核心要素→产品。

54 商业模式创新,生产力,速度,股东价值。

55 透过产品传递企业价值。

56 只有员工与产品联结在一起才能激发活力,让产品成为联结个人与团队的价值纽带。

57 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58 经营四种形态:薄利多销,品牌型,服务型,个性化满足。

59 产品生命周期在缩短,企业试图操纵顾客而没有真正服务于顾客,企业兴趣是为自己产品或者服务创造某种形式而没有满足顾客期望的形象。

60 顾客为导向,不是产品为导向。

61领导梯队模型:

A.第一阶段☞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重点是自己做事转变为带着队伍做事的理念转变。

B.第二阶段☞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关键是培养选拔人才当任一线经理。

C第三阶段☞从管理经理人到管理职能部门,学会沟通技巧跨越两个层次与员工进行沟通。

D第四阶段☞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总经理,重点是转变思考方式,从盈利长远发展角度评估计划和方针。

E.第五阶段☞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必须擅长资金与人员配置的战略规划。

F第六阶段☞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必须具备重视外部关系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