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月流火原意是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硬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十大最难记的成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最难记的成语(这八个日常成语)

十大最难记的成语

一、七月流火

原意是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硬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

这个成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二、娑婆世界

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五、明日黄花

原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明日”怎么算是过时呢?“昨日”才过时哩!于是,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六、美轮美奂

本来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然而,在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七、振聋发聩

原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文人袁子才笔下的《随园诗话补遗》。其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八、始作俑者

本意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或者“首开先河的人物”。

这个成语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