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排行老大,大半辈子在老家守着老屋和祖坟,继承着祖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日子父母婚后没有生育,便把我从父亲在青岛做小生意的弟弟家过继来做了儿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城市变奏曲四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变奏曲四季(城乡变奏曲)

城市变奏曲四季

我父亲排行老大,大半辈子在老家守着老屋和祖坟,继承着祖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日子。父母婚后没有生育,便把我从父亲在青岛做小生意的弟弟家过继来做了儿子。

1967年冬季,征兵开始了。参军入伍,是我昼思夜想的梦,我瞒着父母第一个报了名。可按照征兵条件,我属于“独生子”,不在征集之列。那些日子我寝食难安,嘴上生起了一溜“火”泡。经我执着地恳求,最后党支部书记和民兵连长为我网开一面,同意我参加体检。书记是我的爷爷辈,他认真地对我说:“你小子当兵走了,不管以后回不回来,可不能丢下你父母不管了。”我当即立誓:“我一定会担起做儿子的责任,让他们安享晚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父母那儿,我帮你说道说道。”书记满意地笑了。

我把参军的想法告诉父母后,他俩死活不同意。父母怕我当兵走了,以后没人养老送终。经我表态立誓,加之书记和亲友的劝说,父母才极不情愿地点了头。我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

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如同熔炉,能铸铁为钢。由于我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贫困生活和繁重劳作的磨砺,有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根底。无论是军事训练、国防施工,还是平时各项工作,我虚心向老兵学习,事事争先创优,很快实现了由农民向合格军人的转变。

1980年我被提升为团职干部,那时父母亦年老体弱,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了。按照部队规定,我作为唯一的赡养人,经组织批准,父母可以作为“随军家属”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跟我到部队生活。

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原本要个儿子来乡下为自己养老送终,这怎么要把俺们接到部队上去,还吃上“国库粮”了呢!父母激动不已,幸福的泪水顺着刻满皱褶的脸流淌。接下来,那些天,父母走到哪里听到的都是羡慕和祝福:“您可是跟着儿子得了济了,是上辈子修的福啊!”

那时,城乡差别还很大,绝大部分农村贫穷落后,农民身份的人转为城镇户口,不但本人改变了“拉锄钩子、刨土坷垃”的农民身份,成为吃国库粮的城市人,子女后代也随之改变了命运。所以,那是农民梦寐以求的奢念,我父母也就成了我们那十里八乡的幸运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的劳务工人需求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民进城经商和务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初步开放。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经济建设突飞猛进。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政策,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终结了我国实行了半个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制度。

一天,我下班回家走到院子,从窗口飘出了醇厚的歌声:“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父母又想家了!“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随着我辗转多地的父母,年过80岁后思乡的情结越发浓重,是想落叶归根啊!无奈,我只好做好安排,顺了二老的心愿。

回到故乡的父母,非常享受守着青山绿水、清静安逸的农村生活。我时常回去看望,发现他们精神矍铄,身体更硬朗了。

几年后回家给母亲过90岁大寿,正巧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来家看望老母亲。茶余饭后,书记给我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们村的巨大变化。母亲很认真地跟我说:“立才,现在家乡变化太大了!”我连连点头称是。母亲又说:“如今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发钱,好几百块呢,书记说俺的户口迁走了,捞不着享受这个待遇。”书记说:“是啊,现在没有咱们村的户口,福利和宅基地都不能享受,还有城里的人来买房子也不行。真没想到咱农民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更没想到,城里人还会羡慕咱农村的生活了。”

我也笑着说:“是啊!早知道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这么快,党和政府有这么多惠农政策,我就不给父母办那个‘农转非’了!”虽然是句玩笑话,可我由衷地为这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点赞,为脱贫致富洋溢着幸福感的农民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