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了解,明朝的皇帝奇葩比较多例如:吃喝玩乐调戏李凤姐的正德皇帝,潜心修道和大臣们玩心眼的嘉靖皇帝,还有近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是被后人称为“大明战神”的明英宗朱祁镇,那么他真的是一个御驾亲征,指挥千军万马的马上皇帝吗?其实不是,这只是后人对他的调侃,那么他到底干了什么事情才被后世的人们戏称他为“大明战神”的呢?那就看我细细讲来。

明英宗朱祁镇有多厉害(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被后世称为)(1)

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汉族,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他9岁即位。母亲孝恭章皇后孙氏。刚开始即位时由于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张氏虽然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颇为有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

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杨荣去世,正统八年,张太后驾崩,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随着三杨去世,太后驾崩,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彼时,皇帝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

明英宗朱祁镇有多厉害(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被后世称为)(2)

也先

于是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了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

明英宗朱祁镇有多厉害(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被后世称为)(3)

影视剧照朱祁镇

  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与也先的部队相遇,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

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然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又惊慌撤退。本想让英宗退兵时经过自己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家的田园庄稼,因此行军路线屡屡改变。贻误了撤退的时间,到了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四万骑兵也被“杀掠殆尽”。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们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循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想和亲兵乘车突围,被瓦剌军拦下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这个腌货也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铜棰死。大明五十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堡之变”。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明英宗朱祁镇有多厉害(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被后世称为)(4)

  此一战役,明军死伤数十万,文武官员亦死伤五十余人。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京城大乱。以于谦为首的内阁为应急,联合奏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皇太后同意众议,但郕王却推辞不就。文武大臣及皇太后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英宗秘派使者到来,传口谕命郕王速即帝位。宣王于九月初六登基,是为景泰帝,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奉英宗为太上皇。瓦剌俘虏明英宗,便大举入侵中原。并以送太上皇为名,令明朝各边关开启城门,乘机攻占城池。

十月,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直逼北京。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成功打退了瓦剌军,明英宗在瓦剌留学一年后于景泰元年被迎回京封为太上皇,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后来的夺门之变咱们暂且不提。接着来说土木堡之的影响,首先无疑让武将和功勋集团损失极为惨重,包括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等全部死于此战。而由于于谦等大臣在北京保卫战中的优秀表现,导致文官领兵现象开始出现。就此仁宗和宣宗两朝留下来的家底就此一役给霍霍的差不多了,明英宗终究还是一个冥顽不化的少年皇帝,始终受太监王振操纵,终因宦官秉政,酿成一场大祸。现在你知道朱祁镇为什么被称为大明战神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