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场虽然没有如期继续走强,但从平均个股涨幅依然为正来看,仍为强势整理态势昨天没能如期继续走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北上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减弱,二是券商股在利好下大幅高开低走对市场情绪有所影响,三是昨天早评中提到的问题,即回升略显仓促,导致对3240-3280前期套牢盘的消化仍不太充分,这可能会影响后期上涨过程中的平稳度不过,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并不影响后市继续保持震荡上行的趋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斜风骤雨不须归?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斜风骤雨不须归(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骤雨不须归

昨天市场虽然没有如期继续走强,但从平均个股涨幅依然为正来看,仍为强势整理态势。昨天没能如期继续走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北上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减弱,二是券商股在利好下大幅高开低走对市场情绪有所影响,三是昨天早评中提到的问题,即回升略显仓促,导致对3240-3280前期套牢盘的消化仍不太充分,这可能会影响后期上涨过程中的平稳度。不过,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并不影响后市继续保持震荡上行的趋势。

资金方面,外资流入力度减弱这是正常现象,节后也不大可能继续维持节前十几个交易日净流入规模超去年全年这样的力度,从以往的规律来看,春节后一个月内北上资金虽然仍普遍会保持净流入态势,但力度会比节前减弱。不过,节后内资有望接力外资。首先,从杠杆资金来看,2011年-2022年,节前融资余额大多呈减少状态,而在节后一月,融资余额平均每天的增加规模近27亿。这次春节前后也大致呈现这一规律,节前一周融资余额减少了242.92亿,而节后前三天融资余额分别增加了204.20亿、58.72亿、80.47亿。其二,从公募基金来看,发行尚未明显回暖,赎回压力或迎来阶段性增强。根据Choice数据显示,1月基金申赎比多处于1以下(意味着申购小于赎回)。这也符合以往的规律,因为从历史上看,市场从大级别底部回升的初期,老基金赎回压力往往阶段性增强。不过根据历史经验,新基金成立份额与基金重仓股过去一季度收益率呈较强正相关。2022年11月以来市场迎来修复,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也已在改善,预计后续基金发行也将回暖。其三,从私募基金来看,截至今年1月20日,股票私募多头的仓位比例较去年年底回升1.19pct至67.30%,处于三年滚动20.0%的较低水平。因此,预计私募基金1月以来为市场带来一定增量资金。其四,从保险基金来看,当前仓位处于历史中等偏低位置,去年11月以来保险资金仓位明显抬升,截至12月底仓位已回升至12.71%,处于2016年以来44.5%的历史分位,仍处于中等偏低位置。在股债性价比较高、经济复苏预期持续升温的当下,保险资金近期配置权益资产的意愿迎来提升。因此总体来看,不必担心资金面的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市场有望从去年的存量博弈、甚至缩量博弈,回到增量博弈。

至于昨天券商板块“见光死”的表现,锐叔认为,更多属于之前抢跑的短线获利盘兑现带来的震荡,不影响其上升趋势,后市仍有机会作为“牛市旗手”引领市场。基本面逻辑方面,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注册制改革有望显著撬动IPO规模增长,过去四年年均复合增速43.65%,实行注册制后的科创板、创业板项目是助推IPO规模大增的主要驱动力。而受益于IPO规模增长,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显著增长。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699.83亿元,三年年均复合增速23.67%。2022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492.25亿元,同比进一步增长6.29%。随着主板注册制落地,投行业务利润空间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跟投制度设立,优化券商盈利模式,“投行 投资”推升券商ROE增长。注册制实施,拓宽了PE、VC退出渠道,缩短项目周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历史复盘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参考时点,一是2019年1月23日深改委审议通过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方案,券商指数(880472)在此后1个多月内上涨53.2%;二是2020年4月27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审议通过,券商指数在之后不到3个月时间上涨54.4%。而且这两次券商板块指数均跑赢上证指数30个pct以上。

就以上两点来看,现在还是不担心行情到头的时候,正所谓“斜风细雨不须归”。而且从技术上来看,当前处于去年10月31日2885以来的第三浪中,即便按照与第一浪(2885-3212)等长来测算,第三浪的高度为3372,三浪的延长浪则超过前期2022年7月5日的高点3424。此外,大盘若最终在3240-3280压力区之上站稳,也有望打开上升空间,并进一步去挑战3500上方强压力区。综合来看,预计大盘将继续保持震荡上行态势。因此在操作上,应该继续坚持逢低加仓及持股待涨为主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