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运河之都济宁(济宁这十年水清岸绿)(1)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4日讯 10月14日下午,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召开“济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就济宁市这十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山东省济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卫星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重返孔孟之乡。

大美运河之都济宁(济宁这十年水清岸绿)(2)

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制定《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实施方案》《济宁市人工湿地建设运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南四湖流域汛前水质保障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颁布实施《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制度和法制保障。

重点领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8家国家和省级工业集聚区全部实现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连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保专项行动,2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通过“长制久清”评估验收;连续2年开展汛前河湖水质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排查河湖150余条,整改问题24000余个,确保“雨水净、河湖清”。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力推进。开展全市入河排污(水)口排查工作,制发《济宁市入河排污(水)口分类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分类提出入河排污(水)口整治指导意见。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2200余个排污(水)口已全部完成溯源、分类、命名、编码,其中工业企业生产废水排污口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黄河干流排污口已全部得到整治,整治完成率超过90%。

群众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开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定期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全市506处农村水源地全部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目前,纳入国家考核的8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取得积极进展。签订了18个跨市和29个市内县级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全市县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兑付2021年横向生态补偿资金4309万元,实现了上下游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

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显著提升。建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70处,面积15.9万亩,日深度处理中水能力达100余万方,形成了类型齐全、水生植物种类多、面积大的人工湿地集群,每年消减化学需氧量约7600吨、氨氮约2300吨,提升了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力。

闪电新闻记者 杜宗浞 报道

,